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教育论文范文,大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问题初探

  • 投稿月岛
  • 更新时间2017-11-01
  • 阅读量770次
  • 评分4
  • 55
  • 0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为适应这种迫切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推出自己的改革计划,并不余遗力地加以落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教改经验传播广泛,其教学改革成果的核心是:能力本位、项目教学,这种课程改革成果在推广过程中凸显出两个巨大缺陷:重能力培养,轻德育素质教育;不考虑课程性质,按“一刀切”方式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0-0044-02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培养的实用型人才,已经紧密地咬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链条之中,随着我国社会综合层次不断提高,经济不断转型,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为适应这种迫切需求,作为这类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高等职业院校,以其特有的使命感、危机感,纷纷打开自己的大门,拓宽自己的视野,与企业联合、与行业联合、与工业园区联合,努力地把自己的教学与生产、社会服务、技术应用结合起来,其目的也是在社会转型升级中不被淘汰。各高职院校纷纷推出自己的改革计划,并不余遗力地加以落实,尤其在教学方面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思路与改革方法,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可谓如火如荼。从目前可以看到的改革成果来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教改经验传播广泛,其教学改革成果的核心便是:能力本位、项目课程。其争论的观点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评价标准是否正确?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还能适应现代中国经济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新的课改成果,能力本位、项目课程,是否解决了现代企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问题?能力本位、项目课程的长处便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从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的课本传声筒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学生在经过改造了的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增强了能力。因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出的“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成果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成果突出,效果明显。其教改成果,在全国许多高职院校迅速传播并得到推广。然而,“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这种课程改革成果在推广实践过程中凸显了两个巨大缺陷。

一、重能力培养,轻德育素质教育

“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这种课程改革成果在推广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极易出现过分地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过分地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忽略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灵出现了扭曲,价值观出现了错位,违背了教改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初衷。

全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学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出的“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关心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对学生的种种不良的思想道德层面的行为视而不见,至于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与引导,基本被忽略,更不愿意触及。一节课、一个教学环节,只要完成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就达到了“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目的。在学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出的“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重技术能力培养,忽略品德教育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真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出的“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经验便可知道,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做事能力,学习思考创新并举,手脑并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学习和实践“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经验时,单纯地把“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理解为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能力。实践中,课堂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实用技术能力为中心,单一而枯燥。

第二,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养成习惯差,许多学生不良思想已深入骨髓,积重难返,再多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与教育都无济于事,不如竭尽全力教其一技之能,也好将来在社会上养活自己,至于其他则无能为力。

第三,认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诱导如巨大磁场,吸引着学生,作为个体的教师,不可能与之抗衡。近年来我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浮躁的、功利的、低级趣味的等经济发展的副产品,通过强大的新媒体影响着广大学生。尤其在高职院校,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上出现叛逆,导致价值观缺失、抗挫能力差,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与迷茫,因此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手机等新媒体的强大影响力,这类学生的问题比较多。

第四,许多教师自身情感素质缺失,也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关键所在。现在许多针对教师的理论与探讨,只注重教师在学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专业性”。尤其在职业院校,评价一个教师优劣时更大一部分还是从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加以考虑,至于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有执着的热情、使命感、理想和信念则考虑甚少。

客观地说全国许多高职院校的确有一大部分学生存在文化水平低、养成习惯差、不良思想行为明显的特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课堂内容不够吸引学生,课堂上80%的学生以看手机的方式度过45分钟课堂时间,他们根本无视教师的讲授与引导,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漠然,甚至怒目相向。为此许多教师在以“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和吸引学生,完全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直截了当地把“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教学改革过程简化成为单纯的技能培养,如此教学既完成了学院要求的教学改革又避开了对学生不良思想与习俗进行教育而使学生产生的负面情绪,许多教师沾沾自喜,乐在其中。

然而这里提到的职业道德,提到的高素质,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能力所能包含的。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的教育也是“能力本位、项目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了这项内容,学生有再高的技术能力,也达不到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做事能力,学习思考创新并举,手脑并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最终目的。职业院校的教师理应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用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对待学生,要像医生抢救病危病人一样在教授学生技能的同时,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引导,永不放弃。

二、不考虑课程性质,按“一刀切”方式推进

在文科类课程教学改革推广过程中,在强调能力培养的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忽略了学生文化水平低、养成习惯差的特点,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全校整体推进,照本宣科按照统一标准统统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而不是从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从课程性质考虑、从课程的具体内容考虑来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方法,学院相关部门在检验教学改革成果过程中,只要教师不按“能力本位、项目教学”基本模式进行备课和授课,或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出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便给出不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结论,综合评分可能会很低,由此给出的导向便是: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按“能力本位、项目教学”基本模式进行设计和教授,为此许多文科类教师为了迎合校内的检查,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牺牲了应由传统教学方式解决的那部分内容,只把适合“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拿出来展示给学生和听课的相关部门领导,最终结果便是:课堂形式热闹,学生学不到什么知识。学生是否在教学改革中受益,其结果可想而知。

关于教学改革问题,笔者曾与许多教师进行过探讨,大家一致肯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也都同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出的“能力本位、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成果是一本好“经”,只是这一本好“经”在推广过程中,许多推广者忽略了教育本身最应重视的品德教育问题,忽略了应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个好人的问题,忽略了好的理论应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对待的问题。的确如此。有人把现代的职业教育改革称为“急功近利”的教育;也有人说,现代的职业教育改革是“没有良心的教育”。其实都不尽然,任何教学改革最初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好的改革成果,推广者在推广过程中只要能做到不违背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一原则,在推广中不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都会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