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办公档案论文范文,办公档案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 投稿猫喵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024次
  • 评分4
  • 91
  • 0

姜蕴华

(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市图书馆,吉林 四平 132000)

摘 要: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搜索引擎及网络数据库成为知识获取的新兴势力,图书馆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在此情况下,图书馆创新服务机制,改变原有的单向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构建具有知识竞争力的大图书馆信息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数据;图书馆;服务机制;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78-03

“大数据”被看作是创造消费者盈余以及新能力的技术前沿,这一新兴事物已成为近年以来的研究热点,但其研究与应用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知识存贮、利用、开发和传播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责之一,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把握也是图书馆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图书馆应以变革求发展来适应目前大数据的宏观环境,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方式、组织型态、服务模式及相关领域已经或正在发生变革[1].

1 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数据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其中蕴含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数据量急剧增加,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收集、传输、存储、整合、分析与挖掘数据的各项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作为一门信息技术,其兴起主要受数据积累的增长和对数据分析的需求的驱动.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数据是使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数据资源,网络每天产生的信息量是等待分析和挖掘的知识库.然而,信息不能等同于知识本身,大数据将引发新的“智慧革命”,要我们从海量、复杂、实时的大数据之中发现真正可以利用、可以促进文明发展的知识,提升智能,创造价值,实现从简单的人工智能到数据新型加工过渡.

2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要性

2.1 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客观必要性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下图书馆的利益相关者出现了一些变化.信息变换是图书馆融入大数据时代的主要推动力,图书馆职能在利益相关者变化之后,也出现一些新的改变.新的供需变化,以及信息服务的大势所趋,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日益多元化.在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在服务范围、服务层次上有所扩展:从以往的文献资源中心扩展到数据服务中心,成为知识产业链、数据产业链和社会服务链上的一部分;从知识传递领域到知识应用领域,完成“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转换,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单向知识提供服务,而是知识应用服务.

2.2 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现实要求

现代图书管建设提倡人性化服务,即是利用图书馆的现有资源满足读者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使读者的人格得到尊重的服务.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图书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现实的和潜在的读者群,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便捷性无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遍追求,从图书馆实体服务到虚拟传播是实现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然过程,数字图书馆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一方面,传统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或是通过馆内读者传阅或是通过馆际图书馆的信息共享来实现信息传递,而这种方式将文献资源局限于小范围之内,不利用社会共享.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构,形成了数字化信息传递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另一方面,大服务不是基于单一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这点认识尤为重要.应该是利用大数据,打破图书馆边界的整合服务,主动创造信息、复用信息、转换和重构,从图书馆所属的资源、优势和能力,面向“读者”的综合信息服务网.其中要做到这两点:基本公共数据集服务和智慧化服务.应该做到跨越图书馆文献服务,逐步拓展到涉及面非常广的基本公共服务,并将图书馆定位于智慧服务,帮助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开展合作.图书馆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服务空间,形成“协同工作空间”,帮助人们处理不同领域的知识,按一定的逻辑组成一个应用体系,而大数据在这个应用体系中则充当平台的作用,以吸引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而丰富知识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共同解析各自领域的知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针对读者查询问题,原来只能查询原始信息,对于信息资源的整合,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加入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以后,用户只需要格式导出这些数据即可,图书馆的服务业变得多元化了.

2.3 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竞争的必然导向

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服务机制频现,有的甚至成为了小型的电子图书馆,例如微信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到社会政治都有所涉猎,许多杂志社都加入了微信公共账号,便于读者阅读.而百度文库的日下载量也充分显示了非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在潜力.面对这种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冲击与挑战,图书馆要稳固其原有的信息服务主导地位,就必须进行服务机制创新,拓展服务模式,从原来简单的图书馆内部图书借阅、复印、检索等服务向数字信息化、图书馆实体服务多元化发展,这是信息服务的大势所趋,也是社会信息服务竞争的必然导向.因而,以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为载体,逐步将文献资源数据化,建立数字图书馆,并通过馆际之间的数据共享,形成庞大的数据资源,从而构建与大数据时代相应的图书馆数据库,这是图书馆未来服务创新的必然走向.

3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机制创新

大数据时代,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传统的图书检索方法与技术面临各种网络数据库以及手机媒体的冲击而显得苍白无力.读者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的多途径选择使得其地位明显提高,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正在占据信息市场.面对这种服务需求与服务方式的变革,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机制,转变服务意识,加强知识共享,并利用其科研成果提升知识服务的内涵及质量.

3.1 构建以数据服务为主,实体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要实现从实体服务为主到数据服务为主的转变,就必须深入了解图书数据资源转换的相关知识系统.首先应该具有整合不同数据源、不同结构数据的能力.因为建立数据管理制度,用数据审计和评估工具以解决传统和未来的数据服务需要,规划数据管理,提供结构化数据的技术标准是图书馆将来的主要工作.并且,获得数据管理的授权与许可,包括相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对数据集和再利用社会影响的证据进行收集都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具有探索数据背后价值的能力,包括数据背后所反映的消费行为信息,读者爱好信息,以及书籍的相关信息对于图书馆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具有精确快速实时地释放、应用数据价值的能力.图书馆要优化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加强数据服务能力,国际合作,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国家图书馆在2001年与英国图书馆合作国际敦煌学项目,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据化乃至敦煌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200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利用最精密的PHASE1数码扫描设备将敦煌文献制成高清晰的影像资料,以展示文献的全部内容,使得人们可以从网上随时浏览这些难得一见的文化瑰宝.2009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中文善本古籍,实现数字化.合作数字化是图书馆间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新趋势,也是惠及士林、传本扬学的最佳方式.因而,图书馆数据服务将成为图书馆的主体业务.

当然,加强图书馆数据化服务,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实体服务的终结.图书馆作为文化形态象征性的存在,其建筑本身就是人类知识体系的象征,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中国,从国家图书馆到省级图书馆,再到各地级市图书馆,都逐渐开始从单纯的追求藏书量建设到追求硬件设施、文化氛围及藏书质量的并行发展,显示了图书馆对于大众精神生活的需求与重视.对于学者来说,图书馆是搜集资料,研究学问的场所,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图书馆则是陶冶情操、体验精神生活的场所,他们大多不会在意图书馆有多少藏书,其质量如何,而是更多关注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及环境氛围.良好的设施配备及安静舒适的氛围于他们而言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因而,图书馆的实体服务在当代仍是必不可少.

3.2 构建完善的数据化知识服务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无论是数字图书馆还是实体图书馆服务,最重要的任务即是向读者提供便捷的知识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不同,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2]因而,数字图书馆重在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例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涵盖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工具书、音视频、数值事实、征集资源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在线服务.为了使用户更为便捷的搜寻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国家图书馆与清华知网,万方数据库、EAI美国早期印刷品系列、EEBO早期英文图书在线、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合作,提供快捷的知识文献检索,通过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将同一类文献聚集在一起,以供用户研习.此外,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还特别开设了用户体验反馈栏目,用户可将使用感受通过系统反馈给图书馆工作人员,体现了人性化服务.基于此,我们应以知识服务为重点,着重开设促进知识传递与知识利用的数据服务系统.首先,要建立电子数据共享机制.信息社会模式下,资源共享促进互利共赢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图书馆应将馆藏资源转化为数据模式,利用微信图书馆等手机媒体平台与网络电子图书馆,将这些资源分享给社会大众,使其真正起到应有的价值.例如,同济大学参与的“卓越联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就是通过高效图书馆联盟达到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目的,为学术研究与知识拓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次,要构建图书管理员创新机制.当代社会,创新意识已成为推进图书馆现代化的最重要动力,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技术研发与人性化服务将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建立技术与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构建信息技术人员与各学科馆员的长效沟通交流机制,加强双方在图书数据化转化以及网络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方面的合作.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设计的BS与CS相结合的轻量级图书馆WEB管理系统和基于Apple移动终端设备的个人图书馆管理系统与清华大学从用户角度出发将用户的习惯、态度和情感感受融入到移动图书馆网站服务,反映了当代图书馆服务网络化的扩展与深入.

3.3 创新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质量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中介地位正在逐渐丧失,各种网络搜索引擎与数据库厂商、情报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这些时代的转变强烈的冲击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优势.从信息的匮乏到多种媒体信息的泛滥无疑使得读者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距离、开馆时间已不再是利用文献信息的障碍,用户信息获取、交流方式以及信息利用习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图书馆必须从服务意识上进行转变,改变图书馆员之前的台前服务模式,推进其向后台服务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增进图书馆员的信息化水平,适应数据化服务方式,加强馆际之间的学科交流与读者网络互动,从收藏、整理文献信息向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转变,以信息用户为中心,主动、适时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以节省读者时间;从信息载体的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化,强化信息的整合与信息的可利用研究,增强信息的利用率;从单向的服务模式向互动服务模式转变,利用网络以及地面问卷调查的模式及时搜集用户的体验反馈,并依此改进服务方式与服务水平,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约翰奈斯比特说:“我们被信息淹没,但却渴求知识”,虽然图书馆面临各种网络媒体及数据库的冲击,但其作为知识供给的权威机构仍毋庸置疑.在纷繁的信息中,用户往往陷入信息的漩涡无法自拔,这就要求具有权威性的知识机构为读者解惑.数字图书馆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信息检索、信息过滤技术、信息推荐等技术的完善,为图书馆提供定制服务、用户互动、个性化服务等提供了契机.众所周知,网络数据库是一个数据收集整合的系统,而图书馆除了信息收集、整合外,还具有课题研发的职责,其科研成果可以第一时间转化为数据库中的独特资源,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知识经济时代,服务知识化已成为各种服务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具备快速地利用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影响图书馆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走向后台,整合读者需求信息,并建立互动答疑平台,突破资源提供的单一服务模式,使其更为人性化、具体化与便捷化,提升服务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韩炜.国内关于大数据推动图书馆变革的研究综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5).

〔2〕黄文忠.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机制研究[J].大家,2010(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