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也来说说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 投稿vior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13次
  • 评分4
  • 25
  • 0

◎侯成宾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先看梁实秋先生在《雅舍小品》第五七篇文章《窗外》中的一段话: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

这段话与命题材料一比较,大同小异,尽管表述有些区别,但内容大致一致。

在这个命题中,“窗子”究竟隐含着什么信息?通过分析,不外乎这样几种情况:

一、窗子是一个瞭望口,人们可由此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

社会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人生百态,透过窗户——这一连接独处之室和公共场地的洞口,人们可以看到各色人等轮番登场,上演着或喜或悲、或闹或静、或雅或俗、或善或恶的人生故事,亦或是可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等自然物态。总之,窗口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的视角,人们由此可看到时刻上演却又永不落幕的人世乃在自然的活剧。学生只要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就会选取自己观察最细、感受最深的某一生活场景来写,可雅可俗,可闹可静,只要注意细节刻画,既能写出现实感,又能写出包蕴其中的人生感悟,就会得比较高的分数。

就像梁实秋先生的文章《窗外》一样,本文写于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九月廿二,这一天正好是中秋节。作者此时旅居美国的西雅图,他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僻静的“白屋”居住,不再坐井观天,眼前有了一片开阔的视野,从异乡人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净土,通过“白屋”之窗打开了心灵与自然之间的隔膜。作者饶有趣味地描绘了原住民的生活,他们的休闲健身,垃圾处理,细腻地描绘了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情态,表明作者虽身在异乡,却能够心平气和,随遇而安,节制情感,发掘理趣,玩味生活中的各种动人的情趣,自得其乐。作者于日常所见所闻,无论大小雅俗,都能信手拈来,努力保持悠游自得的审美心态,潜心营造适意自足的艺术世界,以求愉悦性情、调剂人生,体现了“闲适派散文”的艺术特色。另外,因为正值中秋,他乡虽美,怎及故国?梁先生触景生情,因而文章结尾处作者引用王粲《登楼赋》,发出了“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喟叹,发出了“吾怀吾土”的乡愁之慨。

二、窗子是一个人看待社会人生百相的视角,不同的人选择的角度不同

不像第一种情形,在这里“窗子”更多带有一种隐喻色彩,从不同的视角望出去,看到的风景或社会图景是不同的,不但不同的人透过窗户看到的社会图景大相径庭,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段,看待同一个图景(或物象)也会有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这里的“窗子”成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看待事物视角的代名词。如果考生能理解到这一步,就可以以议论的形式来阐释这一生活哲理。而论据可谓比比皆是:

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桶。要是你的手指扎了根刺,那你应该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你眼睛里。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应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国家。——契诃夫

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毛泽东

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林斯基

乐观者在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在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英国谚语

以上只是一些名人名言或是谚语,属于理论论据,而这方面的事例也有一些,比如: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子上峨眉山。山路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罗素没有了心情观景,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么热的天,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他看到轿夫们坐成一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兴趣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很好奇地问罗素一些外国的事情,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罗素在他的《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讲到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结论: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再如项羽的例子,他在公元前202年,兵败自刎于乌江,这是历史。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却出现下列不同的情形:

杜牧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说: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又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什么同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如此不同的三种评价呢?我们知道,杜牧一生仕途坎坷,“卷土重来”带有几分自勉;而王安石则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看待历史朝代的必然更替,又不无劝谏君王勿使“百战疲劳壮士衰”之意;易安居士则目睹了金兵长驱直入,宋室偏安一隅,她以项羽“不肯过江东”,讽刺南宋小朝廷,可谓入木三分。评论史实是这样,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只要你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不同。

对于这一材料,我想山东考生不会陌生,因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人生百相”《鸿门宴》一课,学习活动中有“刘邦项羽谁是英雄”的座谈,凡是认真开展了讨论活动的,学生会非常容易的拿来佐证自己的作文,写作自然比较容易过关。

可见,今年的山东省高考作文题,与学生生活以及学习内容结合非常密切,能对学生生活以及阅读积累、胸襟见识、个性涵养等有一个很全面的考查测试,学生写作的话匣子很容易打开,同时有话可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作文命题。

(侯成宾 山东省泰安市教研室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