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清苔灵对水草和中华绒螯蟹的影响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182次
  • 评分4
  • 88
  • 0

解兰琴

(定州市农业局水产工作站,河北 定州 073000)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清苔灵对中华绒螯蟹浸浴3 d,结果证明清苔灵浓度分别为0、0.15、0.2、0?3、0.45 mg/L对中华绒螯蟹无不良影响;通过用0.15 mg/L清苔灵对水草和河蟹养殖试验,证明清苔灵对水草和河蟹有显著的影响,2周后河蟹出现死亡,随时间的延长死亡逐步上升。

1不同浓度清苔灵对河蟹的影响

1.1试验方法

1.1.1材料和方法市售中华绒螯蟹幼蟹,20 g左右,健壮,活力好;清苔灵(扑草净有效含量26%);饵料为市售河蟹专用饲料;养殖试验玻璃水族箱(规格:30 cm×60 cm×40 cm),水族箱用1%高锰酸钾消毒10 min后用曝气的自来水冲洗干净;1/10 000电子天平。

1.1.2试验设计试验设计5个清苔灵的药浴浓度水平,分别为0 mg/L(对照组)、0.15 mg/L(说明书建议使用浓度)、0.2 mg/L、0.3 mg/L、0?45 mg/L(3倍,说明书建议使用浓度)。河蟹样本量为2,重复数3。所有处理按照随机化区组设计。

1.1.3试验方法每缸放曝气自来水0.01 m3,水温18 ℃±0.5 ℃,光照周期14 L:10 D,光照强度800 lx。每缸随机放入健壮螃蟹2只。驯化养殖24 h后再进行药浸试验。驯化和试验养殖过程中每天10:00和15:00各投饵一次。以药品包装上建议的0.15 mg/L喷洒用量为参考,分别称取0.0、0.001 5、0.002、0.003、0.004 5 g的清苔灵各三份,分别用10 mL的水溶解均匀后,按照随机编号分别喷洒到缸内。正式试验开始后每天7:00、19:00观察螃蟹活动、存活状况。试验期3 d(72 h)。

1.2试验结果

第一天,所有处理和对照组一样,没有死亡,摄食、活动状况正常。河蟹幼蟹活力在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第二天,所有处理和对照组一样,没有死亡,摄食、活动状况正常。河蟹幼蟹活力在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第三天,所有处理和对照组一样,没有死亡,摄食、活动状况正常。河蟹幼蟹活力在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1.3试验结论

清苔灵在上述不同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河蟹没有直接致死作用;甚至超过推荐浓度三倍的浓度也未见死亡。可见,在推荐使用浓度误差范围内,清苔灵对河蟹幼蟹没有直接致死作用。

2清苔灵对水草和河蟹养殖的影响

2.1材料和方法

2.1.1试验材料中华绒螯蟹;清苔灵;养殖试验水族箱;鲜活水草:金鱼藻、黑叶轮藻、红叶草、水绵(青苔)等,各种水草分别成束栽植在沉水的小花托内,用小石子压置;“正大”螃蟹用颗粒配合饵料;1/10 000电子天平;电子秤;温度计;水质溶氧仪;日光灯照光源等。

2.1.2试验方法水温、光照周期、光照强度等试验条件同1.1。

试验对照组(D组):共4个水族箱,每水族箱放入两只螃蟹,对照组的前2个水族箱(D1、D1′)水量控制在0.02 m3,后2个水族箱(D2、D2′)水量增加到0.08 m3,水位较前者增加3倍,每个水族箱均放入高15~20 cm左右的上述水草、青苔(水绵)各一束。

喷洒清苔灵药物组(Y组):药物浓度为0.15 mg/L,分为3组,每组3个水族箱。第一组(Y1、Y1′、Y1")水量控制在0.02 m3;第二组(Y2、Y2′、Y2") 水量控制在0.08 m3;第三组(Y3、Y3′、Y3")水量也控制在0.08 m3,但水中添加砖瓦附着物和漂浮物供螃蟹浮出水面或临时逃逸和躲避。每个水族箱水草和青苔量投放同对照组。

每个试验水族箱放2只螃蟹。所有处理按照随机化区组设计。

4月23日开始驯化养殖,1 d后进行药物试验,驯化和养殖试验中每天10:00和15:00各投饵一次,投饵量为每水族箱20粒,观测溶氧、pH等水质因子,对水草、河蟹的反应和存活状况进行记录。

日常管理和记录:每天定时、定量投饵。4月25日、4月30、5月4日、5月8日测量水体溶氧和pH的变化,记录水绵、水草的生长状况情况和河蟹的反应情况,试验结束后解剖观察河蟹内脏特点。

2.2试验结果

2.2.1水草、青苔的变化状况试验开始2 d内,各试验缸内的不同水草外观症状相似,用药的和没有用药的对照组的水草都没有明显变化。感觉好像药物对水草的影响不太明显。

3~4 d后,用药缸的红叶草和黑叶轮藻的叶边缘稍有褪色,其它水草和水绵变化不大。

6~7 d左右,用药缸的红叶草的叶片基本褪色开始软化腐败,并逐渐集聚成絮状沉入水底。黑叶轮藻开始部分叶片出现软化和腐烂。(青苔)水绵开始由绿色变黄,有的变成黑绿色,逐渐开始死亡。金鱼藻的颜色也开始变淡。

8~9 d左右,很多黑叶轮藻的叶片开始发暗变软腐烂,部分叶片从茎上落下。此时,用药缸的缸底都可以发现有许多腐败的水草叶片以絮状沉在水底。同时,伴随着腐败物发臭气味出现(见表3)。

对照组的缸内水草在前6 d表现正常。但到第7~8 d,浅水(0.02 m3)对照的两个缸内也有部分红叶草、黑藻的叶片发暗并出现坏死,水中和用药缸一样,有点难闻气味出现。对照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水量较少有关。因为水体较浅,水生植物不能全部沉浮在水中,相互黏粘、叠摞在一起,影响了他们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从而导致部分叶片坏死、腐败。

2.2.2用药后水草死亡及对养殖环境的影响试验证明,喷洒清苔灵后,对不同水草的杀灭作用是有选择性的。红叶草最敏感,叶片死亡和腐烂相对时间较短,5 d左右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其次是黑叶轮藻。在7 d以后,青苔(水绵)和金鱼藻才表现出坏死。水草死亡后开始腐烂,并在水底聚集成絮状,腐烂发酵后产生毒害物质,同时消耗水中溶氧量。由表1可以看出,在没有换水的情况下,药物处理组的水溶氧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同时,水的pH值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见表2 )。溶氧降低和水体的酸化,与水草死亡后腐败有直接的关系。腐败水草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方面消耗溶氧,从而损害河蟹的正常生理机能,另一方面直接对河蟹的鳃等器官产生毒害作用。在没有附着物使河蟹不能爬出水面的情况下,在有毒有害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低于3 mg/L左右的溶氧,河蟹会出现呼吸障碍,严重的会死亡。解剖看到的死蟹的鳃呈灰白色,说明是因为缺氧造成血液大量集中于鳃部,以进行补偿气体交换;由于血液的沉积,河蟹血液中的Cu2+也随着其死亡而沉积在那里。所以河蟹因缺氧死后鳃一般呈灰色。如果水中有附着物,或者能爬出水面上岸呼吸,河蟹是可以生存的;Y3处理组有部分存活,可能跟放入砖瓦供河蟹暂时逃离恶劣水质和缺氧环境有关。如果发现部分螃蟹开始死亡时候,及时换水和充氧,及时改善水质后是可以挽救部分螃蟹的。

2.2.3河蟹死亡情况

对照组:在养殖过程中,D1组死亡一只,其它各对照缸均正常成活。该只死亡原因可能跟对照一组的水体较少较浅,导致少部分水草叶片腐败有关。因为水体较浅时,水草不能正常沉浮,影响其光合代谢作用,使部分叶片枯萎、腐烂。导致水质变差,腐败产生的有害物质增加,溶氧减少。

药物组:Y1组用药第6 d以后,开始逐渐死亡。到试验结束,除了Y1有一只存活外,其它两缸全部死亡。

Y2组第6 d左右也开始逐渐死亡,除了Y2′有一只存活外,试验结束后,全部死亡。

Y3组在试验结束时,Y3、Y3′ 各有一只存活,Y3"仍然有两只全部存活(见表3)。

对死亡蟹立即解剖观察,发现死亡蟹的鳃丝全部发灰白色;有的鳃囊后背部的三角囊还肿大腹水,呈黑褐色。而没有用药物处理的对照组河蟹及从市场买回来的新鲜活蟹,解剖观察鳃呈淡黄色。另外发现,死亡后的部分雌性蟹的卵巢发黑褐色,而不是正常雌性河蟹的黄红色。

2.3结论

0.15 mg/L清苔灵可以缓慢引起部分水草和(青苔)水绵的死亡,一般在6 d后开始出现明显症状。

用药处理后,逐渐死亡后的青苔(水绵)及水草叶片腐烂聚集成絮状物并沉入水底,发酵后产生有害物质,并酸化水质,严重降低水中溶氧。

用药处理后的养殖水体后期由于腐败水草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造成河蟹中毒,在低溶氧情况下造成呼吸困难,鳃组织坏死,从而导致河蟹死亡。鳃部解剖特征也验证了这一结果。

(收稿日期: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