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 投稿老鱼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327次
  • 评分4
  • 31
  • 0

牛 荣1,2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2.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南疆特色果树广泛分布于南疆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克州等地区,为了加强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管理和保护,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共享,建立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非常必要。阐述了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系统框架结构、功能设计方法和实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种质资源;特色果树;系统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3.092;S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1-019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1.052

Desig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Characteristic Fruit Germplasm Resources in South Xinjiang

NIU Rong1,2

(1.Xinjiang Production & Construction Corps Key Laboratory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arim Basin, Alar 843300, Xinjiang, China; 2.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arim University, Alar 8433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fruit trees of south Xinjiang characteristic are widespread in Bayinguoleng Zone, Aksu, Kashgar, Khotan and so 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characteristic fruit germplasm resources to collect, manage and protect these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hare these resourc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characteristic fruit germplasm resources in south Xinjiang including the whole design, frame structure, function design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was described.

Key words: germplasm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 fruit tree; system structure

收稿日期:2014-02-19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BR0902)

作者简介:牛 荣(1974-),女,河南淮阳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数据库系统、Web技术的研究,(电话)13657586753(电子信箱)niurong1998@163.com。

《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整合和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1]。中国江苏、广东、海南、黑龙江、河北、甘肃等省根据本地域种质特点,也先后开展了对种质资源标准化数字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2,3]。

南疆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边,南有昆仑山,北有天山,属于典型的温带荒漠大陆性气候,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宜多种特色果树生长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4]。南疆特色果树资源种类多、优良类型多、分布广,但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一些品种在筑路、采矿、建堤坝、城镇开发区建设、围垦农田、品种更新等过程中丢失[5]。因此,根据南疆地区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的特点,构建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非常必要,它不仅可以实现南疆果树种质资源的集中管理,使分散的种质资源变成可供迅速查询的种质信息,而且还可扩大种质资源的对外交流。

1 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整体设计

1.1 种质资源数据的规范和整合

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中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参照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中编制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丛书和《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标准进行规范和整合,确保数据的规范性、严密性和科学性,使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应用价值[6,7],防止了因为种质资源数据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不一致,影响种质资源数据的共享[8]。

1.2 系统功能设计

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种质资源数据Web信息管理平台。有权限的用户可以登陆到种质资源系统平台中录入数据,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修改等。系统提供用户权限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系统介绍、种质保存、交流和科研动态等内容)。种质资源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如图1。

1.3 数据安全性

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一台Web服务器和一台SQL Server服务器,Web服务器安装双网卡,一块连接Internet,一块连接SQL Server服务器,在物理上隔绝种质资源数据与Internet网的连接,保证了种质资源数据的安全。

2 系统开发环境及架构

2.1 系统开发环境

开发平台:Microsoft. NET Framework 3.5;运行环境:Microsoft IIS 5.1;开发语言:C#;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2.2 系统架构

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是一个收集、加工和整理不同种质资源信息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管理和各类用户查询种质资源信息的窗口。系统所有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不同权限对种质资源信息的操作不同。系统架构如图2。

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3.1 登陆

用户通过主页进行身份验证,根据权限不同进入到不同的功能界面(图3),管理员根据不同权限可对系统进行相应管理,普通用户只能进行种质资源信息查询、浏览。

3.2 种质管理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是种质管理,包括种质添加、查询和浏览等。

3.2.1 种质的添加 在添加种质资源信息时,有的品种属性有200多项,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种质管理设计时根据种质的不同属性,对种质的属性进行分类,通过ID主键将不同类表相连,此设计实现了分页添加种质资源的信息(图4、图5)。

3.2.2 种质的查询和浏览 种质查询和浏览模块,查询分为名称查询和类别查询两种方式。通过输入种质类别、品种名称或品种部分信息,查询信息库中相应的种质资源信息,并显示所输入或选择品种的所有属性(图6)。

3.2.3 种质的删除 删除过程中,根据数据库的设计,采用了逆向删除,通过对各个数据表分别删除达到删除效果,同时保证了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核心代码如下:

4 小结

基于.NET建立的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操作容易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提高了南疆果树种质资源各项信息的收集及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转化,有利于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对外宣传、交流,促进了南疆果树资源的信息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栾汝朋,孙素芬,张峻峰,等.北京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20):383-387.

[2] 胡为群,张小斌,郑可锋,等.浙江省农林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浙江农业科学2011(5):1178-1180.

[3] 张贤珍,孔繁胜,杨克钦,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DB/O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filename=SNAD000000225964&dbname=SNAD&v

=MDYzMzRzVk5pUEthck80SHRITXI0MUhZZUlKQ0JOTXpHUVM

2ejhJU1h2aXJ4SkVDOFRoS3JpZlp1SnVGeWpuVTc3TUpG,2008-11-22.

[4] 李 林,倪座山,张文新,等.新疆南疆地区红枣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思考[J].落叶果树,2008, 40(3):34-36.

[5] 高疆生,王合理,徐胜利.南疆果树资源优势与特色果树发展探讨[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 17(4):79-83.

[6] 王运红,张 莞,沈欣媛.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建设实践[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 40(4): 16-19.

[7] 刘健宏.基于Internet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06(12):81-82, 99.

[8] 陈 旭,廖 康,张太红,等.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11):328-331.

(责任编辑 王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