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515次
  • 评分4
  • 65
  • 0

张莉萍(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实行高校分类管理”。2014年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指出:“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耍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经提到了重要议程,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各方虽已达成初步共识,但是转型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其中,最突出的是观念制约、师资问题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1 观念制约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观念制约来自多方面,有地方政府、高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宠爱过度”,而对职业教育却很轻视,甚至漠不关心;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分层管理的背景下,长期以来在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里,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是低层次教育,转型是降格了,应用技术教育是低水平的;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宁愿选择三本类院校,也不愿意选择就业看好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遍认为学习实用技术低人一等;用人单位包括一些企业在选聘大学毕业生时,盲目追求名校及高学历,忽视对毕业生实际技能的考察。这些观念是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最大障碍。

2 师资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首先就是要建设一支能胜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型”师资,除了具备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必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知识应用能力、技术 操作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特有的素质要求。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普遍存在着重学历、重理论水平,忽视教师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等问题。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几乎全部要求博士或教授职称,对实践经验没要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由于不具备高学历或高职称,而被挡在了高校之外。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不具备一线行业或企业实践实战经验,实训教学以及现场指导能力非常薄弱。

3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源于升本后向传统高校“取经”,追求“宽口径、厚基础”,缺少个性,专业没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无学术型的专精,也无应用型的技术,导致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必须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涉及到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这些都是理论探讨容易实际践行困难的事情。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大多是在原来基础上建设的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现在已趋于定型;课程体系上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微的进行变动,添加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但是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作用并不明显;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根深蒂固,没有多大改变,教学模式上依然是以教材、课堂和教师为中心。

二 加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

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要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偏见,并非一日之功,且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第一,政府要加强宣传,用就业质量、学生发展、创业等实实在在的例子引导社会公众对职业和技术教育的认识,并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倾斜,让社会公众相信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第二,地方本科院校通过邀请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育专家、行业精英来校指导,或者选派人员赴国内外典型高校考察培训,学习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加强对成功转型发展的信心。第三,在用人机制上,要给应用技术学校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转变企业在用人价值取向上的偏狭,消除在待遇、职称、职务等方面的政策性歧视,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社会经济地位。

2 政校行企协同推进

加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方面协同推进。第一,地方政府要主动帮助地方本科院校设计转型发展路径,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共享人才、技术、文化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地方的人才、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与学校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无缝对接,促进地方产业和高校双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双赢。第二,地方本科院校要牢牢把握建设应用技术型这一转型发展的目标,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坚定不移地为地方、行业和企业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第三,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重要推动力量的行业和企业,行业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制定人才标准,定期发布就业状况,参与课程改革,开展质量评价等,为转型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治理、管理、运行全过程中,企业参与办学、定制专业、探索双元制培养、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交换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联合科研以及共建技术中心、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

3 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快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应通过多种途径来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第一,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待遇上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扶持力度。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称、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绩效考核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第二,学校要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条件。如,对于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让他们到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和产、学基地工作一段时间,参与实践,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第三,积极从企事业和社会各界聘用兼职教师。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并在和学校其他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起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4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点是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制定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方案。第一,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即坚持“能力为本、重在应用、面向社会、服务学生”,并突出“地方性、本科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点。第二,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即强调特色,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应用,立足行业需求,设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第三,加强对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创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和设计教学环节,构建以知识、能力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第四,要改革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核理论教学的质量,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要建立灵活、多样、开放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方面坚持多元化,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评价的三位一体,体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职前与职后相结合,从而系统地考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更加有利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5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路径。目前,能够真正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不多,而且大部分的校企合作还处于以学校为主导的阶段,企业缺乏长期的动力。要想达到校企双赢合作的高级阶段,就必须激发企业主动合作的动力。第一,政府需要制定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配套政策,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造更优环境,提供更大支持。对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在人才引进、双师教学团队、项目评审、平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对实施校企合作的项目,出台建设用地、项目审批、行政收费、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推动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第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使企业能够真正从校企合作中受益,学校要积极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技术能力、加强同企业沟通,增强与企业用工的对接度,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第三,学校要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主要方向,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等方面合作,着力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为重点的“四技服务”,校企协同攻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4-28.

[2]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8(18).

[3]俞国锋,阮晓菁.加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N].福建日报,2014-07-07(10).

[4]成长春.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U].阅江学刊,2013(4):89-92.

[5]秦斌.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N].广西日报,2014-0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