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食品安全论文范文,食品安全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避免倒奶事件重演 完善产业链是关键

  • 投稿BB姬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827次
  • 评分4
  • 11
  • 0

文 张卫

刚步入羊年,北京、河北、河南、广州等地就传来了奶农倒奶事件,令奶农的日子越发难过。一方面是进口奶源的大举入侵,另一方面是本地奶源的被迫倾倒。虽然农业部及时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收购奶源,不准倾倒,但对奶农已经造成的损失却是无法弥补的。在国外奶源源源不断输入中国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国内奶农的经济利益,这成为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以下为部分政府部门官员和奶业专家的相关观点。

《中国食品》:我国之所以多地出现奶农倒奶事件,跟国外奶源的大举入侵有很大关系,据悉,本土奶源仅占收购比例的1/3左右,而进口奶源已悄然占据乳企收购的半壁江山。那么,为何我国乳业要舍近求远地购买国外奶源呢?

农业部官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国际奶源“物美价廉”,颇具竞争力。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奶源一向“高看一眼”,除新西兰、澳大利亚奶源外,欧洲、美洲奶源等都在中国逐渐红火起来。另一方面,去年全球各大奶源地都迎产量大丰收,价格一路走低,出于成本因素,乳企也都考虑更多收购国际奶源。比如,从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0月,新西兰进口奶粉价格从42000元/吨跌到21000元/吨,还原成牛奶后的成本约在2.2-2.5元/公斤,远远低于目前国内3.5-4.5元/公斤的原奶收购价。

《中国食品》:近年来,我国奶源生产出现奶荒、奶剩交替发生的现象。为何会出现奶荒、奶剩循环怪圈?

农业部官员:受进口奶粉冲击以及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奶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很正常。

我国乳制品供应国际关联度较高,国内生产受国际乳制品价格和进口数量影响较大。2008-2013年,我国进口乳制品从35万吨增至159万吨,年均增长35%。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我国奶业发展平稳,而价格下跌就会波及国内生产。

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乳品企业只管加工,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只养牛,处于弱势地位。一些乳企往往在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由此形成了奶业发展的一个怪圈。

《中国食品》:目前,有些舆论质疑“倒奶事件”背后可能暗藏阴谋,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乳业专家: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国内原奶价格的大幅下跌对于一些大型的牧场以及养殖户造成了实质性影响。

2013年的“奶荒”导致原奶价格大幅上涨,让投资方看到了机会,因此奶牛养殖方面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原奶量出现了增长,投资效果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但是投资预期却看到了价格要下降,因此一些大型投资方可能想借“倒奶事件”保证奶价的稳定。但是我认为不存在阴谋一说,因为每一个利益集团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反而可以借这个“倒奶事件”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加以应对。

目前国内原奶价格水平比较高的局面确实不符合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奶价必然要下跌。

《中国食品》:那么该如何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呢?

农业部官员:奶业包括养殖、加工和消费3个环节,目前养殖环节经过整顿和振兴,生鲜乳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升,但加工和消费环节并没有实现同步转型升级,成为奶业整体转型的“短板”,这也是当前奶牛养殖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

为此,奶业生产要稳定,仍需要3个环节共同发力。

在生产环节,要引导养殖小区向规模牧场转型,逐步完成所有制形式转变、设备设施改善和养殖管理水平提高;要创新奶业生产经营体制,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要优化生产布局,既要巩固北方优势产区,又要推动南方奶业发展,缓解“北奶南运”的矛盾。

在加工环节,一是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提高巴氏奶、酸奶等低温奶和以湿法工艺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份额;二是企业布局和奶源相配套,企业要合理布局,缩短收奶半径和乳制品供应的半径。

在消费环节,一要提高乳制品消费量;二要培养科学饮奶的习惯。

乳业专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商品价格受供需影响波动十分正常,受国际市场的冲击更是不可避免。单纯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扶植帮助,短期或许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说,依靠政策保护来实现行业发展并不能真正解决乳业困局。

目前大部分乳业企业仍以收购分散奶农原奶的方式,相对于国外全产业链的乳品生产模式显得十分原始。而且,因为乳企处于过分强势的地位而常被诟病。乳企可以以原奶的质量问题而凌驾于奶农之上。这样的原始生产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开放的奶业市场挑战。过去国外进口乳制品的渠道有限,而目前国外奶源进入中国的渠道已经日益多元化。因此中国的原奶必须面对国外乳制品的冲击。

乳企对于奶农,最大的问题是质量和价格,而奶农对乳企最大的问题是价格和成本。两方面的问题看似矛盾,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整合升级产业链得以解决。目前应当推动的是,将乳业厂商和散户的关系从对立转为合作,使其成为同一产业链上密不可分的两环。这就要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养殖场规模化之后,不仅仅有利于降低原奶的供应成本,还能够增加奶农与乳业之间的议价能力。

此外,通过乳企与奶农双方互相的深入参与,乳企能够进入奶农的生产全过程,则能够掌握奶农的生产标准,这对于解决中国乳业长久以来的安全问题同样帮助巨大;而奶农与乳企形成合作,则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在国外的合作农场是屡见不鲜的。而这也几乎是提高目前中国散户奶农集约化生产水平的唯一途径。

总之,要想解决倒奶事件的重演,短期内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措施,从长远看,则需要我国通过整合升级产业链才能得以解决。

《中国食品》:2015年的奶价发展趋势如何?

乳业专家:2015年国内原奶的价格会进一步下跌,降幅或将达到15%-20%,整个市场需求增长速度预计会保持平稳,行业集中度会进步一步提升。

从进口方面来看,成品形式的进口量将保持快速增长,其中UHT奶的增长量预计同比增幅至少达60%,婴幼儿配方奶粉预计将同比增长至少40%,大包装奶粉的增长量可能会持平,甚至有可能会下降。整体来看,进口的表现形式就是原料型产品进口增长放缓甚至下降,而成品型进口快速增长。

从2015年整个企业的业绩增长情况来看,伊利、蒙牛等大企业将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两极化”现象将会比较严重。也就是大型企业将仍然保持较好增长,但是中小企业将面临复杂情况,可能会停产、破产甚至是倒闭。

最后我想提到的一点就是,政府、企业和媒体都要加强对消费者乳制品的宣传和教育,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特别急迫的阶段。特别是关于高品质乳制品的教育,让消费者真正知道什么是高品质的乳制品。

2008-2009年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受消费者恐慌心理影响,全国生鲜乳价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达到最低点,奶牛养殖效益下滑,直接挫伤了奶农积极性,卖牛杀牛现象严重。

2009-2011年

2009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需求恢复,生鲜乳价格触底回升,奶业开始恢复性增长。国家出台举措鼓励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乳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散户奶农面临生存压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卫生不达标”为由拒绝收购散户手工挤奶,吉林长春等地出现倒奶卖牛现象。

2012-2014年

2012年以来,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奶荒”严重,原奶收购价格直线攀升。至2014年初,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攀升之近年最高点。

2014-2015年

低价进口乳品冲击国内市场,国内生鲜乳平均价格自2014年春节过后进入下滑区间。2015年初由于饲养成本高企,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鲜乳,青海、河北等地频发散户奶农倒奶杀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