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微课教学论文范文,微课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认识角》微课程设计

  • 投稿小米
  • 更新时间2016-03-10
  • 阅读量1133次
  • 评分4
  • 49
  • 0
 分析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而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进一步认识角以及角的度量和分类知识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这一课在以往常规课堂中的教学并不是很顺利,尤其是学生在找角环节中只能局限于教室,在做角、比角、折角环节中,如果单靠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参与就不够,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先演示随后再让学生操作,课堂时间又会比较紧张,而且部分后进生可能会跟不上大多数学生的节奏。基于这些考量,笔者尝试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 
  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①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并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③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达成目标。达成目标不是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而是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找准达成目标,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因此,达成目标是整个自主学习的灵魂。笔者根据对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从学生本位出发,设计了如下达成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知道并能说出角的组成部分,会指出物体面上或是平面图形中的角;能够正确识别角;会用两个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为了达成这一设计目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①学生通过完整的语言表述,明确自身应该达到的目标,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②目标的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知道角的概念到能够辨别角,是对概念的简单应用。③教师引导学生做角、比角,在实践中体会影响角大小的相关因素,是对概念的升华应用。 
  制作 
  1.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能全面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并能够指导和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在设计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遵循了以下逻辑:①提炼达成目标;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依次可以概括为认角、找角、辨角、做角、比角、折角六部分;③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其更好地完成课前学习;④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形式,形成目标管理的意识。 
  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笔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本位,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2.设计并录制微视频 
  笔者设计并录制了教学微视频,它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会知识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节课的微视频依照以下逻辑线索进行设计:①从情境图入手,初步感知角的特征;②通过比画身边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③搭建活动角,探究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④动画演示,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⑤折纸游戏,再次感受身边的角。 
  视频的录制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录制PPT上的内容,首先将微课中所需的知识呈现在PPT上,再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并配音,后期还可以对视频的时间轴编辑,剪去错误的部分,再进行渲染,生成视频;另一个板块是相机拍摄的部分,这一板块的加入主要是因为《认识角》这一课题本身的特殊性,在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比画身边的角,那么在微视频中就需要有一个比画角的示范,拍摄一段教师比画角的录像作为示范就最合适不过了,只是相应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将两段视频合二为一?在其他教师和网络的帮助下,笔者发现了一款软件——“格式工厂”,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款软件中,使用者可以添加多个视频,对它进行合并,并生成需要的格式。最后,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相机拍摄录制视频,再利用“格式工厂”编辑视频,合成并导出MP4格式的微视频。 
  应用过程 
  1.第一环节:课初检测 
  上课伊始,笔者快速检测了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情况,并作评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检测不但毫无负担,而且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学生经过自身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2.第二环节:提升练习 
  (1)比角练习 
  翻转中的课堂是内化知识的地方,有梯度的练习才能促进学生内化知识、运用知识。挑战有难度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还能促使其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里提升练习的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课前所学的知识,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能够找到钟面上的角,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这也是在明确了影响角的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完成上述任务后,笔者要求学生先组内交流,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以促进同伴互助协同发展。展示交流时,笔者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和其他同学互动,使之能在质疑与思辨中进一步内化知识。同时展示让学生感觉在扮演教师的角色,更充满自信。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2)数角练习 
  数一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设计了两个练习,分别是数一数多边形中的角和由一个点引出的三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中的角。前者相对简单一些,在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结果后,教师再追问三角形中有三个角,四边形中有四个角,五边形中有五个角,那六边形、七边形、十二边形各有几个角呢?帮助学生联系旧知,完善知识网络体系。后者相对难一些,里面还包含了由两个小角拼成的一个大角。学生完成后,再在组内交流看法,同伴互动协力找出图形中所有的角,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并且信心十足。  在提升练习的过程中,从知识方面而言,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角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能力方面而言,展示与交流的过程,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提升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协作探究比较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上的角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难点,但日常课堂因为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而在这里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选择对象比较,并在操作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对“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展示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台上汇报、台下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都更深入,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各个小组从探究形式、同伴互助、汇报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希望。 
  评价与反思 
  1.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责最初的定义,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的人。翻转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寻找答案,自主发现问题后再去解决问题。 
  2.能突破重难点的学习 
  在《认识角》这一课中,笔者在微视频中展示了角的实际物体图片,然后抽象出角,再动态标出角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口述角的定义、顶点、边的概念。把这样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学生不仅能够看到而且能够听到,通过微视频的步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突破了重难点。 
  3.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认识角》这一节微课中,笔者除了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之外,还加入了一个有趣的折纸游戏,利用微课将折纸的步骤一步一步呈现出来。当最终出现了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马就被调动了起来,随后在折纸作品中找角,比画角的环节学生也学习得格外积极。可见利用游戏回顾本课学习的知识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认识角》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 
  2.达成目标: 
  ①知道并能说出角的组成部分,会指出物体面上或是平面图形中的角; 
  ②能够正确识别角; 
  ③会用两个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3.学习方法建议: 
  指一指,说一说,拼一拼,拉一拉,折一折。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任务二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面上有角?写下来。在你找出的实物上指一指角。 
  任务三 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是的画“√”,不是的画“×”) 
   
  (   )        (   )        (   )       (   )      (   ) 
  任务四 用两根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任务五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①怎样使你的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呢?动手试一试吧! 
  ②通过操作,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吧! 
  任务六 折纸游戏。 
   
  用纸折出你喜欢的作品,并在折纸过程中找一找折出的角,用小弧线标示出来。 
  三、困惑与建议 
  评委印象 
  陈老师为打破常规课堂上教学《认识角》一课的局限性,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探索,她把本课的知识传授环节前移,设计了任务学习单来引导学生学习,还以课堂形式预告来重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她的微课程设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才能成功,所以从达成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安排、微课的录制、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都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面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会立刻明白本课学习后自己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知道自己该如何主动做,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意图十分明显。六个学习任务也十分明了,方法明确,易于操作。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用问题时刻引导学生学习,使其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微课视频清晰流畅,讲解透彻,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课堂形式预告让学生提前了解了课堂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形成自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并不只是简单地通过人机交互观看视频来实现,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也非常重要,教师安排的协作探究和展示评价环节有利于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更有助于他们内化习得的知识和拓展个人的能力。 
  2.设计的学习任务精细 
  陈老师设计了认角、找角、辨角、做角、比角、折角六个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学习,并给出了“指、说、拼、拉、折”的学习方法建议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学习。这些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并与达成目标紧密联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支架。这些任务中有的能帮助学生感受身边的角,有的能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有的能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有的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的能化抽象为具体,有的又能化具体为抽象。这些带着问题的任务精确地指引着学生去经历对角的了解、理解到掌握的知识建构过程,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学生内化知识,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有梯度的学习任务,教师先引导学生学,让他们明白、理解后再去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听、被动学的状况,使自主学习不再流于形式。 
  (朱俊  NOC活动评委/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