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81次
  • 评分4
  • 12
  • 0

邱杨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摘要]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层次的文化,对生活在校园中的群体、对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和谐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地位以及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就业压力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症结。最后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出发,结合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理念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143?03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校园文化”这一概念在我国逐渐被提出。经过多年的理论剖析和实践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正不断地发展。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1]。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地位

从文化的层次分类来看,高校校园文化归属于高层次的文化,对生活在校园中的群体、对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首先,高校校园文化有着较强的教育功能,它能对校园环境中人们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潜移默化地教育。它能够创造出一种氛围,通过耳孺目染而作用于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的人们。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对生活在高校校园中的人的思想言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塑造适应社会和现实发展需求的个性品格、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最后,高校校园是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封闭的系统,校园文化会与社会文化会在产生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潮流。

(三)高校校园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后,社会各界随即展开了对核心价值观的热烈讨论和积极研究。同志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探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统一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及存在的问题,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需求非常迫切。而且,在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需要借助校园文化作为载体,最终实现两者的相互契合[3]。

当下,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资源竞争激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在高校竞争力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新常态下,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国际间信息、思想和价值观的交换。高校校园文化无法将自己封闭起来发展,它必然面临来自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在西方社会文化入侵下,部分高校学生一方面缺乏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过度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逃避个人对社会、国家、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理想淡化,信仰缺失。作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对同学们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受到削弱。

(二)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校园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语言都发生了影响。在方便获取知识、信息与服务的同时,也让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大学生为在网络世界中获得虚拟的快乐,在网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同时又因缺乏分辨善恶、真假的能力,容易受到各种糟粕思想的侵害。开放的网络让大学维系传统的校园文化显得有些乏力。

(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错位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很多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很多高校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只关注物质文化的建设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物质文化,核心内涵却是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它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4]。高校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能让它成为承载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不是主体。重视手段而忽视目的,即重视外在的物质建设轻视内在的精神建设,是当前一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所在。

(四)就业压力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冲击

近年来,社会竞争的加剧,毕业生就业问题连续几年都被称为史上最严峻问题,学习负担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学生整天致力于扎堆考证、考级、雅思托福、考研考公上面,很少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旨在培养大学生内涵和情操的各类文化活动。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功利地对待学业以致丢失诚信: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论文剽窃。面对残酷的现实竞争,很多大学生因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而感到困惑迷茫。对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态度消极,不愿参与。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当代社会,各种思想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相互交融、相互碰撞。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丰富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但另一方面西方腐朽的文化则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高校群体很容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话语体系的影响:西方社会腐朽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糟粕思想,对我国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层意思:首先,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宣传和弘扬,进而带动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赋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生命力[5]。因此,在建设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局,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科学地对待高校思想多元化的局面,理性地对待多元文化价值共存的客观实际。

(二)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校园文建设化在高校人才培养整个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哪一个或几个部门可以建设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与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都休戚相关的:好的校园文化会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会有利于学科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会有利于全体师生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发展和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须树立全员意识,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一起努力。只有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形成全员共建的合力,才能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

(三)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得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和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必须学会使用互联网思维,让虚拟的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校园文化的网络阵地。首先,加强学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主要网络宣传阵地的建设,不断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加强网络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增强官方平台的关注度;其次,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融入网络文化中,要在网络传播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在网络中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再次,在很多敏感事件和政治问题上,要及时发布官方信息,及时展开对错误思想的批判。让大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所在,避免受到敌对分子的利用。同时,还应加强依法治网,增加网络舆情监控的力度,对网络社会的无序状态进行管控,减少网络上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