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禽痘的实验室诊断与免疫

  • 投稿dollar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213次
  • 评分4
  • 54
  • 0

刘忠秀?

(吉林省通榆县新发乡畜牧站 137200)

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禽类接种:通过划冠、刺翼和大腿毛囊接种可将感染病料组织悬液中的禽痘病毒传播给易感鸟类。禽痘病毒(FPV)很容易在鸡群间传播,5~7d可产生特征性皮肤病灶。对非典型病例,建议对病变标本进行镜检,给禽进行接种。

禽胚接种:将皮肤型或白喉型疑似病变材料的悬液通过绒毛尿囊膜(CAM)途径接种于9~12日龄SPF鸡胚,接种后5~7d可发现痘斑。

细胞培养:并非所有的毒株都能在初次接种后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因此必须先使病毒适应宿主系统。研究分离株的抗原性和遗传特征时,细胞培养比CAM增殖病毒更方便。

血清学与保护试验:自然感染康复或疫苗接种可产生针对禽痘病毒的主动免疫。自然感染康复或疫苗接种后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具有保护作用。细胞免疫反应早于体液免疫。鸡接种禽痘病毒后可出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可通过血清学试验来检测禽痘病毒的免疫反应,如ELISA、病毒中和试验或保护试验。根据生产厂商的要求,至少应免疫接种20只SPF鸡,而将另外20只来源和日龄相同的非免疫鸡隔离饲养作为对照。免疫后3周,用不同的FPV毒株对免疫组和对照组进行攻毒,可在大腿无毛囊处攻毒,或采用刺冠途径攻毒,或在免疫接种翅的另一侧翅进行刺翼攻毒。

免疫扩散:免疫扩散可用于鉴别鸡痘和鸽痘病毒,也可用于区分鸡痘和其他禽类病毒性疾病引起的抗体反应。这个试验操作简便,但敏感性低,不宜进行交叉反应抗原的鉴别诊断。由于沉淀抗体在感染后持续时间较短,所以采血时机应恰当,通常在已感染后的第15~20天。

被动血凝试验:被动血凝试验检测到FPV感染血清中抗体的时间早于免疫扩。该方法非常敏感,但由于其需要可溶性痘病毒抗原致敏的绵羊或马红细胞,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中和试验:可在培养细胞或鸡胚上进行病毒中和试验,但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常规诊断。

免疫印迹:可采用免疫印迹对鸡痘疫苗株和野毒株的免疫原性蛋白进行比较。虽然毒株间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但根据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不同毛泳迁移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毒株进行鉴别。

2 分子生物学方法

禽痘病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限制性斗段长度多态性可通过检查病毒DNA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片段的相对迁移率来比较禽痘病毒基因组。虽然大部分FPV毒株可通过1个或2个DNA片段的有无加以区分,但这些毒株的基因图谱相似,并有较大部分的共迁移片断。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的特征性电泳图谱,也可用于比较禽痘病毒属的其他成员。

基因片段作为诊断探针:根据已发表的FPV的序列来选择基因片段或放计寡核苷酸作为探针,以检测样品中FPV特异性DNA。将皮肤型或白喉型病灶中粗提的DNA转移到固相表面,然后与放射性标记的或非放射性标记克隆片段或寡核苷酸进行杂交。这种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混合感染的诊断。例如用病毒特异的基因探针确诊鸡痘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双重感染。

3 鉴别诊断

由于鸡痘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气管病变相似,所以有呼吸道症状的白喉型鸡痘必须与传染性喉气管炎进行区分。患传染性喉气管炎时,可在气管上皮中检测到核内包涵体。雏鸡的泛酸和生物素缺乏或T?2毒素引起的病变与痘病毒病变容易混淆。野鸽和家鸽的白喉型病变与格子毛滴虫引起的病变不易区分,后者可通过涂片进行微生物检查或通过培养进行诊断。?

4 免疫

为了预防禽痘病的发生,应在可能发病前对易感禽进行免疫接种。在秋冬季多发本病的地区,通常在春夏进行免疫接种。不同日龄禽混养的大型饲养场或四季均有本病发生,应因地制宜,随时进行免疫接种。一般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进行预防接种:往年发生过病的养殖场,孵出的所有幼雏或从其他地方引入的幼雏应进行鸡痘苗免疫;因为鸡痘免疫持续时间不够长,所以如果往年发生过痘病且免疫过鸽痘苗时,应再接种一次鸡痘苗;在痘病流行地区,应接种鸡痘苗以预防临近禽群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