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北京花卉种苗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 投稿Leay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47次
  • 评分4
  • 86
  • 0

李子敬,陈晓,董爱香,衣彩洁,丛日晨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

摘要:笔者论述了种苗产业化的主要组成要素,并综合分析国内外种苗产业现状,分析认为北京种苗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涉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产业链条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销售模式单一化、服务和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学研联合体不健全等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北京种苗产业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并加强调控、发展北京特色花卉品种、细化产业分工、构建花卉种苗质量标准体系和认证机构、开展服务体系建设及建立产学研综合体等主要对策等,旨在为北京市种苗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花卉种苗;产业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041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Flower Seedl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Popular Flowers Variety in Beijing

Li Zijing, Chen Xiao, Dong Aixiang, Yi Caijie, Cong Richen

(Beiji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Greening Plant Breeding,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Essential factors of flower seedling industrialization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indicated that the problems of flower industry in Beijing were deficiency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flowervariety, incomplete flower industrial linking, unsoundness of law and regulation, simple model of sale,imperfect system of service and standard, and deficient of production-college-research union. Strategies ofdeveloping flower seedling industry were suggested, such us reinforc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cultivatingBeijing- characteristic flower variety, refining industrial division, establishment of flower seedlings qualitystandard system and certification institutions, developing service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flower seedlingconsortium, on the base of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lower seedling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policydecisionbasis for flower seedling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Flower Seedling;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 Strategy

0 引言

花卉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花卉种苗业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园林花卉种苗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利于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种苗产业化是园林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花卉种苗产业化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发展涉及花卉品种的研发、科研与生产、贮藏与流通、销售和交易等各个领域[1]。因此,种苗产业化不是简单的种苗产业规模化,还应包括市场供求信息化、科研生产密切化、政策法规导向化、社会服务系统化、生产技术现代化、产业规范法制化、品种良种一流化、民族品牌国际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种苗质量标准化。为促进北京市园林绿化植物种苗产业的发展,笔者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花卉产业化现状和优势,分析了北京种苗产业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发展种苗产业的主要对策。

1 北京花卉种苗产业化现状

北京花卉种苗产业萌芽阶段始自20 世纪80 年代。起步之初,生产靠散户,品种靠引进,经营靠商贩。为培植花卉业的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和生态建设,北京市委、市政府将花卉产业列入北京现代农业“221 行动计划”,通过完善花卉市场体系、联合产学研机构、整合花卉资源信息等途径,推动花卉产业有序、稳步发展。

进入21 世纪以来,北京市花卉种苗产业生产面积稳步快速增长,2011 年北京花卉种苗生产面积已达4667 hm2,相比2006 年产值增长逾1 倍(表1[2-4]),年产值达1.39亿元,从事花卉贸易的公司达30余家[2]。

北京花卉产业格局雏形基本具备。首先,北京花卉种苗生产结构逐步成型,即以盆花为主(总产值的43%),切花、草花、种球种苗、树木种苗为辅的产业结构。其次,北京花卉产业区域布局日趋完善,即逐步形成了朝阳丰台的都市型花卉农业模式;通州花坛花卉和特色苗木产业区;顺义高丽营宿根花卉产业区,赵全营特色苗木产区、鲜花港中高档盆花生产基地;昌平和大兴的现代花卉生产和树木种苗生产区;远山区的球根花卉及高海拔地区的冷凉花卉。再次,北京花卉销售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交易平台基本形成,花卉营销形式呈现多样化,大型花卉交易批发市场和花卉销售网点形成以点带面、星罗密布的局面,新的交易方式如网购、邮递等形式亦逐渐产生[3]。北京市花卉苗木消费量的巨幅增长为北京市花卉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5]。

北京花卉苗木产业的生产水平逐步专业化。专业化程度主要体现在集约化的管理、先进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现代化的设施(滴灌、土壤消毒、水质纯化)在花卉育种、生产和栽培等各环节的应用。

北京花卉种苗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产业现代化升级。

2 国外花卉种苗产业现状及特点

花卉种苗或花卉的产业化,是指将花卉的生产力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达到最大化,提高产能和效率,并通过完备的市场体制或组织机构将花卉的流通、认证、交易等环节整合联动的过程。花卉产业在发达国家已得到了长期而充分的发展。荷兰、美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花卉种苗产业化体系[6],这些国家的成功模式值得深思和借鉴。

2.1 种苗市场体系的现代化

美国是全球花卉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花卉年消费额超过10 亿美元。依托完备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美国的花卉种苗产业高度发达,市场体系十分完善[6]。美国的产业模式是花卉产业化市场化的最高代表,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流程为基础,其网络化、层次化、专业化市场体系是无可比拟的。

荷兰的花卉市场已达到国际化的水准,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流的花卉流通机制,其花卉流通可实现在24 h之内运达世界各地销售网点。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秩序是实现花卉商品价值的根本保证[7]。

2.2 种苗服务性组织的专业化

种苗服务性组织的发展是花卉市场良好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是链接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纽带,是种苗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哥伦比亚的花卉种苗产业模式是服务性组织主导市场模式。哥伦比亚是典型的新兴花卉强国,从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年创汇4 亿多美元[6]。服务性组织提供更多更广泛的种苗市场信息,解决生产者的销售、流通及售后服务问题等。哥伦比亚的花卉协会是全国性组织,通过收集世界各地的花卉生产、销售、科研等各方面的最新信息,保护花卉出口商的利益,并聘请花卉栽培专家、植保工作者进行顾问指导,制定花卉生产的规划与计划,协调引导花卉生产者有计划地按需生产,同时还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服务。

2.3 种苗营销机制的创新

以荷兰为例,荷兰花卉种苗产业特点为拍卖市场体系与生产公司的结合模式。荷兰是公认的世界花卉强国,是世界上花卉种植产值和贸易额最高的国家。荷兰发达、高效、完备的销售机制是其种苗产业化经营的引擎。目前荷兰有7 个拍卖市场、数以万计的批发和零售企业或网点,形成市场和生产紧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诱发巨大的产业集群效应[8]。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荷兰的拍卖市场运营模式。拍卖市场是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9]。拍卖行是荷兰多家花卉生产公司的共建股份联合体,除了完成本国产品出口以外,海外花卉也来荷兰拍卖后发往世界各地。通过拍卖市场模式的运营,使荷兰迅速成长为世界花卉翘楚。拍卖市场的优点不言自明,首先,拍卖市场明确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提高了花卉质量;其次,交易效率高、费用低,并且保证了质量,实现了保鲜、包装、检疫、海关、结算、运输等环节的一体化,缩短交易时间;再次,具备权威的价格调节机制,严格的质量鉴定将花卉分级,并具有很强的社会公正性;此外,促进了种苗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最后,实现了种苗产业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围绕花卉拍卖形成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信息收集与发布、加工保鲜包装运输等完善、结算检疫出口等社会服务机构。

荷兰是全世界率先对农业关联企业实施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花卉产业依赖于高度的专业化大生产和科学的社会化分工,依赖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推广与市场需求的高度结合,依赖于各种健全的花卉中介组织,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决策的强力支持[10]。

总结国际种苗产业发达国家的特点,不难发现其相通之处,即均具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高效的花卉流通体系、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集中成片的种植区域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11]。

3 北京市花卉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

北京花卉种苗产业30 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创新资源,北京逐渐成为全国三大花卉种苗消费中心之一,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然而北京花卉种苗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3.1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新优品种

北京乃至全国花卉种苗产业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花卉种苗的新品种权是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技术壁垒,致使国内园林绿化所需品种大多需要从国外引进,尤其是主流切花和盆花品种几乎被国外花卉种业商垄断,为此中国无形中支付了高额的品种权费用[12]。

花卉新品种培育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花卉产业实力的主要指标[13],新优植物品种的培育不仅关乎目前的国际花卉产业利益分流,而且决定了花卉种苗产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3.2 产业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条不完善

北京花卉种苗产业的区域布局虽日渐完善,但各生产单元的生产规模与方向仍然处于无序状态,生产规模盲目扩大。多数企业为规避市场风险,以花卉品种种类多而全的方式经营为主,应改变大而全的现状,向少而精的方向努力;企业产供销的职能配置不利于专业化生产的全心投入。而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则表现为诸如缺乏完善的市场物流体系、缺乏网络营销统一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等。

3.3 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品种保护意识

目前,国内花卉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法规还未出台。国内传统的花卉生产方式,以及对国际花卉贸易技术要求的意识淡薄,阻碍了国内花卉出口贸易的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法律法规的缺失,以道德约束力为行为准绳的社会秩序常受到侵权行为的迫害,集中表现在对自育品种的保护意识淡薄,导致许多优良品种被无偿栽培和交易,尽管采取维权手段也很难得到可观的资金补偿。

3.4 销售模式单一化

花卉种苗企业多依靠“坐地商”的销售模式,如超市或花店的销售模式、树木种苗的坐地商模式等,主动营销模式少见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和云南等地已有花卉拍卖的销售模式的尝试,如北京莱太花卉拍卖市场和云南斗南花卉拍卖市场。

3.5 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缺乏销售中介组织和信息发布服务机构等。公共信息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生产供需的矛盾,而且对资源节约和产业合理布局及良性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种苗生产信息和价格信息等需要服务组织的中介桥梁作用实现共享,新品种研发后的成果转化也可通过服务体系建设而得到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应包含生产技术开发、病虫害咨询与防治、质量检验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的配置与构建。

3.6 花卉种苗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不健全

花卉种苗的质量是决定种苗销售量的根本因素,认证环节是在销售方和购买方之间的独立质量认定,能够客观地对苗木质量进行评价和定级。当前市场上的花卉种苗类型和品种繁多,规格不一,形态各异,目前颁布的主要花卉种苗等级标准均为行业推荐性标准,实施面不大,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不明显。此外,生产技术标准是对种苗生产过程的指导和控制,病虫害是影响花卉种苗质量的关键因子,而现有涉及以上两者的种苗相关标准几乎为零,亟待加以研究和制定。

认证机制是花卉种苗产业走向规范化、精品化和国际化的基础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花卉认证形式已发展成为对企业或生产者的认证、花卉生产环保认证、有机花卉认证等多种形式,荷兰、美国、德国、新西兰、国际花卉贸易组织等国家和组织均建立了成熟的花卉认证体系和机制[14]。通过花卉认证后的花卉种苗,可以获得更丰厚的经济利润,增强花卉种苗或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内花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5]。

3.7 产学研严重脱节

产学研一体化是生产、科研和教育机构的充分合作与联合,而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产学研三要素通常是脱节的。通常情况下,生产企业或单位轻科研重经验,而科研和教育机构则重科研轻转化,甚至科研内容缺乏实用性,导致多年来的花卉种苗生产依然科技支持率不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花卉种苗的相关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研究不容忽视;成果转化是最终目的,所以科研成果应走向生产一线,转化成实际效益。

4 北京花卉种苗产业化发展对策

北京的花卉种苗产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已进入待调整和转型阶段。花卉种苗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加速产业化进程和产业转型,由粗放生产向产业分工转变,由泛标准化向质量认证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传统经营型向现代信息化营销型转变[3]。在花卉种苗产业的重要转型期,必须不断强化对花卉种苗产业化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国内花卉产业化创新体系和机制,为北京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1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应为花卉种苗产业化发展服务,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制定执行花卉产业扶持专项政策,加强花卉产业链建设,在花卉育种研发、品牌构建、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花卉种苗产业文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规范花卉种苗产业竞争,建立健全有关花卉产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引导相关协会、质量标准体系和认证机构建设,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资源和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北京花卉种苗产业发展布局。

4.2 发展北京特色新优花卉产品的培育与研发

新品种培育是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的根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花卉种苗产业化是伪产业化。国际花卉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是花卉品种的竞争,拥有新优品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产生高附加值。同时,在新品种研发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品牌效应,如何使花卉品牌深入人心、赢得信誉更值得深入研究。此外,应结合北京地区气候和市场特点,集中发展优势品种,形成北京地区产业特色。

4.3 细化产业链分工

构建花卉产业价值链可增强花卉企业的竞争力。产业链细化分解为一系列相互独立和相互联系的环节,将使不同环节高效增值。北京应着力促成花卉种苗育种、生产、营销、推广、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分工与合作,在形态上表现为独立公司专营,由行业协会协调衔接。产业分工的细化使各单位主体能够专攻某一领域的研发或经营方法,有效提高经营效率或技术水平,有利于花卉种苗研发、生产和流通的现代化,延长并拓宽产业链。

4.4 构建花卉种苗质量标准体系和认证机构

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科研、生产等部门的广泛积极参与,加大花卉种苗生产技术和检验检测类标准的制定和已有标准的实施力度,推行花卉种苗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认证机构的核心作用,建立高效监督执行运作机制,实现花卉种苗生产的规范化,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应加强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工作,促进与国际接轨。

4.5 开展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北京缺乏花卉生产经营信息的共享渠道,花卉种苗生产经营者与需求者均难以获取即时广泛的信息。应大力推进花卉种苗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以花卉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种苗市场为依托,促进信息中介机构、企业策划、技术咨询、拍卖市场、信息网络平台的发展,完善服务体系,为产业化生产和流通提供即时信息和市场趋势分析,提高产业化运作效率。

4.6 建立产学研联合体

花卉产业发达国家的花卉企业均设有相关科技情报和研发部门,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科研,着力发展自身软实力,增加专利储备,而北京的花卉企业并非如此。另外,北京的科研和教育机构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不足。“产学研联合体”可理解为产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科研联合体,产业内的大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实施强强联合,将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实现研究成果向生产、销售的成果和效益转化,同时验证市场需求方向和趋势,将成果转化的收益投入到品种与技术研发中,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玉敏,高志民.论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40-46.

[2] 董俊,郭敏.花卉产业领航北京现代农业[J].中国农村科技,2011(8):32-34.

[3] 周雪青,邹岚,卓杰强,等.北京市花卉产业现状与前景展望[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2008:33-35.

[4] 张启翔.国内外主要商品花卉品种创新进展与趋势[J].中国花卉园艺,2013(19):18-19.

[5] 刘丽萍,黄韶海,黄国华.北京市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1(33):69-71.

[6] 盛军锋,苏启林.国际花卉产业化典型经营模式比较研究[J].林业经济,2003(3):57-61.

[7] 段玮屏,秦梅,杨德,等.中国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增刊):330-333.

[8] 郑风田.荷兰花卉产业群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启示[J].林业经济,2003(6):50-53.

[9] 周可,李红霞.贺兰花卉产业价值链研究[J].农业经济,2007(12):78-79.

[10] 蒋舟文,杨澜.荷兰花卉拍卖市场的运营机制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09(7):40-42.

[11] 林夏珍.世界花卉业发展趋势与浙江花卉业发展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2001,21(5):289-292.

[12] 程堂仁,王佳,张启翔.发展我国创新性花卉产业的战略思考[J].中国园林,2013(2):73-78.

[13] 赵梁军,宿有民.我国花卉种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2):18-23.

[14] 黄国华,聂华,袁畅彦.对我国开展花卉认证的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62-65.

[15] 王雁,吴丹.花卉认证对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6):76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