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区门诊论文范文,社区门诊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北京市广外地区低保人群体检结果分析及社区健康管理方案探讨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09-09
  • 阅读量190次
  • 评分4
  • 23
  • 0

作者单位:100055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玉红: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刘玉红 吕明月 杨洪珍 周婕

摘要目的:分析对北京市广外地区低保人群健康体检结果,得出低保人群健康状况及疾病谱规律,为社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10月北京市广外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居民189人进行体格检查。对体检结果进行整理,采用顺位及异常检出率方法,统计分析患病情况。结果:查出指标异常者152人,占体检总人数的80.42%。其中胆固醇升高126人(67.67%),超重肥胖116例(61.37%),高血压病史82例(43.38%),脂肪肝71例(37.56%),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值升高)69人(36.51%),血尿酸增高59例(31.2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应加强社区弱势群体的健康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低保人群;健康体检;社区管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8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已经成为国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全球卫生资源的投入,将更多地用于疾病早期预测、早期诊断以及用于疾病管理的监护信息系统。低保人员作为城市居民中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值得社会关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1年7~10月对辖区低保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从体检结果看,疾病的种类繁多,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血糖、脂肪肝这几种病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该人群实施有效的健康干预已刻不容缓。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本辖区低保人员189人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164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7.50岁。<60岁5人,60~69岁85人,70~80岁59人,80岁以上40人。

1.2方法(1)询问、查询并记录受检人员的健康史。(2)填写统一体检表格,包括一般情况(血压、脉搏、体重、血尿常规等)、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全套肿瘤标记物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腹部及血管B超、胸片,专科查体由相应的专家进行检查。

1.3诊断标准(1)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24 kg/m2,≥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2)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3)糖耐量异常。根据我国糖尿病协会采纳的诊断标准,糖耐量受损(IGT)是空腹血糖6.11~7.0 mmol/L(110~126 mg/dl),2 h后血糖水平7.8~11.1 mmol/L。(4)血脂。总胆固醇>5 mmol/L,甘油三酯>1.7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5 mmol/L,三者任何一种升高即诊断为血脂异常。(5)高尿酸血症。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 mmol/L,女性高于360 mmol/L。(6)脂肪肝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1.4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学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调查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疾病检出情况共体检189人,健康者37人,占19.57%,检出患各类疾病者152人,占80.43%,152人低保人员中检查出疾病共9种,其中1例最多可患7种疾病。依据异常检出率高低顺序排前6位依次为高血脂症、超重肥胖、高血压症、脂肪肝、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见表1。

2.2各年龄组间患病情况分布高脂血症和超重肥胖者等5位异常检出结果主要分布在60~70岁之间,高血压患病以60~80岁之间为主。

3讨论

3.1人群现状低保人员是指社会保障医疗费用及自费比例偏低的社区特殊人群。低保人员经济支付能力有限,一部分人只有得大病才去医院看病治病,健康观念存在误区而忽略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同时面临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使许多人心理失衡,紧张、焦虑进一步提高了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的发病率。本调查显示,低保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年龄在65岁以上占78.30%。由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居家时间较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相对较高,由于经济收入偏低,更容易受社区惠民政策的吸引,因此引导社区首诊是实施健康管理的切入点[1]。

3.2高发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低保人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存在,高胆固醇、高热量、高盐摄入而缺少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以及缺乏合理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及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病史82人(43.38%),其中血压升高36人,新发现血压高32人,需要复测血压确诊。高血压的控制率存在较大问题,充分表明这类人群忽视健康体检,自我保健意识淡泊,为此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急需加强对这类人群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控制与预防高血压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本组资料中高血脂症患病率为67.67%,远远高于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18.6%[2]。高龄及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3],故减肥和控制高血脂对老年肥胖者预防动脉硬化更为重要,故社区健康管理应高度重视老年人高脂血症的防治。

4防护对策

4.1提高低保人员的健康意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年增加,多数慢性病目前只能控制,无法治愈。有些疾病的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只有化验检测指标增高,如高脂血症、高血糖早期、肿瘤如不通过体检很难发现。此外许多因素如膳食、吸烟、饮酒等都可造成老年人血压增高。流行病学发现,体质量与血压呈正相关,超重是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健康体检是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能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措施。40岁以后的人是进入慢性病、肿瘤的高发年龄期[4]。本研究发现,60~69岁的老人各种异常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充分说明人体在65岁以后,组织结构老化,器官功能障碍,身体抵抗力减弱,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减少或失调,各种致病因子会乘虚而入,老年人患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3.8%[5]。因此,社区应该加强关注这个时期的老年人,每隔6个月~1年进行1次全面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等辅助检查,做好一级预防,提高低保人员的健康意识,而体检费用要比治疗疾病的费用低,这实际上节省了低保人员医疗费用开支。

4.2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社会支持与人体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许多慢性病患者都可通过增加社会支持来改变其预后和转归。有研究报道,高度的社会支持可有效地促进个案症状的改变及疾病的调适[6]。社会支持的提供者不仅是患者的亲属、朋友、同事等,也包括医护人员,而且有时后者所提供的支持更关键、更有效。加大对低保人员的社会福利、生活保障,切实减轻他们的经济及心理压力。

4.3对低保人群实行健康管理随着北京市社区卫生家庭医师式服务的深入开展,低保人员被纳入特殊人群,对他们个人及家庭进行签约,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团队管理对每位参检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计算机录入,对体检采集到的各项指标进行逐项评估、分析,并结合个人的年龄、性别及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作出健康评估,根据个体情况决定下次体检时间体检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定期随访。

4.4具体干预措施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脂肪肝在本次体检中高居各种不正常项目发生率的首位,采取社区基本药物及非药物综合干预措施,开展高血压的社区防治,进行健康管理,开展生活方式指导,限制钠盐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等富含钾离子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改变卫生观念和改善社区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8]。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年化,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本次体检新发现空腹血糖偏高69人例,占体检人数36.51%。建议复查血糖和糖耐量实验,明确糖尿病诊断,对于血糖增高者的预防建议:普及糖尿病知识,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进食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膳食;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定期复查血糖,积极防治高血压,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够使糖尿病前期的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降低。

综上所述,健康体检可以掌握群体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了解疾病谱的变化,使体检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为做好社区健康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魏咏兰,鹿茸,曾伟,等.成都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5:392-393.

[2]周凤英.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B):154-156.

[3]黄海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73-74.

[4]林毅.广州市荔湾区843例低保居民体检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6):1710-1711.

[5]孙元红,韩冰,张丽娟.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调查状况及卫生需求[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66-267.

[6]刘敏,丁元林,赵蓉,等.社会支持与结核病患者健康相关的研究概述[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86-188.

[7]李振林,赵成祥,李艳红,等.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干预后行为改变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9(11):1639-1641.

(收稿日期:2013-09-23)

(本文编辑 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