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面向创业的工科专业《企业管理学》课程改革探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6
  • 阅读量7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普及和推广,独立院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相较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问题。笔者选取独立院校《企業管理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提出“项目式+亲验式”教学方法,搭建了《企业管理学》的教学考核体系。


  【关键词】工科专业企业管理学课程改革项目式亲验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243-01


  一、引言


  独立院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升人才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教学手段单一化、实践环节与教学环节脱节等问题[1]。国内外学者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政策研究、教育体系的建立、方法改革等内容[2]。笔者立足独立院校工科专业的《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授课现状,通过对知识体系的“项目化”处理、教学方法的“体验式”革新以及成绩考核的“客观化”创新,探究面向创业《企业管理学》课程的相关改革。


  二、现状分析


  笔者根据学者们针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及前期面向部分独立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开展调研结果发现,各独立院校开展的企业管理类课程存在的较突出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的《企业管理学》课程,主要采取“讲授法”,难以形象讲解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与运作规范。


  2.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大多数《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较少能根据具体内容匹配恰当的教学方法,故多样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3.教学考核缺乏客观性。《企业管理学》课程目前主要采用成绩考核方式是按照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综合量化的方式,而这种方式通常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及能力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项目式+亲验式”教学方法,搭建了《企业管理学》的教学考核体系,形成以项目、自学为导向、注重过程考核的课程改革方案。


  三、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企业管理学》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工科类专业教育中,为培养懂“技术”的管理者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将该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创业准备、创立企业以及企业发展,以创业准备阶段为例,创业准备阶段划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具体再划分为若干任务,以初识企业项目为例,主要划分为3个任务,即初识企业、初识管理者和能力测评以及初识企业相关法律。


  根据以上项目及任务划分,由教师为学生设定创业情景,按4-6人分组,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学》的兴趣。


  四、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本课程,笔者提出“项目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根据项目的特点匹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创业准备阶段的各项目为例,应用“项目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后,以初识企业和机会识别两个项目的教学方法设计为例,如表1所示:


  五、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考核体系设计


  笔者从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结合课程内容的项目化改革及教学方法的体验式改革,提出《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应注重过程、全员参与,同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权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本课程为例,将课程划分为3个阶段、13个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不同的项目给予不同的分值,根据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分别评分。


  2.考核主体多样化。考核主体包含老师、组长及小组成员,其中成员互评与组长评分主要考虑项目参与度和项目贡献度两个方面。


  3.突出重点知识。根据《企业管理学》课程的特点,用分值衡量不同项目的重要程度。


  通过以上三项改革,学生的课程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考试成绩、过程成绩以及学风成绩,其最终成绩可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权重按以下公式计算:


  最终成绩=考试成绩+Σ过程成绩+学风成绩


  过程成绩=老师评分+组长评分+成员互评


  此外,考试的方式不局限于卷面考试、商业报告、PPT等形式;过程成绩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作为成绩核定依据。


  六、结语


  面向创业的《企业管理学》课程改革,在传统的授课基础上,引入“项目式+体验式”教学思想,立足创业,将课程内容按照创业过程重新整合,划分成若干相关的环节,针对学生创新创业,通过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匹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着重考虑从校企联合的合作方式、师资的培养、学生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杜泽,苏来英.广东独立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24-126. 

  [2]李一.大学生创业风险控制机制研究综述[J].经营与管理,2015(3):156-159. 

    作者:张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