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工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型式垂直绿化的应用探索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893次
  • 评分4
  • 30
  • 0

李威 LI Wei

(石家庄市城市水系管理处,石家庄 050031)

摘要:传统垂直绿化植物一般是种植在地平面上,容器中,或者提前在墙体上预制混凝土种植槽。本文依托工程,对建筑外墙采取新的种植槽形式进行垂直绿化,通过试验、对比、观察、分析,研制出了独特的种植结构、给排水系统、种植基质并筛选出了适宜的植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建筑外墙;垂直绿化;墙体种植;给排水系统;种植基质;植物筛选

中图分类号:S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44-02

作者简介:李威(1980-),男,天津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艺设计、园林工程。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各种形式的围墙、建筑外墙体也不断涌现,但是,这些围墙、墙体等一般采用建筑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形成硬质景观,图案明快丰富;有的采用传统的垂直绿化形式,在地面种植攀爬类植物,对墙面进行绿化,形成软质景观,具有较好的绿化效果,但基本无图案,且需要三年以上时间才能覆盖;还有的直接做成混凝土种植槽,这种做法有一定优势,但支模繁琐,工程造价很高,且对墙体影响较大。基于以上几种情况,本文依托工程进行试验,在垂直面上种植植物,并利用植物进行图案造型,垂直墙面上固定种植基质,增加给排水系统以及保水措施,通过适生植物的筛选,基本上解决了以上问题。

1 传统垂直绿化

传统垂直绿化又叫立体绿化,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墙、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种植攀援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垂直绿化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空间,大大提高了城市绿化量、绿化覆盖率,增强了立体绿化效果,提高了生态环境效益。

传统垂直绿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攀援绿化:应用地锦、络石、薜荔、常春藤、凌宵、紫藤等具有吸盘或气生根的藤本植物,沿墙面、石壁、篱笆攀爬。此类植物无需支架和牵引材料,栽培、养护管理简单粗放。

阳台绿化: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随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高,其阳台和窗台是连接室内外的半室外空间,是室内外的节点。在阳台、窗台上种植藤本、花卉及摆放盆花、盆景,不仅使建筑立面得到了绿色的点缀,而且让优美和谐的大自然风景渗入室内,增添了生活环境的生气与美感。

屋顶绿化:在建筑屋顶上铺设种植基质,人工创建一个适合植物生存生长的环境,进行绿化及适当点缀建筑小品的一种绿化形式,植物是种植在屋顶平面上。

悬挂种植池绿化:有直接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种植池和塑料种植池等形式,还是需要打孔悬挂在墙壁上可种植植物相对较多,可以组成图案。少量施工尚可,较高的墙体或者大规模施工造价依然较高,管理相对较困难,对墙体的影响也比较大。另外只有植物本身的生态效益,综合生态效益还有待于发掘。

综上所述,传统的垂直绿化,植物还是种植在地面或平面或容器内的,那么,把植物种植在立面上,形成真正的垂直绿化景观,并且做到对墙体影响最小,而且比传统的建筑外装材料更能隔热、保温、节能、环保,更大限度的发挥垂直绿化的生态效益,现就新型生态型垂直绿化进行以下探讨。

2 依托工程

河北省园博园馆外墙西南角墙体15m高20m宽和南侧18m高,23m高范围内进行建筑墙体外侧垂直绿化。另外河北省园博园大门两侧墙体4m高,8m宽;3m高12m宽范围内进行单独墙体垂直绿化。

3 新型垂直绿化结构层

3.1 防水层:这个根据建筑设计图纸要求一般由建筑施工单位完成,对建筑进行防水保护。

3.2 防水板层:使用防水板材固定到建筑外墙上,接缝处使用防水胶密封。第一,起到防水作用;第二,防止植物根系生长到建筑外墙上对墙体腐蚀;第三,是固定外侧种植袋的基础。

3.3 保水层:因为垂直绿化,水受重力作用极易流失,这个层可以减少水的流失,使植物吸水冯家方便,最大限度的提高植物的水的利用率,节省管护成本。

3.4 营养保持层:主要为固态缓释营养,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充足的养分,可以使垂直绿化使用更长的时间而不施肥。本案采用进口轻质草炭土加高尔夫球场专用固态缓释肥混合为一层。

3.5 种植层:种植层主要用类毡防火材料底布加同材料做的种植袋组成,种植袋大约15cm高,15cm宽,10cm厚,固定到到底布上,然后再固定到防水板层上。种植袋内的基质也是采用进口轻质草炭土加高尔夫球场专用固态缓释肥混合,植物生长3年可不用施肥。

4 种植基质

4.1 草炭土:草炭土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种植基质。其特点第一是轻,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外墙的影响;可以使用种植袋,再次减轻种植槽的重量,且容易在垂直的墙体上固定。第二是草炭土疏松保水,非常利于植物的生长。第三,保温功能较强,使用在建筑外墙上比一般建筑材料个人,起到建筑上的节能环保的作用。

4.2 缓释肥:一定采取缓释肥,第一避免烧苗,第二更够最大限度的延长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本案采取了一种高尔夫球场专用的缓释肥,生长3年后,植物依然能够茁壮的生长。

5 供水系统

由于垂直绿化墙体较高,绿化面积较大,有些地方人工浇水很难浇到。所以采取了可自动浇灌的微渗系统。微渗系统在在防水板层和保水层的中间,打开控制阀门后自动向保水层渗水,然后再渗入种植袋给植物生长供水。

6 植物筛选

6.1 植物选备

选取了华北地区常见的抗寒、抗寒的多年生植物进行组图案种植。选取的植物有沙地柏、佛甲草、红叶石楠、大叶黄杨、金叶女贞。选取沙地柏和大叶黄杨是为了冬季白痴一定量的绿色,这两种植物抗寒、抗旱再换北地区可以露地越冬;选取红叶石楠和金叶女贞的红色与金黄色是增强图案的色彩;佛甲草属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呈莲座状,无性繁殖力强,花两性、整齐,性喜阳、耐旱、耐瘠,并能耐的低温,根系发达,主根系长可达300mm,白色、粗。佛甲草且有独特的自身新陈代谢功能,其主茎长到400mm左右,开花后就不再往上生长,而会自然下垂落地,再生根萌芽长成新植株,老茎叶落地后死亡变成有机肥料,给新植株提供各种养份,有类似自养生物,它的这 一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耐瘠性,对养份要求不严,并具有管理粗放的特点。

6.2 栽植管理

选择的苗木一般为小型幼苗,易成活,生长空间大。除佛甲草外其余苗木全是用无土栽培营养钵运来,直接脱钵载入种植袋内,基本不损伤根系,在知识一定要将根系埋好,并轻轻用力按实。佛甲草栽植时一定要将根系卖在栽培基质内,并轻轻用力按实。栽植完成后腰及时浇水,由于是草炭土,又是垂直绿化,不会产生积水问题,可适当浇大水,第一水一定要全部浇透。白天日光充足或者气温较高的时候要注意及时喷水,随时保持基质和防火布面的湿润。

6.3 成活率

一个月后沙地柏的成活率最低,为70%,其他4种植物成活率基本都在90%左右。但生长量很小。不能将种植袋及墙体完全覆盖。两个月后沙地柏基本全部死亡,更换为红叶石楠和佛甲草。佛甲草生长最好能将种植图案区完全覆盖,红叶石楠和大叶黄杨仍有部分死亡,并且不能覆盖,金叶女贞基本能够覆盖。可见阔叶植物的成活率要远远高于刺状叶植物的成活率。

6.4 植物越冬

入冬前对垂直绿化进行浇冻水管理,使种植基质充足吸水越冬。第二年春天化冻后及时浇春灌水,使种植基质和种植袋充足吸水。在3月中下旬只有主展馆的佛甲草开始萌发,经过20天左右到4月中旬可以完全覆盖种植区域。大门口的单体墙只有极少部分佛甲草可以返青生长。2013年和2014年基本都是这个情况。

6.5 原因分析

石家庄地区历史最低温在-15℃左右,2012-2013,2013-2014年度最低温在-9℃,平时最低温在-6℃左右。况且河北省园博园地处正定新区,属于滹沱河边的风口区域,周边没有什么遮挡,小环境温度比市区内要低。单体墙在冬季已经冻透,露地能够安全越冬的植物在种植袋内不能成活,但依然有少量的佛甲草能够成活,说明佛甲草的抗寒能力是非常强的。主展馆由于冬季有供暖,佛甲草能够全部成活。

7 生态效益

植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态效益,这个前人多有论述,本文不再赘述。本文着重阐述这种垂直绿化形式对建筑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益,可以节能、减排从而从另一个方面突出去生态效益。河北省园博园主展馆垂直绿化墙的建筑内部是一个会议室,这个会议室通过温度监测夏季温度在22℃-25℃之间,温差3℃左右,最高达到27℃,夏天基本不用开空调。冬季会议室温度基本在16℃-23℃左右,而普通办公室一般是9℃-23℃。保温效果非常明显,可见垂直绿化的保温性能要强于一般的建筑材料。减少用电量,减少排放,从而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生态效益。

8 结论

①经过3年的检验,这种形式的建筑外墙的垂直绿化在华北地区是可行的。冬季有供暖的建筑墙体要优于无供暖的墙体。

②在垂直绿化中佛甲草是可行的,只是在冬季有3个月左右的枯黄期。总体看来,阔叶植物表现优于针叶或者刺状叶植物,萌发力强的植物药优于萌发力弱的植物,草本植物要优于木本植物。以后植物的筛选方向为抗寒、抗旱、根系茂盛、萌发力强的草本植物。如:麦冬、紫叶酢浆草、剑叶金鸡菊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③这种形式的垂直绿化的隔热、保温效果明显,好于一般的建筑材料,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其生态效益要大于植物本身的生态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太平,等编著.中国资源植物科学出版社,2007,3.

[2]赵世伟主编.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植墙应用大全[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9.

[3]赵世伟,张佐双主编.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10彩图版.

[4]任文堂.交通噪声及其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5]张玉芬.道路交通环境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