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路径

  • 投稿Zoe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31次
  • 评分4
  • 97
  • 0

原黎黎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摘 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代表“微”传播工具的即时通信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开辟和拓展“微”传播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持续培育和弘扬,要构建“微”平台,占领“微”传播舆论阵地;注重“微”创新,抢占“微文化”传播高地;加强“微”协同,增强“微”传播互动实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微”平台;微文化

中图分类号:D614;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038-02

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经过20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亿为单位计的成熟的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1]当前,微博、微信、手机QQ等“微”传播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随着传播学领域所称的“微时代”的到来,代表“微”传播工具的即时通信“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为89.3%,社交网站(包含QQ空间)覆盖率为61.7%,微博覆盖率为43.6%”[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3]通过“微”传播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持续培育和弘扬,是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构建“微”平台,占领“微”传播舆论阵地

“微”传播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就在于其符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传播原则;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广泛地传播和扩散,同样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传播路径。在这一方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微”传播工具实现了高度的契合。实践当中,需要我们根据各类“微”传播工具的特性、功能和模式,有针对性地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微”平台。“对于思想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要去占领。这是千真万确的。”[4]尽管我们不再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来考察和衡量意识形态工作,但是在“微”传播领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去占领阵地,那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东西就一定会大行其道,这也是千真万确的。而我们占领“微”传播阵地的前提就是要把握各类“微”传播工具的特性、功能,遵循“微”传播的固有规律。“以QQ空间为代表的社交类网站,用户主要用它来上传照片、发布更新状态、发布日志、评论,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用户主要用它来聊天或者是关注朋友圈,这两类应用主要是用来沟通、交流、互动,认识更多的朋友,维系当前的熟人关系,而对微博的使用主要是关注和参与新闻热点话题、关注感兴趣的人及与其发起互动交流,微博社交媒体的属性凸显。……社交类应用普及后,网民网上收看新闻资讯的渠道从单一的新闻资讯类媒体转变成以新闻资讯类网站为主体,微博、社交网站并存的格局。当用户网上浏览新闻资讯时,除了新闻资讯类网站以及新闻客户端外,21%的网民会通过微博关注新闻,13.9%的网民会通过社交网站关注时下发生的热点问题。”[5]要把我们设计、打造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嵌入和移植到“微”传播领域,实现对“微”传播人群的立体式、全方位吸引和凝聚,从而让“微”传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的重要阵地之一。

二、注重“微”创新,抢占“微文化”传播高地

与传统的传播模式相比,“微”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个性化、精准化和定制化传播。“依托网络,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和便捷,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基于网络的海量信息资源,人们的学习内容可以任意选择,可不受语言和知识深浅的限制;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通过E-mail、MSN以及个人网站、博客、沃客等进行信息交换、知识咨询、心得纪实,可不受讨论主题限制。”[6]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特性,“微”传播才能拥有那么多的拥趸。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微”传播手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传统传播方式与“微”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创新,从而抢占“微文化”传播高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的价值观念精华,经过梳理、提炼和再创造,实现传统文化的通俗化、简约化和深刻化,非常适合在“微文化”领域传播。要求,“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7]可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的时代内涵,附着于“微”传播序列当中,同样可以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同时,“微文化”产品创新的着眼点在于其个性化、定制化和互动性,从而能够紧扣传播各方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利用“微”传播工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实现精准传播与“微文化”产品创新相融合,通过大数据对分类设定的目标人群进行精准筛选、匹配和分析,经由不同类型的“微”传播工具进行精准而高效的传播,从而达到传统的传播模式无可比拟的传播效果。

三、加强“微”协同,增强“微”传播互动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路径的协同,需要从两个层面来拓展。其一,各类“微”传播工具之间的协同;其二,各类传播主体之间的协同。就“微”传播工具而言,不同类型传播工具所呈现和连接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强弱和讯息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微信、社交网站的联系人更倾向于强关系,朋友、同学、亲人/亲戚、同事出现在联系人名单中的比例都在70%以上。社交关系较强,彼此之间有现实感情维系,信任度高、影响深,美中不足的是传播速度慢。微博的联系人更倾向于弱关系,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同学、亲人/亲戚、同事、老师/领导等强关系联系人出现比例低于微信和社交网站,而明星这种极弱关系联系人出现的比例较高。社交关系弱,信息的传播呈现点对面的趋势,传播速度快,加之微博平台有效的监督机制,明星大V和垂直行业的V用户一起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实现传播速度和质量的双重保证。”[8]就各类传播主体而言,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微”文化产品制作者和运营商要树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导向。政府宣传部门要培育“微素养”,增强对“微”文化传播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企事业单位要树立“微责任”,在增强大局意识和服从全局观念的同时,要不断增强通过“微”传播手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和信念;“微”文化产品制作者和运营商要持续开发“微”传播领域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点赞”率高、传播速度快的文化产品和传播形式,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参与主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2014年8月).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408/P020140826366265 178976.pdf.

〔2〕〔5〕〔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4年7月).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sqbg/201408/P020140822378154144978.pdf.

〔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86.

〔6〕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6.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1).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