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地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新思路

  • 投稿千里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467次
  • 评分4
  • 56
  • 0

蒋勇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关键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坚持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要坚持改进创新,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大学生友善品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蒋勇,男,江苏理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71-03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1]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当前深化大学生教育和培养机制改革的形势下,探索地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新思路,对有效提升大学生教育水平,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三个倡导”高度概括,尤其是从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准则,契合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大学生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重点内容和根本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风向标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体现了深化大学生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风向标。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大学生将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深刻体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党和国家的事业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3]这正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探索地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新思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联系实际、坚持改进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四个坚持”原则的引领下,探索并创新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方面的教育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一)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就是要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大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民情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爱国教育资源,结合党团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把学生的“三观”教育融进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爱国教育课外学堂的优势。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可以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阵地,在大学生培养单位的主页上开辟“红色社区”论坛,鼓励大学生结合时事,交流观点、开拓思维,不断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另外,可以在相应网页上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网址链接,使大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相关资源,为帮助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开辟渠道。

要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爱家爱国的集中表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他们主动、自觉地为社会进步、国家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可以通过与特殊教育学校、新市民子弟学校以及希望小学的对口支援,组织大学生成立“助学志愿者”队伍,把大学生对社会的关爱带进课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还可以鼓励大学生成立环保行动小组,走街串巷,协助环保工人清洁环境,做好特色宣传,以实际行动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能以“光盘行动”为契机,让大学生从学校食堂开始,在校园餐馆、校外饭店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将节约理念推广到各行各业,以亲身实践培养大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坚持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

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要坚持联系实际,就是要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与大学生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敬业教育的模式决不能停留在理论说教,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用贴近大学生实际的方式开展。

1.多措并举帮助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树立“科研为重”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求学的目的也越来越实际,大多是想通过进一步深造,为今后的就业赢得筹码。一部分大学生更是希望学制变得越短越好,以尽快取得学历学位。这种观念势必会养成大学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求学态度。针对大学生轻学业、轻科研的思想,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敬业教育的力度。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丰富敬业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要不断完善奖惩机制,促进大学生思想态度转变,让“科研为重”的观念扎根于每位大学生心中。

2.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学习、科研热情。树立“科研为重”的思想理念,不能仅仅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者本身也应该注重提升课堂质量,用学习内容和人格魅力来感召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学校要创新大学生培养方式,改进理论课教学模式,把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需要的理论知识带进课堂教学中。学校可以根据社会的就业需求,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和科研方向,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提高大学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实现理论学习、专业科研、就业创业三者的“无缝对接”。

(三)坚持改进创新,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要坚持改进创新,就是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大学生参与的平台,开辟大学生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诚信观念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方法,需要引导大学生将诚信转化为内在的品格。

1.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举办针对诚信问题的专题讲座,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主讲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演说的说服力,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接收和建立诚信观念。又如针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加强科学道德宣传教育,邀请导师、专家对学术造假等科学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分析,给大学生敲响警钟。

2.重视建立和完善诚信机制。学校既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要对诚信缺失行为进行惩罚。(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主要包括大学生学习、工作的真实表现,它可以帮助和督促大学生塑造良好学术形象,增强诚信意识和自我约束力;(2)建立健全大学生失信惩戒机制。诚实守信应该受到奖励,但有违诚信原则的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学校应该把诚信问题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奖助学金、推优入党等活动有机结合,将其直接纳入评选考核范围。[4]

3.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力量感召身边人[5],用模范典型感染周围人,用先进典型教育和引导广大大学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运用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开展诚信教育,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能更清楚、更直观地告诉大家社会主义核心观是什么,践行核心价值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对增强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学术作风具有重要作用。

(四)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大学生友善品格

塑造大学生友善品格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友善教育,讲求以人为本,讲求形式创新。要在与校园文化环境、奖助评比、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中,将大学生培养成宽容、大气、乐观的社会成员。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友善教育。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长久的。只有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形成凝聚力强、感召力广的校园文化精神力量,才能给大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影响,才能为塑造友善品格营造良好氛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联谊聚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充分展现大学生的主体功能,为大学生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搭建友好互助的平台,提升其沟通交流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锤炼友善谦逊的优良品质。[4]

2.在大学生奖助工作中强调友善品格的塑造。奖助工作是高校服务育人的重要途径。要严格按照评奖标准和要求,既考核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更须考察其学术诚信和思想道德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友善价值观的考察力度,尽量把奖学金给品学兼优,友善待人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充分发挥友善价值的导向作用。[6]在评比过程中向大学生灌输待人友善的观念,做到“三个引导”,即引导大学生谦恭礼让、帮扶互助,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引导大学生淡化个人利益得失,加强友善团结;引导大学生放宽心,做好人,不要为一时之利,丢失自己的品格。通过宣传引导,使谦敬礼让、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在大学生群体中传递。

3.将友善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友善教育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体现了思想教育的时代性,突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困惑,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为人处事方式,制约了他们今后的发展,阻碍了大学生的前进道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明白应当从注重自我成长、培养良好的情绪和建立恰当的沟通方式三个方面树立友善信念,改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发展打好扎实的心理基础。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如何根据地方高校特点把握好这条主线,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关键在于实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遵循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只有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坚持”不放松,牢牢把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关键点”不懈怠,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3]黄彦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3.

[4]蒋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284-285.

[5]黄亮.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3(68):159-160.

[6]刘丹玲,谢秋运.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56-159.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