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综述

  • 投稿为领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48次
  • 评分4
  • 40
  • 0

刘春雷 LIU Chun-lei;何昕彤 HE Xin-tong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 130000)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Jili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China)

摘要: 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分析对能力、就业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想和展望。

Abstract: Through induction, coll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defined the concept of capacity and employability,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of the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d the concep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研究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defin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20-02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能力的概念 关于能力这一概念,不同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试图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理论阐明能力的概念和定义。常见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的关注点不同。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在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能量及素质,主要包括智慧与智力两方面内容;教育学则更关注素质构成,要求以智力为基础,不断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水平;行为学以行为学发展理论为依据,将能力视作一种外在的技巧,具有明显的外显性特点。

目前,在心理学领域,国内外学者尚未就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达成一致共识。受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的限制,国内外学者在能力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外相关研究中,A·A·斯米尔诺夫(1957)和C·J·鲁宾斯坦(1965)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其中,A·A·斯米尔诺夫(1957)认为,能力是个体或组织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素质和特征。此定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能力的构成要素即本质特征,但是没有将能力与知识和技能区分出来,具有模糊性和不准确性。

我国对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突破。与国外学者不同,国内学者将能力与项目活动的完成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能力定义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李效忠(1985)从心理学角度对能力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认为能力是个体为完成某项活动所积累和运用到的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黄希庭(1991)认为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活动或任务所必须掌握的各项心理素质和因素结构,它与活动内容联系较为紧密,是保证活动顺利高效完成的内在动力。

通过对比和分析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研究领域对能力的界定各有不同,带有明显的学科性特点。不同定义视角下,各定义的重点和关注点不同。本文认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能力进行界定,能力指的就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个性心理。

1.2 就业能力的概念 在对就业能力这一概念的定义上,西方学者与国内学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2.1 西方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界定 目前,西方学者尚未对就业能力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的理论界定,并系统地阐述其主体构成和标记特征。比较流行的观点有国际劳动组织和加拿大会议委员的观点。

国际劳工组织从工作完成的角度出发,按照具体工作需求特点对就业能力进行了定义,认为就业能力即个体为适应就业环境发展和顺利完成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各项素质的总和。这种定义方法保证了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发展的紧密联系,有利于职业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其职位特点,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就业能力和职业水平。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从就业服务角度出发,对就业能力进行了科学定义,该组织认为就业能力即个体在实际就业环境中,为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需求所具备的一切品质和知识素质。就业能力能够帮助个体成功获得就业和发展机会,提高其就业成功几率。

1.2.2 国内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界定 郑晓明(2002)首先对就业能力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出了明确界定。他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为实现自我价值,谋求职业发展机会所具备的一种本领和潜质,这种能力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发获得的,并随着其成长不断发展完善。

赵颂平和谢志远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他们认为就业能力是在个体在就业发展过程中,为逐步适应就业环境,而培养出来的一种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发展性特点。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息息相关,职业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准确把握社会需求。

通过对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就业能力的界定视角比较单一,多数将重点放在了能力与技能方面。在本文看来就业能力应该放在更加宽广的领域里,不应仅从人力资本的范畴来讨论,而忽视了社会资本因素,如性别、家庭条件、社会人际支持等因素的差异。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本文将就业能力界定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及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

2.1 能力模型研究 为进一步明确就业能力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积极深入分析和研究就业能力的构成特点,以寻求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就业能力中心研究人员Lorraine Dacre Pool和Peter Sewell针对就业能力的研究现状,提出了Career EDGE模型的构想,并积极付诸实践。该模型包括职业发展学习、工作经验、专业知识能力、自我实现效能等内容,各因素间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共同制约着就业能力水平。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积极致力于就业能力研究,但研究仍处于初始化发展阶段,研究结果的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证实。罗峥等人以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构建出一套就业能力9因素模型,从内省性和外显性两方面出发,集中分析了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可以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个人特质的培养以及适当求职方法技巧的学习,有效提升其就业能力。

2.2 影响因素研究 葛莹以上海地区为例,就大学生实际就业能力与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找出二者的矛盾集中点。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发展需求无法完全对应,集中表现在专业、性别、政治素养、职业能力等方面。

包晨颖对上海地区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坚持度”、毕业生的“迁移能力”对就业力水平的影响显著。

2.3 测评方法研究 目前就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学者对于特殊岗位工作者的就业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早在1917年,美国就通过团体检测的方法对官兵的选拔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选拔指标,对后来专业化官兵选拔制度的形成与建立影响较大。谭亚莉(2007)概括了现代学生综合测评的基本待征,如评价功能逐步从总结性功能向教育性、发展性功能转移;评价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借助模糊数学的理论,李冬红等人(2005)针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影响学生就业的各项因素的权重,以期根据评价指标来促进就业指导机构和大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3 构想与展望

通过查阅与就业能力相关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处在探索期。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研究者在对就业能力进行界定时,可以积极运用现代化研究方法与手段,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明确研究目的,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第二,今后对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应该更多的延伸到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领域学科,并结合各学科优势,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追踪。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崔玉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与问题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7).

[2]吴御生.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

[3]石铮.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