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畜禽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 投稿伟大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174次
  • 评分4
  • 56
  • 0

王跃伟,田广远

(河南省临颍县畜牧局 462600)

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感染畜禽的一种传染病,人也可感染,为人畜共患病。家畜以脑膜脑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为特征;而家禽以脑膜脑炎、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为特征。

1 病原及流行

病原体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根据其抗原构造特点可分为7个血清型和12个亚型。该病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突然中能存活2年以上,于湿土中可存活11个月以上,-20℃可存活2年,70℃可存活30分钟。该病原对盐、碱有较强的耐受性。病原体在饲料内能保存10个月,但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浓度均可将其杀死。感染动物是传染源,病畜从粪尿、乳汁、流产胎儿、子宫分泌物、精液、眼鼻分泌物中排菌污染环境、饲料及水源,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和破损的皮肤而感染,但以消化道感染为主,吸血昆虫也起着媒介作用。该病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天气突变,沙门氏菌或内寄生虫感染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各种年龄的动物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幼龄动物易感,孕畜也较易感。该病通常为散发,发病率虽低,但病死率很高。

2 临床症状

病猪发病初期,有的体温升高,后逐渐降至正常体温;主要表现精神萎顿,运动机能失调,或无目的地行走,或以头抵地不动,或不自主后退。有的病初两前肢或四肢麻痹,不能起立。有的身体摇摆,共济失调,步态强拘,有的拖地而行;有的表现阵发性痉挛,口吐白沫,四肢乱动,侧卧地上;肌肉震颤、强硬,颈部和颊部尤为明显;有的头颈后仰,前肢或后肢张开,呈典型的观星姿势。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哺乳仔猪多发生败血症,体温显著上升,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欲增强。有的表现全身衰弱,耳部和腹部皮肤发绀,病死率较高。

山羊和绵羊发病初期的体温升高至40.5~41.5℃,后逐渐降至常温,且出现神经症状,病羊眼球突出,目光呆滞,视力障碍或失明,头、颈部肌肉痉挛。呈圆圈运动。耳、唇、下颌发生麻痹,大量流涎。发病后期倒地不起,神志昏迷,四肢作游泳状运动。妊娠母羊流产,成年羊症状不明显,小羔羊常呈急性败血症而死亡。

牛沉郁与狂暴症状交替出现,1~2周后全身衰弱,卧地呈昏迷状态,侧卧而不改变其体位,甚至强翻身,又很快翻过来,最终死亡。妊娠母牛通常会发生流产。病牛的其他症状与羊表现大致相似。

家禽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病禽精神沉郁,食欲减弱或废绝,下痢,病程短,死亡快。一些病程轻长者,可表现为斜颈、痉挛等神经症状。

家兔一旦患病,常呈急速死亡。有的病禽表现精神不振,不愿走动,独站一隅。神经症状呈间歇性发作,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发作时呈转圈运动或无目的向前冲撞,最后倒地,抽搐,以至于死亡,呈角弓反张姿态。

3 诊断与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制作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阳性,单在、成对或呈V形排列的两端钝圆的细小杆菌。此外,还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补体结合反应。牛、羊患病时,应注意与牛、羊脑包虫病相鉴别。脑包虫病体温不高,病情发展慢,剖检时见有脑包虫。猪患病时,应注意与其他有神经症状的疾病,特别是狂犬病相鉴别。狂犬病有攻击人畜表现,脑神经节细胞胞质内有内基氏小体。

4 治疗

早期应用大剂量的磺胺类药物,其疗效较好,或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联合使用,疗效更好。配合对症治疗,如病畜高度兴奋时,可用镇静剂(氯丙嗪等),心衰时应用安钠咖、葡萄糖等药强心。对全群其他牛、羊、猪,则应以磺胺嘧啶钠每千克体重0. 07~0.1克/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6天,再口服长效磺胺每千克体重0.1克/次,每天1次,羟3周左右可控制疫情。

在隔离治疗的同时,对畜舍、饲养用具、场地等用百毒杀溶液或农乐等进行彻底消毒。

5 预防

平时应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防疫和检疫,驱除和扑杀畜舍附近的鼠类,消灭体内外寄生虫,严禁从疫区引进畜禽。发现病畜应及时隔离治疗。病畜尸体一律作无害处理,予以深埋或火化,防止人感染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