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与应对途径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525次
  • 评分4
  • 71
  • 0

蒋勇

(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处,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即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并从自我教育、学校引导和社会支持三个角度探讨了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16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34—02

收稿日期:2014—07—18

作者简介:蒋勇(1985— ),男,江苏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处,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出现了诸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关系到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其今后的发展前途。如何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已成为当前研究生培养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多数研究生能够乐观、从容地应对各种压力。但仍有部分研究生表现出逃避、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破坏社会稳定的极端行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其生源、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具多样性、复杂性,这给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生物学因素

1.生理年龄。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年龄在20~30岁之间,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并趋于稳定,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在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如果其在该阶段亲密感获得不足,或者孤独感明显增加,则很可能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心理问题。

2.性别因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男性研究生认为自己应该追求成功的事业,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在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地表露出负面情绪,因而,不断压抑自己的情绪,难以释放,最终导致出现心理问题。而女性研究生则更多地承受婚姻、就业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可能长时间伴随着她们而得不到舒缓,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二)心理因素

1.认知偏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很多人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如学术型研究生正规。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存在着这种错误的认知,在遇到困难时,其常将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不够、自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因素,从而选择退缩、消极对待,最终导致其心理受到影响。

2.思维方式与性格特征。部分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类研究生,由于长期在校实验室、企业研发室等环境下进行专业训练,其思维模式相对单一,[1]性格也较为内向。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善于发泄自己的情绪,与周围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很容易“钻进死胡同”而无法自拔。已报道的研究生自杀、伤人事件,绝大多数都是性格极为内向的学生所为,这值得引起关注。

(三)社会因素

1.学业压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大多是2~3年,在此期间,其既要修满规定学分,又要参与企业实践,还要完成论文、专利等科研项目,其压力可想而知。有些培养单位对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研究生长期处于担心能否顺利毕业的焦虑之中。特别是临近毕业还未取得科研成果的研究生,更容易出现内心痛苦、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状。

2.经济、就业压力。多数研究生没有经济来源,需要靠家庭资助和兼职来维持。他们不仅要支付学费,还要应付各种日常开销,情绪容易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虽然属于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传统的观念、社会的偏见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就业的压力。一些用人单位给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工资待遇

低于学术型研究生,这无疑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2]

3.人际关系压力。研究生与导师沟通不足,会影响其进步与发展。与舍友的关系处理不好,可能会使其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大多数研究生恋爱时感情投入很深,一旦受到挫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也会长时间存在,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一)研究生自我教育

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有些研究生对自己期望过高,凡事都追求高标准、严要求,一旦遇到阻碍,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进而影响到情绪。还有些研究生过分贬低自己,没有自信,不敢竞争,导致心情低落,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因此,研究生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处境,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

2.积极地对待困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调整心态,鼓起勇气去分析问题、寻找办法、清除障碍。要将现在的困境当成历练自己、促进成长的机遇,相信这些挫折会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引导

1.构建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在建立预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开展研究生心理普查,建立电子心理档案,设置预警库;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室和宿舍心理咨询点为基点,建立“分管校领导—学院分管领导—导师—心理辅导员”等四级监控机制,构筑心理危机预警防护的网络体系。在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可以设立危机救助的热线电话,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推行朋辈互助模式,构筑社会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公共课程教学体系。[3]

2.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相比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导师能更深入地了解研究生个体的情况,把握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导师个人的学术背景、业务能力也能对研究生产生特殊的影响力,这为导师参与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导师要增强关爱学生的意识,耐心地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倾听研究生内心的想法,提高沟通技巧,疏通师生交流的渠道;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主动介入,及时进行帮助和辅导,努力成为研究生健康成长的优秀的领路人。[4]

3.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校园文化。一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参与热情,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展示自我、树立自信的广阔舞台;二是要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形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例如,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月、心理咨询开放日等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与研究生零距离接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三是要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基层服务组织,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动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社会实践、心理培训等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入研究生的内心。[5]

(三)社会支持

1.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舆论应该大力宣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理念,普及相关常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群体创造轻松、温暖、和谐的社会环境。

2.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温暖的家庭氛围是研究生放松心情的港湾。当研究生遇到挫折、心情郁闷而无法释怀时,往往会选择向自己的亲人倾诉、求助,以期获得理解与支持,达到舒缓压力、重建自信的目的。因此,家庭成员要努力为研究生创造充满温馨与关爱的家庭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文博,杨光玮.理工科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2]陆婕,邱慧青.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心理归属感的因素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

[3]朱政.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

[4]王尧骏.论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责任与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5]唐海波,徐建军,王瑜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J].高教论坛,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