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一例兔魏氏梭菌病的诊治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584次
  • 评分4
  • 88
  • 0

于丽玲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九龙动物卫生监督所116307 )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以家兔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的胶胨样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肠毒血症。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大量死亡,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损失。2014年2月,我市某户饲养的獭兔发生本病,通过及时诊断及治疗,减轻了一定的损失。

1发病情况

我市某户饲养170只52日龄的獭兔,在2014年2月份的时候突然发病,有的突然死亡,有的出现腹泻症状后死亡,该户主使用磺胺药物进行治疗,但没有明显效果,发病2天,共死亡31只。

2临床症状

病兔表现为精神萎靡,爱蹲伏,弓背蜷缩,或者呆立不动,不吃食,最初排灰色软便,并带有胶胨样粘状物,随后排出黑、褐色水样粪便,有的粪便中带血,有特殊的腥臭味,肛门周围、后肢及尾部被毛被稀粪污染。严重的病兔极度衰竭,卧地不起 。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兔,在打开腹腔时,就能闻到特殊的腥臭味,胃底部分黏膜脱落,并伴有大小不等的溃疡;小肠多充满气体和黑绿色稀薄内容物,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大肠浆膜和黏膜充血、出血;膀胱积有茶色尿液;肝脏有些肿大,质地变脆;脾呈深褐色。

4实验室诊断

无菌取病死兔肠黏膜及肝脏病变组织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单个散在,不见芽孢。

将肠内容物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37℃厌氧培养24个小时,生长出湿润、灰白色、圆形,不透明的大菌落,周围有绿色溶血环。

取培养菌株作生化反应,该菌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果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与魏氏梭菌的生化特性一致 。

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可知本菌对卡那霉素、金霉素高敏,对恩诺沙星、土霉素中敏,对四环素、青霉素不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最终可以确诊为兔魏氏梭菌病。

5预防

该病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预防为主的方针,严禁从病区、病场引兔,在引进种兔时,应隔离观察1个月,方可混群饲养;平时保持兔舍清洁卫生,经常进行消毒,注意灭鼠灭蝇;保持兔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经常通风换气;注意饲料合理搭配,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粗纤维饲料不可缺少;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饲料突然更换、气候骤变等,尤其在天气寒冷时,要做好防冻保暖工作。 二是建立严格的免疫接种制度,可选择单联或与兔瘟、巴氏杆菌病的二联疫苗进行免疫,皮下注射1毫升,未断奶的乳兔也可使用,但断奶后应再注射1次。免疫期为6个月,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6治疗

对病兔立即进行隔离,对兔舍、兔笼及用具用0.1%的苯扎溴铵喷洒消毒,清洗地面,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然后用石灰粉铺垫兔舍地面,每天1次。对死兔立即焚烧或深埋,避免其成为传染源,继续感染其他病兔。一旦发现排黑色水样粪便或带血胶胨样粪便的疑似魏氏梭菌病兔,要尽早确诊,立即采取隔离、淘汰等无害化处理。用特异性高免血清治疗,每千克体重2~3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同时使用敏感药物卡那霉素治疗,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并且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以增强兔群的抗病力。

经过上述方法治疗,1天后,全群症状缓解,死亡减少,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全群采食基本恢复正常。此次共发病90多只,死亡37只。

7小结

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粪便、低质饲料(如劣质鱼粉)及家兔肠道内。正常情况下,细菌与动物体保持平衡状态,不引起发病。当卫生条件差,环境气候改变,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突然改变、搭配不当、粗纤维不足、含蛋白质的精饲料偏高时,导致消化机能紊乱,家兔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而引起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