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村落形态的景观生态视角感知

  • 投稿南小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55次
  • 评分4
  • 18
  • 0

瞿梨利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本文站在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村落形态,分析村落斑块和农田斑块等生态景观要素在村庄规划的手段操作下发生的变动对农村景观格局的动态影响,从宏观的层面探讨村庄规划对农村自然生态的影响,总结目前我国村庄规划对于景观生态重视方面存在缺憾,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两河口村庄规划当中生态景观规划为例,探讨村庄规划在景观生态方面的具体规划实施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景观生态;景观格局;破碎化;干扰

The village forms of landscape ecology perception

Qu Li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Sichuan621000)

【Abstract】This paper had examined standing in the point of view of landscape ecology village forms, analysis the dynamic effects on the rural landscape pattern whose variations are lead by the means of operating the village planning refers to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 villages patch and farmland patch, and explored the impact on the natural ecology of rural village planning from the macro level, and also summarized our present village planning for landscape ecological aspects of the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Maoxian stacked Town Lianghekou as examples. on this account ,exploring the specific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s to the village planning in landscape ecology .

【Key words】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pattern;Fragmentation;Interference

1. 引言

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给农村自然生态带来的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成为农村景观生态研究的热点。当乡村变为城市,在景观生态学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极度干扰,原有的景观格局已经消失而被新的景观替代。村庄规划作为一种人为干扰手段,会改变原有农村生态的景观格局。村庄规划与景观动态发展相互影响。

2. 农村景观生态研究背景

2.1景观生态理论背景。

农村景观生态包括城郊和农业景观生态、林区森林景观生态、湿地景观生态、农林复合经营或农用林业研究。首先,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应用景观多样性、破碎度等指标,分析村庄规划活动与农村自然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农村自然森林景观动态,对森林斑块动态变化的预测,使之成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综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设计与管理的理论基础。再次是对农村自然生态湿地的现状与保护分析。最后,农林符合经营或农林农业的研究,包括农田树篱和林网结构、空间配置与生态功能及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集中于小气候效应、农田生态效应等方面的关系。图1是对村庄规划与景观生态两者平衡关系的图解。

2.2村庄发展特征。

2.2.1地理地貌各异,村落形态多样。

四川地理地貌丰富多样,丘陵地区农田环绕村庄,形成相对集中的村庄与农田的组合,表现为景观空间的聚集格局;从景观生态格局上来讲,平原农田林网控制下的格局是规则均匀的,形成的村落形态具有规则均匀的景观格局,比如典型川西平原上独有的林盘模式,环境观念讲究“天人合一”,并能形成健康稳定的生态效应;山地村落形态以茂县阿坝州辖区内的县城为例,村庄形态以氏族为中心以及几个氏族组成的部落村居,以民族文化为行成背景的聚落式村庄(见图2)。

2.2.2盲目村庄规划对村落形态影响。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人们在享受将村庄城市化的建设成果的同时与村落文化、村落形态、农耕文化、曾经的乡愁渐行渐远。盲目的村庄规划使村落原生态面貌遗失殆尽;土地的粗放式利用改变了原来村庄的农田聚居式格局;农村周边的自然景观被人为的机械规划改造使之原有的生态功能减退;乡村境内的湿地生态根本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单独从村落形态方面来讲,它的遗失更为严重,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社区居住模式,原有村落形态消失殆尽,从景观生态角度上讲,这是一种不可恢复的干扰。

3. 村庄规划与景观生态的脱节现状

3.1景观生态保护规划框架未确立。

村庄规划作为农村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的调配手段,受政策等人为意志支配,新农村建设作为一种宏观的政策,村庄规划成为实现这一政策的工具。农村建设中生态景观保护规划并没有及时跟进,显然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景观生态方面的政策框架上有严重的不足。目前我们国家在农村景观生态保护规划方面的缺少可行性强可实施性完整的政策原则,无论是决策者还是规划实施者都缺乏景观生态保护意识和景观生态保护规划经验。

3.2景观动态控制作用小。

土地在景观生态学上被称作本底或者基质,农村景观就是以土地作为本底的景观。本底的相对面积较大,连通性好,对景观的动态变化起点、速度、方向起主导和控制作用,从生态意义上讲,土地作为农村景观的本底对景观的控制作用是它最重要的标准。村庄规划对居民点的建设,村庄聚落形态的改变,都源于对土地的改造利用。而当前农村土地利用走的是极为粗放的道路。良田耕地的占用、荒地的垦殖、林地的开发等对整个农村原生态景观格局的改变显而易见,农田耕地基质受到人为破坏,其景观控制作用降低。对外部干扰(如干旱,洪涝,水土流失等)的抵抗能力降低,对农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3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空间配置与生态功能不衔接。

森林资源、水资源、农田土地资源、树篱和林网结构等自然资源在构成整个人工生态系统的同时是相互关联。村庄规划作为资源配置空间配置手段,应该考虑各种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目前我国的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只注重人工居住环境的打造。譬如林地的功能划分停留在经济层面、水资源的规划不够远虑不够宏观的把握生态功效、占有式植入式的规划开发,而不重视对整个大的生态环境的干扰。

3.4村落建设过程的实质是景观破碎化。

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形式,是指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景观变化过程。这个破碎化过程取决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比如居民点的建设,公路铁路建设,大规模垦殖活动,森林采伐等。首先人类活动对农村景观产生的生态效应在于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使斑块对外部的干扰表现得更加脆弱,其次,村落形态的形成与地理地貌构造有很大的关系,从景观生态的角度来讲,村落的形态格局是一种人为干扰自然景观格局而形成的,在农村农田、土地、森林的本底上,村落格局作为无数个斑块存在于整个景观生态系统当中。村落形态是由人为建筑活动造成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形成的引入斑块,包括房屋、院落和毗邻的周边环境在内的聚居地。小城镇、村舍、乡村居民点就是乡村景观中的聚居地斑块。随着居民点数量的增多,本底上斑块的数量增多,单位面积上的斑块面积平均减少,就造成农村景观的破碎化。

4. 茂县叠溪镇两河口村庄规划当中生态景观规划

4.1两河口农村景观现状。

4.1.1地理地貌。

茂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以山地为主,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过渡地带,区内高山林立,河流深切。地表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高山峡谷地带为主。两河口村西面为高山,南面是河流交汇点,东面地势较西面平坦。镇上有汶川地震后留下的诸多堰塞湖等地质景观,村落分布于东西两侧并沿着道路呈线状分布。

4.1.2景观格局。

村镇所在地森林覆盖广阔,河流交汇,生态景观要素丰富。在丘陵地区的农业景观中,农田多聚集在村庄附近,相对集中的村庄与农田的组合分布在整个景观。对于农田的分布来说呈现的是聚集格局。在浅山地区的各类森林斑块相对集中,聚集成团,分布在整个景观中也形成聚集格局。在两河口村的景观格局上分析得出,既有浅山的聚集格局,又具备局部农田聚集格局的特征,以河流作为主要景观廊道,道路作为次要景观廊道将其他景观要素连接起来,发挥在景观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加强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两河口景观格局当中,还出现了特定组合或空间链接这一种格局,其表现为河流与稻田相连接。对于景观格局的分析意义在于,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以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便于比较不同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效应。

4.2生态景观规划原则与手法。

两河口村的生态景观规划是基于生态保护、生态可持续、协调生态功能三大原则进行的。在宏观的原则引导下,再做出中观层次的规划实施原则,如森林资源综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设计,土地集约利用,景观多样性,生态要素的功能协调,生态基质保护控制,空间资源配置等。然后是社会学层面的人文景观保护,自然景观与社会活动的渗透,人工活动与自然景观的交流,对原有村落形态的保护规划等。

4.3生态景观规划成效。

(1) 两河口生态景观规划图(图3),从两河口村的景观格局分析来看,产生空间格局的因子主要有森林基质,水体斑块,农田斑块,河流道路廊道以及村落斑块,而控制整个空间格局的主导因子有森林基质和河流廊道。受地形的限制,村庄西南部分为山地森林与河流,前者为静态基质,后者为动态要素,一静一动控制整个景观格局。因此在做村落居民点规划的时候,考虑到森林基质林地界线作为生态基质保护控制线,尽量做到不占用林地建设居民点。

(2)沿着道路分布居民点,有利于生态流的活动。同时加大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对所有生态资源的整合做出具体的实施。

(3)廊道是生态流的活动通道,南北走向的道路为空气流养分流提供流动通道,北面的农田斑块对于流的影响起到缓解噪声和污染空气的作用。

(4)两河口村的道路规划主要有公路与村落衔接,并沿着汇集河流的河岸发展,支路起到衔接村落居民点的作用。道路规划避开农田森林水体的分割,首先不会造成森林破碎化,也不会造成其生态链接度降低,其次,支路的衔接属于适度干扰,而适度干扰则有利于提高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后,沿河岸线规划道路走向,增加廊道连通性,有利于生态流的交换。

(5)两河口村庄的景观格局在空间配置方面表现出了各个生态要素的功能协调,并保证了原有的景观多样性。

(6)通过对村落形态的保护规划,避免斑块的面积波动,降低景观破碎化的程度。

5. 总结

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人类各种活动对原有的景观产生巨大的改造作用,村庄规划作为一种人为干扰手段,改变原有农村生态的景观格局,村庄规划与景观动态发展相互影响。无论村庄居民点的增减导致村落形态的改变还是土地利用造成农村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都与农村生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首先站在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村落形态的变化,做出村落斑块与本底基质的形态描述,从斑块动态对景观格局的变化角度,得出村落形态变化对整个农村景观格局的作用。其次利用景观破碎化原理分析村庄规划对农村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再次对村落形态变化和村庄建设现状做出分析,总结出村庄规划在生态景观规划层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茂县跌溪镇两河口村生态景观规划为例,分析其景观生态优势,最后综合分析结论,提出生态景观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指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 北京:科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金兆森,张晖,等. 村镇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9~72.

[3]佟庆远,杜鹏飞.,新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

[4]田国行,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9).

[文章编号]1006-7619(2014)10-08-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