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教学设计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活动分析(人教版)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6-03-13
  • 阅读量1080次
  • 评分4
  • 27
  • 0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世界地理认识地区的标准要求,落实“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要求,教材选择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均具有显著特色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本节教材内容由“黑种人的故乡”、“快速发展的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三部分组成,并配套设置三个活动内容: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本区经济特征及影响、思考本区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教学中对本节活动的设计及开展,既要以教材内容为本,更要立足于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为后续地理学习做好知识技能的铺垫和方法的引导。本节内容构成如图1。 
  活动主题1: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材用两幅图及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当地富有特色的民居,并思考其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落实课标“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风俗”的要求。教材首先给出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引导学生读图归纳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然后展示非洲乡间的茅草屋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种特色民居的形成原因,理解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此活动教学应结合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设计活动过程,分步骤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步:读图、描图,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活动任务】①读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描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并说出它们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什么方位;②根据纬度位置,说出其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哪一带。 
  【活动意图】通过读图、描图、析图,引导学生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认识区域从位置开始。 
  第二步:读图、圈图,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活动任务】读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圈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归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热点。 
  【活动意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本区主要的地形区,并进一步归纳本区地形特点,掌握认识区域地形特点的方法。 
  第三步:补充非洲气候图,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特点。 
  【活动任务】①说出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找出刚果盆地向南和向北分别有哪些气候,并尝试归纳本区气候的分布特点;②找出本区分布最广的气候,读图8.28“恩贾梅纳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活动意图】巩固大洲气候的学习方法,掌握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为认识本区其它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做铺垫。 
  第四步:收集非洲民居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活动任务】展示“茅草屋”图片,说出该民居特点,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意图】在认识了本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之后,再认识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水到渠成,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活动主题2:用实例说出本区的经济特点及影响 
  本活动以加纳为例,通过对加纳进出口商品、进口额和出口额等资料的简单分析,加深学生对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特点及其弊端的认识,并进一步启发学生为本区经济发展提供建议。教材中此活动设计的四个问题彼此关联,逐步递进,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较单一,教学中可采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角色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表演中发现本区的经济特点及问题。 
  【活动任务】模拟加纳与其它国家之间进行进出口贸易,详见表1。(活动准备: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准备好部分商品参考价格,以备学生活动时使用) 
  学生小组内模拟,结束后各组派代表汇报外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问题再进行讨论,提出对经济可能出现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活动意图】学生在互动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加纳需要进口的商品价格高,可供出口的商品价格低,在这种不平等的贸易中,反方会发现自己很吃亏,总是入不敷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这种贸易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国家财富的不断流失。师生互动中,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从而得出经济以初级农矿产品生产为主的国家,只有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加快工业化步伐,才能摆脱贫困与落后,这也为第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活动主题3:思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 
  教材在本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这一主线,但第一部分以自然环境为主,第二部分以人类活动为主,第三部分则重点介绍本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在本部分安排“人地关系问题的思考”这一活动。活动设计了若干条促进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建议。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已有认知,对这些建议按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序,不同学生可能排序有差异,只要能说出理由,都要鼓励,促使每一位学生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活动任务】*查阅资料,将以下选项按因果关系填入图2的框图中。 
  A.人口增长过快 B.需要增加劳动力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E.粮食需求量大 F.毁林毁草开荒 
  *黑非洲已陷入人口、粮食、环境的恶性循环,导致经济一直比较落后,难以摆脱,请大家集思广益,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发展,摆脱贫困。 
  *下面是一些专家提出的建议,你认为有道理吗?请将这些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图3的金字塔中,并说明理由。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引进人才和技术 
  【活动意图】“形成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学中可对教材活动进行扩充,先让学生对目前本区出现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及因果关系有较清晰认识,才能有的放矢,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最后一个任务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发现自己想出的建议与某些“专家”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