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12
  • 阅读量6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是对应资本/生产资料所有权私有制的创新概念。“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宪法》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宗旨,让“劳动”与“资本”结合有“道”、分享有“度”——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体现社会主义防范人类生存风险的“互济者真理”,使“资本”与“人本”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真正体现社会主义中“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代际、代内),最终达到财富增量的共同富裕。


  关键词“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退休金税公有资本


  “私有”是对财富“存量”的“存在与支配”而言,“公有”是对财富“增量”的“创造与分配”而言。“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剩余价值”谁“占有”?如何使“资本”与“劳动”的收入分配“利益明晰”?现行会计制度沿用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则”原理站在资本拥有者“全权拥有剩余价值、承担全部经营风险”的立场来核算。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则”强调的“所有权”实为让少数人占据“利益分配权”,因此不适用社会主义人人成为主人翁“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以防范贫富差距分化风险的本质。只有实行“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才能实现“财富增量创造与分配”的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防范贫富差距分化的社会生存风险。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内容,是生产资料所归属的资本所有者不得因拥有“资本”而独占劳动报酬分配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永不过时、时刻在指导现实。“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适用于“有劳动能力者”的公有劳动收益分配机制。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就是让财富增量创造的分配权公有与财富存量使用的支配权私有,达成互济、互利、共赢。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让马克思主义造福人类的观点一:


  退休金与“从业时的市场经济中的收入按价格博弈分配机理”不同——市场经济有“边界”,止于退休,市场对劳动定价只适用于从业者,退休者不再需要生产资料的市场配置,退休金只与同类人力资本投入社会平均劳动报酬动态同步。


  用人单位用于当期及未来的收入分配更不应采用“私有化”性质的套利方式“按钱分配”,否则与“资本攫取剩余价值”一样助长“钱生钱”剥削他人的劳动剩余价值思维定式。


  退休者的劳动剩余价值使社会总财富不断积累,退休者有权以其“劳动生涯人力资本投入”为本,得到退休金。退休金环节也是“公平性调节环节”,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竞争配置,国家资源配置给一定的从业者后具有“排他性”,而要体现“社会主义”,就要使社会资源优势占据者利得的“资源溢价”与社会资源劣势受害者经受的“资源伤害”进行同代劳动者间“按劳分配互济”。


  “从业时同类人力资本投入”退休者的“退休金”不分从业时所属体制、机制,皆应以当期同类人社会平均劳动报酬与价值标准结合本人相对于同类退休者的平均从业年限的完成率来计算。“退休金”即人力资本折旧补偿公允价值的现值=Σ(同类人力资本投入当期从业者社会平均劳动报酬*同类人力资本投入退休者从业年限完成率)。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让马克思主义造福人类的观点二:


  资本是用来配置给劳动的。资本拥有者的劳动与其资本必须分离,即其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分别核算。无论所属,资本收益的增长率只能等于与之结合的劳动者或劳动者组织的人均净增加值增长率,才能防范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劳动创造财富增量,劳动形成组织协同,劳动组织内部劳动报酬分配(含资本拥有者的劳动报酬)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按劳动贡献动态排序、缩小基尼系数。劳动者组织得到资本配置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实行劳动与资本“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资本收益即资本的时间价值有“度”:资本收益率=人均净增加值增长率(±%)。这是根治挟资本以凌劳动和贫富分化失控的解决之道。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让马克思主义造福人类的观点三: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净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总额+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人均净增加值=净增加值/年平均从业人数。人均净增加值增长率=(本年人均净增加值/上年人均净增加值-1)。


  退休者属于国家,退休者在劳动组织所创造的劳动增加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得到劳动“净增加值”,在扣除劳动者报酬总额、生产税净额、有“度”的资本收益后的“留存收益”中的劳动时间份额,是公有资本的“源泉”,即“公有资本”来自退休者在原用人单位“按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留存收益中的时间份额。退休时划归“公有资本”而不是由原用人单位“私有继承”,公有资本的主人正是经历劳动生涯后积累了剩余价值的退休者,只有退休者才能进行“剩余价值”的收官核算。用于实现代际劳动者互济,按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去按需配置给需要就业者,使其得以各尽所能,实现代际劳动者间的互济。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让马克思主义造福人类的观点四:


  社会主义的使命是防范人类贫富差距生存风险。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互济:给市场“经济”任意拉大贫富差距的“开环”加上“互济”的闭环。以“互济者真理”弥补“经济人假设”,以“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取代“资本所有权私有制”。例如,“纳税者”有风险的人均劳动报酬=“用税者”无风险的人均劳动报酬的互济;退休者以其对社会积累的剩余价值为当期从业者打下基础获取退休金与从业者按“代际回报比”以“从社会索取与尽社会义务相匹配”原则在用人单位劳动报酬总额层面各尽所能地缴纳退休金税的互济。改社保缴费为纳退休金税,才能防止大权利、小义务(高收入、限缴)或有权利、无义务(有收入、不缴)以及小权利、超义务(低收入,迫缴)。


  差别占据社会资源的社会成员同人力资本投入退休金的按劳分配互济;全体劳动者(从业者或退休者、纳税者或用税者)在“劳动报酬总额层面”缴纳“医药税”的“医疗”互济。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让马克思主义造福人类的观点五:


  无产阶级是意识形态范畴的概念,与靠劳动创造的“财富增量”积累的“财富存量”的多寡无关。


  无产阶级,即无——反对,产——以剥削和压迫的方式攫取财富,阶级——的人们。因为谁都不愿被剥削和压迫,那么就要做到谁都不要去剥削和压迫别人。


  意识形态上反对剥削和压迫与行动上不去剥削和压迫并不一致,因为市场经济是价格博弈。这不是主观自觉能控制的,必须靠“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来实现,即剥削与反剥削的动态平衡要靠“规则”来保证,这个“规则”就是“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给“经济人假设”下的“剥削竞赛”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波动的“开环”加上“互济者真理”保证的“社会经济风险控制”的“闭环”。


  综上所述,只有“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能实现资本和生产资料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并使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分配权在“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下平等。有劳动能力者可以得到按需配置、不受剥削和压迫的“公有资本”,使其得以各尽所能。


  让“财富增量”得以在全体劳动者范围通过“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而“均等增长”,打破“财富存量”的私有制利益攫取和利益固化,弥补人类贫富差距分化的生存风险,化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实现人类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为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吴燕军(1962—),女,高级讲师,统计师,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注册高级企业风险管理师,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综合统计。] 

  参考文献 

  [1] K·马克思,F·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M]. 

  [2]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