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7
  • 阅读量6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并探索了产生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和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的对策,以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保持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2-0200-03


  就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而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思维方式比较成熟,但是对情绪的把控不足,思想认识不够,因此容易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产生就业心理误区和就业心理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就业需求不明确、就业期望过高、就业攀比心理等心理误区,也存在着自负、自卑、依赖、焦虑等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而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工作,还需要政府、家庭和大学生的配合。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不仅能够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而且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深刻的意义。


  1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


  1.1自我意识强烈


  大学生正处于成年阶段,人生阅历正逐渐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也越来越多,已经基本形成了独立人格,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然而,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在生活中过于注重自我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感受。而当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预期发展不相符的时候,大学生会出现自负或自卑心理。并且,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思考问题过于理想化,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全面思考。


  1.2思维方式比较成熟


  大学生在经过4年的大学教育之后,思维方式得到了较大的完善,思维更加完整和缜密。这是因为大学教育将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方面,十分重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长期的锻炼中,大学生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判断也更加理性和圆滑,不再仅仅用对与错对事物进行判断,而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然而,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还是比较激进,容易出现过激言行。


  1.3情绪把控不足


  大学生在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感情更加深入细腻,情感表达也更加理性,逐渐由低级情感向高级情感转化,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并对自身的冲动情绪和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能力,能够理智地对情绪进行调节。然而,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还不强,还是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外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对情绪把控不足。


  2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


  2.1就業需求不明确


  大学生在就业之前长期处于学校环境中,有家长和教师的庇护,对社会的接触较少,社会阅历较浅。在进入社会之后会发现社会上很多事情与自己想的不一样,因此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找不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大学生缺乏对自己专业的深入思考,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日后就业的作用,就业需求不明确。


  2.2就业期望过高


  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期望过高,一味追求收入较高、待遇较好的大城市的工作。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过于自信,在求职过程中会询问企业发展平台和企业对自己的培养,而忽视了自己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因此会给招聘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看不起乡镇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工作,一味追求大城市的工作,希望到大城市中发展,而忽视了大城市的消费水平、职业要求等。


  2.3就业攀比心理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存在着就业攀比心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会对比其他学生到哪些单位或企业工作。然而,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条件不同,职业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攀比而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专业等自身条件不相符的职业。


  2.4急功近利心理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注重地位、经济、功利等因素,一心追求大机关和大城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希望到沿海地区寻找待遇好、工资高的企业或单位,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金钱和功利而放弃了自己的所学的专业。


  2.5怀才不遇的心理


  有些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属于当前的热门专业,学习成绩好,在学校获得了很多荣誉,并因此沾沾自喜,感觉自己比其他学生要高一个等级,就业要求也不断提升,认为自身条件优越,很多公司都会来找自己,因此就业要求较高,甚至出现频繁毁约的现象,导致其职业信誉不高。还有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产生了怀才不遇的心理,认为上天不给自己好机会,抱怨生不逢时,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3.1焦虑


  焦虑是由心理挫折或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以恐惧、不安、紧张等为主要表现。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情绪,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想要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单位,不愿意选择待遇较差的工作单位,而成绩较差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因此会产生焦虑心理。过度焦虑会加重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大学生对就业产生恐惧感和畏惧感,扰乱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3.2自卑


  一些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认为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什么也不会做,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存在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导致大学生不敢参与招聘工作,无法将自己的真实能力展示给招聘人员,导致就业困难。


  3.3自负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可以完成用人单位的所有工作,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过于自负的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很容易给招聘的单位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并且,过于自负的大学生会存在舍我其谁的心理,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强,比别人懂,所以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应该高于别人,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十分注重就业过程中的名利和待遇。然而用人单位很少会录用这类学生,认为这类学生工作不踏实,导致这些学生就业困难。


  3.4依赖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依赖心理,希望通过父母的社会关系来获得一份好的工作。这些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能力欠缺,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面对就业问题的勇气。并且,这些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和自我决断能力较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业选择需要参考父母的意见或听从父母的命令。


  3.5怯懦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很多顾忌,害怕被招聘单位拒绝,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紧张,甚至会出现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的现象。这类学生经常由于怯懦而失去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3.6冷漠


  有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产生无所适从的情绪,对就业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放弃找工作,整日在家“啃老”。并且,这些大学生每天无所事事,缺乏上进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事物十分消极,容易逃避现实,缺乏对社会的适应性,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4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和问题的原因


  4.1社会原因


  从社会就业压力方面来讲,大学生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大学生必须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就很容易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制度方面来讲,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大学生实习制度、见习制度,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实习工作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大学生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4.2学校原因


  从学校就业管理方面来讲,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忽视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就业心理误区和心理问题,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和心理误区得不到解决和纠正。从学校专业设置方面来讲,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人才需求不相符,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难以找到与专业相对接的工作,增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从就业指导方面来讲,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得不到位,缺乏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观念,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利益主义、金钱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观念,导致学生在利益和功利追求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4.3家庭原因


  有些家庭忽视了大学生在就業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一味催促大学生尽快找工作,没有给大学生一个适应期,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十分仓促。并且,还有一些家长对大学生就业过度干预,甚至全权负责大学生就业。家长的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成就感,造成大学生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发挥。


  4.4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就业观念、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一味追求大城市的高工资、好待遇工作,然而自己的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这些企业的要求,在就业过程中迟迟找不到工作,因此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5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对策


  5.1优化社会环境


  我国应积极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优化社会环境,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此,我国应积极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增加就业弹性,提高社会就业容量。并且,我国应积极健全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推行大学生信用规范制度、就业登记制度、社会保险登记制度等,加强对就业市场劳动力资源的管理,积极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5.2改革高校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促进者,应积极改革教育途径,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和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此,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就业心理误区和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专项教育和心理辅导,教会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增强大学生的情绪调适能力。并且,高校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5.3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为大学生搜集招聘信息,并与孩子一起选择合适的招聘信息和招聘岗位。并且,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避免大学生因为一两次的求职失败而产生不良心理。同时,家长应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过程中的失误和问题,并帮助大学生及时纠正就业问题,改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不健康心态,保持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


  参 考 文 献 

  [1]翟文艳,赵海琳,郭源阳.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 

  [2]王志贤,靳婷婷,宋丽娜.心理资本增长法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预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7). 

  [3]陈晓林.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 

  [4]李晓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 

  [5]陈清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 

    作者: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