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培养路径探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 投稿灵活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39次
  • 评分4
  • 85
  • 0

朱 军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通过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现状的分析,提出可以通过增强人文精神、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等四种途径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力。

关键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98-0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众化教育的基本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生理、心理、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无形中就造成了她们在就业上的劣势,这就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从事的工作要求其逻辑思维能力强、实验动手能力强,心理耐受力强,并且能够吃苦耐劳,但往往在这些方面女性所具有的能力比男性低,这就更使得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时更是难上加难,进而成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这就使得很多理工科女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以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2013年就业情况统计为例:全院的就业率为(除考研外)66.9%,其中男生人数占57.9%,女生人数占42.1%,女生的就业率比男生低10.5个百分点。而全院考研率为27.3%,其中男生人数占42.3%,女生人数占57.7%,女生的考研率比男生高4.3个百分点。如何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提升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其顺利就业,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分析

理工科女大学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通过几年从事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的思考和调查,发现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表现为以下差异。

(一)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多数理工科女生性格偏内向,缺少活泼性和灵活性,很少参加校园活动,人际交往范围狭小、能力较差。大多数女学生性格比较孤僻,没有知心朋友,往往与宿舍同学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因为一些小事有极端的想法,有的出现极端过激的行为。有些女大学生家境贫困,自卑感强烈,自感囊中羞涩,装束寒碜,所以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隐藏自己真实状况,即便在必要的交往中,也可能表现出紧张、焦虑、敏感和偏执。这种源自于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很容易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由此产生心理的阴影,使得学生否定自我,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综合素质差,竞争力弱,自感前途茫然,久而久之出现厌学,封闭自我,自暴自弃的现象。此外,由于学习任务重,平时只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很少学习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加之缺乏人际交流经验,在与人交流时往往无话可说。

(二)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

理工科女生大多数较朴实,做事踏实、稳重,学习态度端正,一般比男生刻苦,理论知识掌握较好,成绩往往高于男生,生命科学学院每年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中至少有70%为女生。理工科的学生和文科学生相比,除了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做实验和实物模型,因此,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但不少女生对实习操作不感兴趣,实验动手能力较差。

(三)思维固化,创新意识弱

受专业教育的影响以及思维的惯性多数学生往往习惯于抽象思维,易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大多数理工科女生不善于动脑筋,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理工科男生的学习往往是依靠兴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的,善于动手操作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因此,理工科女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较低。以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近几年,参与第二课堂、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多为男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的也均为男生。

二、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力的分析,她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对于人际交往,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不足的方面应给予重点的培养。

(一)注重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理工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目标、信仰缺失,人生观、价值观不够科学,整个人在心态上较浮躁,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不会换位思考,顾及他人的感受,导致了人际交往的障碍。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理工科学生对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以人为核心,从人性、人文理念出发,培养其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和自信、人格独立,公平竞争等的精神,这些正是理工科学生所欠缺的。据美国一家很有名研究机构对188家公司测试的结果显示,对于领导者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经众多实证研究也证实,情商对个人的成长、人生的成功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情商往往可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人为精神的培养相结合,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时,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应把传授专业知识与了解科技与社会运用相结合,通过思考科技给自然、社会及人类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人文校园的氛围,使理工科女大学生受到人文熏陶,产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提高理工科女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充分利用好实验课、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可以做兼职如家教、促销员,参加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等,进行社会实践,尽早地接触社会,通过与社会的联系,可以亲身体会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参加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技能培训、认证等,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让女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开阔视野,锻炼实践能力。

(三)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因此,可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各类知识竞赛等科技竞赛,并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研讲座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而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黑龙江大学作为全国九所创业教育重点示范学校之一,非常重视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院系,近几年,生命科学学院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除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外,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点,每年积极举办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知识讲座、创业启蒙运动、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素质大赛、“生命杯”生物知识竞赛等比赛,这些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又能促进学院的学风建设;开展的竞赛活动在内容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拔高,提高竞赛难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角度开展就业指导,提升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意识。让理工科女大学生认清形势,降低期望,树立正确择业观。在大学期间,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合理的职业理想,正确地认识自己,把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个性特征与国家的就业相关政策、用人单位的标准等外在因素紧密结合,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立正确的目标,并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路径。黑龙江大学自2009年开始,在大一学年和大四学年分别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人际交往、情感以及实习实践等方面的困惑,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其次,针对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对其进行专门的女性教育,为她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引导。如开设女性课程的选修课、举办相关讲座、为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开展专门的培训,以增加就业砝码,提高就业竞争力。

最后,加强理工科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力。理工科女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存在着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的特点,常常会出现“犹豫不决”、“从众”等现象,进而导致怯懦、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自杀行为。因此,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和存在的不良心态,应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并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让女大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个人品质。此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训练和团体训练等活动,让女大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使她们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郭正红,赵改萍,赵春平等.山西省女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4).

[2]刘俊彦.用人单位看重什么——百家知名企业选人标准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10).

[3]刘带,陈尚生.心理资本视域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2011,(5).

[4]李凤伟,常桦.就业力——赢在起跑线的七种能力[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

[5]孔德惠.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6]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