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保健医学论文范文,保健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十三)

  • 投稿我是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472次
  • 评分4
  • 59
  • 0

第二章慢性病预防控制

四、糖尿病(接上期)

4.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科学依据:监测血糖可以了解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健康行为:

(1)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1—4次。

(2)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3)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

(4)生病或血糖>20毫摩尔/升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5)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6)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患者应每周监测1—2天。

(7)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5.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并定期随访病情。

科学依据: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病,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可引发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3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开展免费规范化管理

健康行为:

(1)糖尿病患者应按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可自作主张,擅自用药。

(2)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仍要继续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

(3)糖尿病患者参加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接受社区医师的定期随访和定期体检。

6.糖尿病患者应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科学依据: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可导致早死、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

健康行为:

(1)戒烟。

(2)每天要做的:①检查双脚,是否有伤口、水泡、红斑和肿胀。对于不会消除的任何疼痛,立即与医生联系。②每天刷牙,以避免口腔、牙齿和牙龈问题。③根据医生建议检测血糖。

(3)每次看病时,必须进行:①血压检查。②足部检查。③身体检查,

(4)每年做两次: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反映过去几个月的血糖控制好坏,如果超过6.5%,应3个月检测1次)。

(5)每年做一次:①胆同醇检测。②甘油三酯检测。③全面的足部检查。④牙齿和牙龈的检查,告诉牙医自己患有糖尿病。⑤检查眼睛疾病的散瞳检查。⑥尿液和血液检测以检查肾脏问题。

五、心血管疾病

1.预防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科学依据: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饮酒等可损伤血管、引起代谢紊乱、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同时,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行为:

(1)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2)预防和控制高血糖。

(3)养成合理膳食习惯,少吃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戒烟限酒。已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饮白酒。

(5)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6)注意身体保暖与气温变化,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35岁以上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

2.警惕突发症状,及时处理,立刻就医。

科学依据:冠心病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跳、呼吸停止,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可以保住心肌和生命。

健康行为:

(1)出现以下症状者,应引起警惕: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痛、心悸。

·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

(2)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

(3)出现症状,应保持镇静、停止活动,就地休息,设法消除寒冷,情绪激动等诱因;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

(4)必要时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者医院,寻求帮助,或者送医院治疗和严密观察。

(待续,中国CDC供稿,编辑/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