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MRI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 投稿Cycl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037次
  • 评分4
  • 44
  • 0

孙士强

临沂罗庄中心医院设备科,山东临沂 276017

[摘要] 目的 探究MRI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头颈部血管畸形患者60例,先后进行MRI检查、增强CT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技术检查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影像学特点。 结果 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检查之后,均得到清晰的头颈部血管成像,成像可清晰反映血管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MRI显示良好率为93.33%,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的48.33%和DSA的2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增强CT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比较,MRI检查具有成像清晰、无辐射、对机体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 结论MRI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安全性好、成像清晰、创伤小,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畸形的首选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MRI技术;头颈部血管畸形;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16-02

[作者简介] 孙士强(1976.4-),男,山东临沂人,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

血管畸形是一种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的组织结构及生物特性的淋巴管、毛细血管、动脉或静脉的异常扩张或沟通[1]。由于血管组织结构精细,病变部位不易察觉,因此头颈部血管畸形的影像学检查对于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具有较高要求。临床上检查头颈部血管畸形常用的方法有动脉造影检查(DSA)和增强CT检查,但成像效果不佳,无法满足临床诊断需要[2]。磁共振技术(MRI)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对血管、肌肉、软骨等具有极高分辨率,适用于全身各组织的成像检查[3]。该研究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头颈部血管畸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磁共振检查、增强CT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畸形中的成像特点,旨在探究MRI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头颈部血管畸形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头颈部血管畸形。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25.4±3.2)岁;其中有3例毛细管畸形,37例静脉畸形,13例动脉畸形,3例混合性畸形。60例患者中有31例是出生时就发现病灶,且随着年龄增加病灶逐渐变大,其中有14例患者曾经接受过局部栓塞介入治疗,9例曾在手术治疗后又复发过。30例病灶呈现青紫色,17例表现为红色,大多数在压力作用下不褪色,病灶组织较软,在表皮隆起,13例表现出搏动感。除去5例合并出血病例有压痛外,其余患者病灶均无明显的压痛感。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磁共振检查,增强CT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比较3种检查技术的影像学特点。MRI检查:采用MR360 1.5T磁共振成像仪,头部血管畸形用头部线圈,颈部血管畸形选用颈部线圈,患者在检查台上取仰卧位,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线圈,并将病变部位放置在线圈中央。采用自旋回波序列检查患者病变部位,作常规横断面T1、T2加权扫描和冠状面T1、T2加权扫描,必要时再做矢状面T1、T2加权扫描[4]。增强CT检查:采用Brightspeed Elite 16螺旋CT,扫描参数设置为680 mA的电流强度,125 kV的峰电压,5 mm的扫描层厚。动脉造影检查:采用PHLIPS V3000血管造影系统,在Seldinger技术下作股动脉穿刺,并进行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造影检查,以3~4帧/s的速度摄取正、侧位系列片[5]。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检查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60例患者经过磁共振检查后,混合性畸形、动脉畸形及静脉畸形均得到清晰的血管成像,可清晰反映出血管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结构,尤其是T2加权扫描成像显示良好。其中静脉畸形主要表现为T1加权像呈现等信号强度的实体团块,及T2加权上均匀、高信号团块影;骨髓信号强度一致。毛细血管畸形在磁共振成像中不能显示。动脉畸形的磁共振成像显示为不规则蜂窝状的留空血管巢,以及曲张异常的营养血管;T1加权和T2加权像均呈现低信号影;骨髓腔内呈现不均匀的磁共振信号强度。混合性畸形可同时表现出低流速和高流速病变的成像特点,可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不同病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线状或扭曲状的流空效应。

2.2 3种检查方法比较

磁共振成像在低流速病变的检查中,成像结果明显优于增强CT检查和DS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流速和混合型病变中,3种检查技术的成像结果无明显差异。3种检查技术的成像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病变,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很多,包括CT扫描,动脉造影,磁共振成像,增强CT扫描等,其中磁共振成像被证实具有明显成像优势[7]。磁共振成像快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是断层成像中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磁共振现象获得人体内的电磁信号,从而重建人体信息。与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比较,磁共振成像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可以获得超大信息量,为医生临床定性诊断提供有力依据[8];二是可直接作出各个层体图像而不产生伪影,成像多层面、多方位、角度多维,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的病变程度和解剖结构,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三是不用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无损伤,可以在多个部位进行多次复查。MRI在疾病诊断中的独特优越性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9-10]。

该研究中,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检查之后,均得到清晰的头颈部血管成像,成像可清晰反映血管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结构。MRI在低流速病变的检查中,成像结果明显优于增强CT检查和DS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学者赵美芬、高燕等人研究结论一致[11-12];在高流速和混合型病变中,MRI显示良好率优于增强CT扫描和DSA,但是三种检查技术的成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显示良好率为93.33%,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的48.33%和DSA的2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MRI检测无法显示毛细血管畸形,可能是由于毛细血管畸形的病变表浅,只在真皮层发生,因此MRI检测不能显示[13]。该研究还发现,大面积的静脉畸形病人在进行 CT 扫描时,无论是平扫、增强扫描或是注射增强剂30 min之后,均不能得到阳性结果,也不能观察病灶部位与周边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不能有效区分瘢痕组织、病变区域和正常组织;而磁共振成像可清楚观察病灶部位的细微结构,形成多维成像图,其中T2 加权成像尤其清晰。综上所述,MRI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安全性好、成像清晰、创伤小,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畸形的首选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包永军,郑田玲,伏辉. 双能量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新疆中医药,2012,30(5):19-20.

[2] Thabet A,Kalva S P,Liu B, et al.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indications,technique, and methods for minimizing radiation exposure[J].Radiographics, 2012,32(1): 255-274.

[3] 刘芳,张帅,郭一清,等.MSCT扫描在先天性心外大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3784-3789

[4] 马聪敏,任金武. 椎管内不典型血管畸形1例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11):835-836.

[5] 于平年,王文甲,崔原,等.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4):248-249.

[6] 王俊,周泽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89.

[7] 李伟东,董玉姝. 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105-106.

[8] 谢足仔.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瘤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0):57-58.

[9] Hoeger PH. Infantile haemangioma: new aspect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most common skin tumour in children[J].Br J Dermatol, 2011, 164(2): 234-235.

[10] 刘燕萍. 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养生,2014(20):45.

[11] 赵美芬.磁共振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6):27-28.

[12] 高燕,李文,易雪莲,等.腮腺静脉血管畸形伴静脉石的手术治疗[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11):585-587.

[13] 张丽萍,唐秉航,李良才,等. 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与血管异常[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0):531-535.

(收稿日期: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