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开源博采实练导思厚积而薄发——小学创新作文的教学策略

  • 投稿Lesl
  • 更新时间2017-10-31
  • 阅读量1054次
  • 评分4
  • 66
  • 0
写好作文,必须先积累语言,积累生活信息。

一、开源——拓展生活视野,积累生活信息

1.教给方法——善于观察

观察是儿童获得习作素材、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的主要途径。李吉林老师说过:“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像一幅幅图画,会久远地保留在儿童记忆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可见,习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圈子,走出校园,走出自我,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把眼光投向缤纷多彩、瞬息万变的世界,有意识地用“问题”引领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同时启发学生:观察时要做一位“聪明”的孩子,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问,用心去思考!既要通过细致观察来“定格”捕捉的精彩瞬间,又要通过广角镜头的“抓拍”来按一定的角度、顺序全面观察……这样才能将观察与感悟所得自如地表达。

鲁迅先生说过:“写作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只有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捕捉瞬息万变的生活细节,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并产生强烈的习作愿望。

2.拓展生活外延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本身。”动态的生活,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感悟生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因此,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家庭、校园、自然、社会生活,让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捕捉、积累写作素材,构建习作素材库。

(1)走进家庭,在家庭生活体验中丰富作文素材。平时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养养花,种种菜,除除草,采采果,体验劳动的艰辛;开展“当家一日”的活动,体验当家的不易;给母亲梳一次头,给父亲洗一次脚,体验亲情。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写写留言条、请假条、书信等,让他们用笔来跟父母沟通,反映真情实感。

(2)走进校园,在校园生活中提取作文素材。看不完的四季美景,说不尽的快乐开心,写不尽的师生情、同学爱;课间游戏的快活,课上激烈的争辩,校园里发生的趣事等时刻拨动着孩子们的情感之弦;一节形式多样的队课,一次记忆深刻的实验,一连串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一场场剑拔弩张的竞赛都是一道道别样的风景,丰富着孩子们的生活体验。

(3)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积累作文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画的大自然是孩子们的摇篮,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带着他们走进大自然:春踏青——欣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找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欢乐;夏游泳——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姿,捕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瞬间;秋郊游——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品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冬堆雪——体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领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哲思。在尽情玩耍中,让孩子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密妙,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热爱、赞美之情。如写“秋天的树叶”时,带学生到处看看、摸摸,了解树叶的变化,习作就容易了。寒暑假或双休日,家长同孩子出去游一游,玩一玩,既回归了自然,也向大自然索取了写作素材。

(4)走进社会寻找作文素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合理利用,引导他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想,用双手去做,用笔去抒写,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独特的感受。

总之,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异彩纷呈,有抒不尽的情、叙不完的事、写不完的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敏锐捕捉,可增加他们的生活积淀,丰富他们的习作素材。

二、博采——拓宽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素材

于永正老师曾说,现在的许多学生不会表达。我们也经常埋怨孩子们的习作语言呆板、缺少灵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必须通过持久的、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汲取养料,丰厚语言素材,成为“巧妇”。

1.多读

除了阅读课本上的优秀诗文外,还要引导孩子“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鼓励博览群书。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图书角”。以“储书银行”的形式倡导学生把各自的好书存到班级图书角,并定期进行班级间互助式交换阅读,开展“储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提倡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收的营养全面。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应进行科学、宏观的把握,不放任自流。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童话、童诗、科普小品文等给低中年级学生阅读;推荐情节曲折的小说、散文、传记、科普作品等给高年级学生阅读。推荐的量要大,面要宽,要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其次,将课外阅读分为“一般性阅读”和“目的性阅读”两种形式。“一般性阅读”即每天“切割”黑板一角,写上名言警句、歇后语、古诗佳句等,让学生在课前抽五分钟进行“金句诵读”;“目的性阅读”即每周列出阅读专题,抽一个早自习为学生打造“营养早餐”,还可利用午间活动,让学生“自由谈天说地”,描述、评论生活,实话实说、自由表达。设立栏目有:品评书报、影视观感、生活事件、人物画廊等。教学中,每教一课,就让学生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拓展补充性的读物。

此外,在课外拓展阅读的指导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做读书笔记、记读后感想、浏览、跳读、精读、品读等。要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过程中悄然积累语言文字。

2.多背

朱自清先生说过:“背下来的东西才能像吃到你肚子里的食物,化为营养;没有背下来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你的营养。”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背诵佳词妙语、精彩段落。

3.多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不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传神的字词、精彩的语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触而领悟”——用心、用脑、静心读书,把书读好、读懂、读透,感受语言形象,理解语言意义,感悟语言情感。荣维东教授曾说:“根本问题不是学生真的缺乏生活,而是因为不少学生不具备注意、激发和转化的能力。”学生只有对文中人或事物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意识到阅读的文本可以成为自己仿写的例子,才会有表达的欲望和基础,才会趣味盎然地“吐丝作茧”。

三、实练——课内外有效练笔,教给表达方法

特级教师潘文彬说过:“儿童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内外有效练笔,就要教给他们表达的方法。

1.勤练,教给写作方法

(1)与读结合

以读促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留意文章的整体构思、语言运用,还可布置一篇与此内容相关、主题类似的作文,让学生仿写,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与活动结合

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还能源源不断地为他们的写作提供素材。如:在开展活动前给学生提出要求,要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特点,特别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地方。活动后及时“评”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

(3)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不少学生却熟视无睹。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留心观察事物,用心体验生活点滴,注意自己的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他们才会自主寻觅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趣,才会运用文字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才能从蚂蚁搬食中学会坚韧与团结,从父母的目光中读出期盼和亲情……

(4)与资料相结合

平时要在读书看报中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日积月累就会“积水成渊”,习作时便能信手拈来。要让学生在读书时想着哪些优美的词句、段落可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并及时用卡片摘抄下来,做好备注,分类对号收藏。习作时根据题目找素材,教学生把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2.赏评,培养习作兴趣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学生光有“情动于衷”“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还不够,教师还需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增强他们的习作自信心。

一方面采取措施,培养一批写作积极分子,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可以成立“文学社”,创办校刊刊登学生的习作,可以定期举行作文比赛,推荐发表学生的习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习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习作,鼓励他们放开手脚、自由倾吐。还可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先找出文中闪光点、成功处,大加赞扬,再针对需要修改处提出意见与建议。然后通过“美文美读”展示活动,提高他们的习作成就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的能力,又使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收获成功,找到了乐趣。

四、导思——拓宽思维视野,展示个性作文

“文章最忌随人后”“文章最忌百家衣”,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激活他们的个性化思维,使其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选取新颖的素材,放飞想象、袒露心灵,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如,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平时照相的时候,老是照成眯眼,而师傅也喊“注意了,一、二、三!”但效果却不明显。如果在照相师傅喊的时候都闭上眼睛,当喊“三”时舌抵上颚睁大眼……写作也一样,思路新颖了,写出的内容自然会与众不同。

五、创新作文

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一定的生活感受,“情动而辞发”,写文章就不再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进行创新,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

1.借鉴课文内容创新

仿中求创,不失为创新作文的好思路。“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仿写,即教师教给学生方法,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从“说”与“写”两个维度来训练学生。

(1)丰富内容。把课文中内容简略的地方写详细,使之更具体、形象。

【案例】《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片段

师:通过学习,扫路老人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一点点丰满起来,立体起来,也鲜活起来。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可这平平凡凡的事却感动着你我。

师:如果天游峰的扫路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你能否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生1:他,年届古稀,却不舍得放下手中的竹扫帚,乐观豁达,无怨无悔。他——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2:他,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一年365天,他用扫帚谱写生命的乐章。石阶赞美他,山峰歌唱他,树林吟诵他,我们永远记住他——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3:平凡的一生,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事迹。与花鸟做伴,与青山为邻,深山扫路几十年。游人因他而心情舒畅,天游峰因他而骄傲。

……

(2)给课文补白。受篇幅等因素限制,课文作者在情节的处理上常常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补白,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案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谈迁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终日”的意思是?

生:一整天,整日,从早到晚。

师:谈迁终日奔波,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人们还都在睡梦之中,谈迁就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行走在寻访的路上。

生2:我仿佛看到了: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人们都坐在树荫下不停地摇着蒲扇。就连小狗也躲在阴凉地张大嘴巴,伸长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而谈迁却头顶荷叶全然不顾汗水湿透衣衫,匆匆赶路。

生3:我仿佛看到了:太阳渐渐西沉,飞鸟归林,谈迁还拄着一根木棍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正为今晚的落脚地发愁。忽然他发现前面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他心中惊喜,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走近一看是一座破庙,他清理出一个角落,找来些枯枝杂草生了火,又记录起寻访所得……

生4:我仿佛看到了: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谈迁却穿着单薄的衣服,艰难地行走在厚厚的积雪中,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就这样摔了一跤又一跤,终于来到一户他原先寻访过的人家,只是为了抄一点史料。不料却被拒之门外,人家还嘲笑、讽刺他:“你这个穷老头,你神经啊?你以为你能干出什么大事业啊……”谈迁忍气吞声,蜷缩在门口,一声声地恳求,终于打动了人家。

……

师: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你们看到的是一位怎样的谈迁?

生1:信念坚定的谈迁。

生2:不向命运低头的谈迁。

生3:求真务实的谈迁。

……

师:这位不向厄运低头的花甲老人,经过几年的奋斗,又写出了一部新的《国榷》!

(出示,生齐读)“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师:当你面对这部浸透了谈迁一生心血的史书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1:谈迁,面对厄运,年近花甲的你挣脱痛苦,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坚韧不拔,终有所成,我非常敬佩您!

生2:您真坚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给您点赞!

生3:“吾手尚在,宁遂己乎。”谈迁我要向你学习,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有不垮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执着的追求。

……

(3)再造想象。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创造新形象,深化主题。

【案例】《夕阳真美》教学片段

师: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我和爷爷奶奶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生:我望着夕阳下的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夕阳真漂亮。你们更好看。”

生:“哈哈!老头子,你的胡子都成金的了,好精神呦!哦!我的宝贝孙女也披上了金装,必有好福气啊!”奶奶笑着说。

生:“是啊,大自然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爷爷说。

生:“爷爷、奶奶,天上云霞的色彩变化多端,形状变化各异!大自然真是美极了!我都不想回去了!”我高兴地说。

生:“夕阳玩累了,回家睡觉啦,我们也回吧!”爷爷拉着我乐呵呵地说。

……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阅读教学时就要引领学生凭借这个“例子”去体会、感悟作者的言语表述形式,然后在自己的言语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抓社会热点创新。我们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有意识地利用社会热点来创设言语运用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长期这样练习,孩子的眼光将更敏锐,言语运用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3.抓个人生活创新。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我手写我心”会更富有新意。

4.在表达方法上创新。文章有法,文无定法。教学中要力求教会孩子在表达方法上创新。

……

总之,只有拓展生活、阅读、思维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才会迸发出创造性火花,写出个性张扬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我国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