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路径与方法

  • 投稿Baha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250次
  • 评分4
  • 65
  • 0

郭孔生 邵孟良 薛慧丽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标准化的思维和无活力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要突破这种障碍,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智慧这三大路径入手,培养方法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与技术研发,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关键问题;培养路径;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145-05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1世纪,无论是科技还是教育,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应对这种挑战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实施创新教育。近年来,笔者在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以“卓越软件高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总结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路径与尝试方法。

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两个问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传统教育中重知识、重书本、重应试、重结果、重标准等思想与观念的影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形成了标准化的思维模式。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最大的两块绊脚石,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两个实际问题。

第一,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就是指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方法都变成规范化、公式化、标准化了。在我国,这种标准化思维的形成可能有历史、民族、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原因,并已经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这种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功能固着,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见解没有独创性,相信答案唯一性;二是太过迷信权威,学生完全没有批判意识,绝对相信书本知识,迷信盲从权威的言论;三是形成惰性思维,在学生中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考试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学生不愿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更不善于对所学内容作深层次思考。

第二,毫无活力的知识结构,就是指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僵化、封闭、落后的,基本上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被“填鸭式”地填进去的,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检验、重新组合更是无从谈起。学生所学并不能致用,而是严重的学用脱离。

毫无活力的、僵化封闭落后的、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知识对创新思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不能学以致用而导致思维的惰性。知识的活力在于实际运用,运用越多的知识才是最有活力的知识。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大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积极、有效、全面地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大幅度增加自己活化知识的比例,大幅度减少非活化知识比例,从而彻底改变个人的知识活化结构(见图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分析

对于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最紧迫的任务是更快地突破他们固有的标准化思维模式,更有效地让他们无活力的知识结构变成有活力的知识结构,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笔者主要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智慧三个方向展开论述与分析(见图2)。

(一)创新思维培养的突破路径

创新思维是一种不受常规思维束缚、寻求全新独特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最为重要的一种基本素质,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创新思维最根本、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新”,是新的创意、新的点子、新的思路、新的考量方式。其突破路径关键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想象思维与联想思维、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等的培养与突破。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求同思维的方向是由四面八方指向问题中心,主要目的是要搜集各种想法与方案的精华,通过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考察,对众多的想法与方案进行梳理、筛选、综合、统一,从而找到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或者最佳的解决方案。求异思维的方向是由问题中心指向四面八方,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放开,在没有规则、没有限制、没有定向的基础上,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沿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搜索,把各种不同的可能、不同的答案都尽量设想到。总之,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交互发展,构成了一个人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想象思维与联想思维 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可以说都是创新思维的一对孪生兄弟,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联想思维主要在人们大脑已储存的记忆系统的表象之间进行,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封闭、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不能产生新的表象,并且联想思维必然是在一定诱因的刺激下才能进行。想象思维则可以超出人们大脑已储存的系统表象范围,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开放、无限的时空范围内创造全新的表象。更为特别的是,想象思维还可以不要任何诱因的刺激也可以进行。一个人的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越广阔、越丰富,那么他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直觉思维又叫直观思维,是人们不经过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进式思维方式。灵感思维是在一种积极的爆发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思维的过程,是人们对某个问题进行艰苦思考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突如其来地使问题得到解决——一下子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顿悟过程。灵感和直觉都具有不受任何逻辑思维规则羁绊与约束而直接洞察、领悟、甚至抓住事物本质的特点。

(二)创新人格培养的突破路径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普西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则将创新型人才的非智力人格特征概括为十个方面: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不轻信他人意见;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研究表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创新能力开发的过程,而且是创新特质培养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创新特质,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必胜的自信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坚忍不拔的毅力、富于社会责任感等人格品质。

强烈的好奇心 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都是从事创造活动的强大驱动力,不但可以让人们获得非常广泛的知识、具备非凡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可以充分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形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深刻睿智的思维力。一个人只要拥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自觉主动地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外界的种种干扰,专心致志地钻研,不知疲倦地工作。这一切积极因素都是创新的推动器,更是成功的催化剂。

必胜的自信心 自信心不但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自己在不断超越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强大力量。满怀自信的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能取得骄人的成绩。自信心不但是一切潜能的激活器,而且是各种能力的催化剂,人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可以一直保持“最佳状态”,甚至出现“超水平”发挥。所以,自信心不但是创新行为的内在动力,而且是创新思维的不竭源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就是不断培养学生自信与充分挖掘、激活学生潜能的过程。

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不但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创新型人才捕捉机遇、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和素质。创新不但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大胆猜测与小心验证。只有拥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才能对生活中一些平凡、细琐的事进行深入持久的思索,从而更好地发现蕴含其中的创新机遇。

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就是人们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创造出一个新画面、新形象、新念头或新思想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不但是创新的重要素质,而且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人类就不会有各种各样的创造发明,更不会有新思想、新发明的出现,当然更不可能有任何的进步与发展。想象力是创新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种智慧和特质。

笔者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特质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之外,还应包括坚忍不拔的毅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审美情趣和幽默感等。

(三)创新智慧培养的提升路径

在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两个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智慧的高与低将决定创新的成与败,创新智慧培养将成为当今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谓智慧,就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就是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就是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就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不但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更是创造创新的最高境界。这里所提到的创新智慧,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大道至简、天人合一、有无相生、人和取胜、大智若愚、恪守中庸、兼容并包、灵活变通、双赢全胜等方面的重要智慧。

大道至简的智慧 这是第一个至为重要的创新智慧。因为无数成功的创新案例证明,所有的创新往往都是那些最简单、最朴实、最不起眼的点子。创新的点子是非常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凡是臻于完美的东西往往都是最简单的。大道至简的智慧告诉人们,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具有真理性的。

天人合一的智慧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智慧。在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主导下,人们在创新时就会考虑如何做到主客合一、内外合一、形神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天人整体认知水平,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天人整体认知视域,把人文、自然、生态融入创新。这不但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在创新活动中的要求,而且是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中庸智慧观的要求。

有无相生的智慧 所有事物的生成与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种有无相生的智慧不但包含着“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生成思想,而且包含着“有转化成无”和“无转化成有”的转化智慧。只要把握好“有无相生”的智慧,把握好“有无相生”的变化性、发展性、动态性与创生性等特点,那么所有的创新活动就可以做到效法天道,适应自然,遵循规律,进退自如。

人和取胜的智慧 所有创新的成功最终都一定依靠人和取胜,“人和”是创新成功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再好的创新理念、再好的创新产品往往都将陷入“孤芳自赏”的困局。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沟通。”创新的过程不但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而且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

另外,在创新中还应该懂得以下的一些重要智慧,如大智若愚的智慧可以让你在创新中看到问题的本质;恪守中庸的智慧可以让创新的行为不至于太过极端;兼容并包的智慧可以让人们领悟海纳百川的大气;灵活变通的智慧可以让你明白灵活性与原则性有机统一;双赢全胜的智慧可以让你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扩大效益;实用主义的智慧可以让你掌握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等等。

(四)创新能力三维结构与关系

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智慧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平等并列的结构与关系,而是层次渐进的“金字塔”形的结构与关系,如图4所示。创新思维这个因素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创新人格这个因素位于“金字塔”的中间层,创新智慧这个因素则位于“金字塔”的最顶层。

西方的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比思维因素更重要的还有人格以及其他因素。所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智慧。可以说,没有创新智慧的指引,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失去了正确的航向;没有创新智慧的引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缺少了理论的依托。这智慧的因素是中国学者与西方学者都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笔者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下文简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卓越软件高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下文简称“卓越方案”)为例讨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卓越方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该方案在激励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更注重的是要求教师到企业去拿项目、拿课题,同时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与技术研发,并在这些真实项目的基础上完成项目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让学生最深刻地感受到企业前沿的岗位与职业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激励学生有计划地自主学习

没有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没有学生的独立自主;没有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就没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德国著名哲学家、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要培养人去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能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己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所以,在高职信息类专业学生中推行自我管理的理念,激励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成了“卓越软件高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如果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那就意味着学生的自主性强、积极性高、拥有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培养和形成的重要素质。

(二)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和技术研发

“卓越方案”的实施主要是以学院电子信息研究所为依托,教师不但拿到了项目与课题,而且拿到了资助的经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让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项目开发与技术研发过程中迅速成长。

到目前为止,电子信息研究所已完成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和企业项目,如深圳掌上宝WAP社区平台项目开发,广州市总工会帮扶中心特困职工医疗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广州一呼百应公司的基于HTTP双向同步传输协议的跨平台即时通讯课题攻关项目并取得技术突破,深圳市东恒塑胶模具有限公司网站建设,迪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建设,荣盛无纺布有限公司erp项目开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基金项目“基于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的微机实验室应用研究”,广州市科普项目“北部山区电子商务知识普及”移动图书子课题建设,佛山市禅城区产学研专项建设项目“一呼百应B2B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一呼百应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升级改造”,广州市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项目“基于云库存的北部山区农产品网络分销平台建设与应用”;从化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电子商务营销应用技术培训”等。目前,电子信息研究所已获相应的经费资助40多万元。

后续的课题拓展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目前正在开展与广州航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云呼叫中心”项目,广州市一呼百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佛山一呼百应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从化市电子商务协会的前期项目,以及广州市科协、广州市科信局、从化市科信局、从化市科协的项目,并与当地两大工业园区(太平开发区、明珠工业园区)建立产学研基地。这些,都为“卓越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项目基础,也为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和技术研发提供了最充分的实践条件。

(三)基于真实项目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在教师完成项目与课题的基础上形成典型的教学案例,由教师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与职业要求,设计基于真实项目任务的行动过程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这种“项目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真实项目任务的行动过程即工作逻辑来组织课程,其最大优势不但可以保证学生接触到市场的最前沿信息,学生掌握最具实际意义的应用技术,而且还可以完全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与职业要求,把课程进行多学科、多元化的整合或重组。

为了教学实施更加方便,教师可以把每个真实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不同且连贯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工作任务、核心知识、交叉知识、岗位要求、职业素养实施过程、实施要点、全真练习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在教师把各子项目的核心知识详细讲述后,接着就要把子项目的衔接关系以及所要用到的交叉学科知识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讲解。每个真实项目(包含子项目)在结构上都是以工作任务为起点,在内容选择上以核心知识为重点,以实践能力为焦点,以交叉知识为辅助,以拓展知识为延伸。这样,就非常好地解决了项目课程中理论和实践整合的问题。

总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而创造能力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潜能。对于这个问题,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份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压制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所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任务。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和耶鲁大学前校长施密德特都曾经强调:这两所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人所景仰的知识宝库,是因为每年新生的入学给学校带来了自己的学识和不同的经验,而毕业生除了一颗富于创新的心,却什么也没有带走。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审视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3(3):13-16.

[2]王养冲.西方近代社会学思想的演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王伟民,段安平.创造思维学[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64-71.

[4]周延波,王正洪.高校创新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7-67.

[5]袁勇,杨毅.论现代管理理念与提高教学质量[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75-377.

[6]张振刚,李雪梅.从英美大学看创新教育和文化[J].高教探索,2001(4):44-46.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