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

  • 投稿可笑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62次
  • 评分4
  • 54
  • 0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

刘周慧子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目前,我国传统班主任加辅导员制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就必须对学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并逐步的完善,导师制也就由此而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推行。文章就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含义、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这一制度的建议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33

1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含义

1.1学生管理模式中的“导师”

“导师”这个词是起源于英语中的Tutor,本意是指为了某一个或者是某一部分的学生而进行的额外学科辅导的教师,有时候也指和学生以及其家人一起生活的家庭教师。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也赋予了导师更加丰富的内涵。学生管理模式中的导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学生的师长,同时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的话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就可以把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引导也就更加的专业,也可以让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2“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的管理主要是学校采用一定的渠道进行一些相关的措施进而去保证学生的行为能够与社会的规范以及学校的要求相符合,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求知。而导师制是导师对学生的学业、品德以及生活等方面所进行的个别指导的一种制度。因此高校就应该在实行辅导员制的同时采用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与教师可以在双向选择中达到最好的平衡,这样的管理制度利于导师更加有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导师对学生的关注就更加的全面。

1.3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

(1)主体的多元性。导师制的实行过程中,导师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主体,而导师之间会受导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水平、教育方法、思维方式以及道德修养等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导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以及个人魅力,这两个因素会导致导师的工作方式、重点和效果都产生极大的不同。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智力因素、学习基础、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思想状况等均有差别,这样的话导师的教育想达到的目标和现实就会产生区别。

(2)工作形式的多样性。由于导师和学生个人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最适合学生成长的形式来进行指导,这样的话导师的工作形式就会表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导师可以对学生采用集中的指导,当然也可以进行个人的指导;可以进行面对面地谈心,也可以通过现代通信工具进行交流;交流的地点可以是学生的宿舍,也可以在导师自己的家里等。形式不相同,给学生所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3)导师工作内容的丰富性。导师的工作内容总的来说有四点:一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纪、诚信、文明等的教育;二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发挥特长,进行有针对性学习。三是教导学生树立起一个比较端正的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四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实际的生活困难。

2导师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2.1导师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明确

导师制由于在我国实行的时间较短,所以高校在采用这一制度时所出台的一些条例都比较粗略,对导师和学生的宣传讲解不充分。另外导师均是首次扮演这种角色,没有经验,所以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够明确,这样很多需要做的工作都没有做到,这样的话导师制存在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2.2导师人员不够,素质参差不齐

导师制的实行大多是先在某个学院进行试用,而一般的高校学院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都比较大,这样的话导师需要指导的学生就过多,也就是导师的数量不够,这样学校一般会将新进校的教师也拉去当导师,这样就会让导师的队伍比较参差不齐,所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有的老师甚至会直挂名不做实事。

2.3补贴过少,影响导师的积极性

导师若是要把学生引导成才,那么所付出的工作量会十分大,而对于班主任来说,给予的补贴最多,这样实际的导师的工作补贴会相对较少,这样就会让导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会让导师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创建导师制实施的良好软硬环境

(1)软环境建设。加大教育和宣传促进“育人意识”的形成。在影响教育质量的很多因素之中,人的观念是属于内在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我国的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这一行为,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深教师们对导师制认识和理解;其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因此导师应该树立起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学生观,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并且好好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第三,加强领导的重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学校成立一个导师制领导小组,在实行导师制之前进行宣传,拨出专项经费,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第四,可以对导师进行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这样可以极大的促进导师制的有效施行。

(2)硬环境建设。健全学分制。学分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简单地说,学分制既严格又灵活,它既可以要求学生达到规定的总学分与课程,又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独立性。学分制主要是以学生为本的,因为它可以适应绝大部分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自由,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潜能。而导师制的实施是离不开学分制的,因此必须健全学分制。同时,保证高素质的教师,一位合格的导师自身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还需要有敬业精神、对学生因材施教、专业素养以及熟练的工作方式等。

3.2制定导师制实施的操作制度

(1)和辅导员制相结合。导师制和班主任制相比,它属于贴心教育,另一个是距离教育,而辅导员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则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辅导员在学生的活动、党团建设以及集体教育中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应该将导师制和辅导员制两者结合起来并取消以往的班主任制了,这样就可以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

(2)明确导师指导的具体内容。导师的指导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同时,导师指导内容还需要有一个阶段性,因为处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心理素质,社会阅历等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应该针对学生所处的年级制定不同的工作内容,比如处在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的指导工作一般是围绕着思想品德、学习方式方法上,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则应该以个人目标的发展以及就业指导为重点。

(3)明确导师的管理方式。导师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成立起一个专门的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并监督着导师的工作;二就是一些具体的管理事项,首先是需要根据学校的安排制定导师的选派以及学生的分组并做好配备工作,其次是要做好对导师的日常业务的管理并协调好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最后是要做好对导师的监督、评价以及调整。

(4)完善导师工作评价和薪酬发放制度。首先,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保证公正、公平,同时还需要作出一个准确的评价方案;其次,要对评价的信息进行搜集,要保证搜集来的信息十分的全面,另外评价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还应该包含导师自评、学生评价,导师之间也可以互相的评价,还有领导与专家的评价等等;第三,要对评价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然后及时的分析诊断出问题并做好评价得出的结果的反馈。

4结语

现在高校的人才管理模式并不是静止不动的,相反是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发展,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实是从一个方面来表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当社会进步了,那么对人才的要求也就提高了,那么教育模式也就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才可以摸索出真正适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但是这并不代表导师制不好,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就有着其独特的作用的,所以对于导师制的研究还是需要继续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新制度[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2曾凡东,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3陈晓云,浅议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2(4)

4李国义,杨铭铎,钱雨春.本科生导师制的效应与规范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责任编辑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