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开题报告论文范文,开题报告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改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投稿车师
  • 更新时间2016-05-03
  • 阅读量655次
  • 评分4
  • 41
  • 0
 【摘 要】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针对高一新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 衔接教学 策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当的学生,他们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信心受到打击。如何搞好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高一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直观性教学,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加强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二、注重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例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例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再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四、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立足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