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保健医学论文范文,保健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儿童退热,莫求速效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482次
  • 评分4
  • 31
  • 0

金剑

现在一家就一个宝贝孩子,经常见到孩子一有点感冒发热,往往是全家焦虑,想尽各种办法,急于速效退烧。总之,在家长眼里,发烧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必须在第一时间排除,否则孩子的脑子就有被烧坏的危险。

发烧,让孩子的免疫力得到锻炼

其实,发烧是孩子成长中建立、完善、提高免疫的必经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对机体是有利的。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当病毒或病原菌入侵时,为抵抗这些外来物,机体会即时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如迅速调集具备杀菌功能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到达感染部位,而发热就是机体防御系统示警的最主要信号之一。发烧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这些机制经常得到锻炼,就能使患儿的抵抗力不断提高。此外,发烧也是反应病情变化的重要信号,如体温曲线的变化往往反映病情的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若急于盲目解热,反而有可能掩盖病情,延误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听一些家长说:发烧会烧坏脑子的,所以要赶紧退烧。确实婴幼儿高热有时会发生惊厥或抽搐,这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兴奋容易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一般只有当体温持续超过41℃时脑组织才有受到损伤的危险。而大多数儿童感染属普通内源性感染,它所致的发热,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类发热并不会造成脑细胞损坏,导致“烧坏”脑子。家长所说的“脑子烧坏”还有一种情况,即孩子发烧的原因是患有大脑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这些疾病影响孩子的脑神经,即使不发高烧,感染这些疾病也会影响孩子的大脑。

39℃以下首选物理降温

目前对于一般发烧的孩子,其体温不同,采取的对策也不同。临床上认为,低热:37.5℃~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C;超高热:41℃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一般情况下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热的小儿,即肛门温度达39℃或以上。退热的目标不是马上让体温正常,而是让其降到一个对机体具有积极保护作用的安全范围或程度。目前国内医生多认为,如果儿童发烧不到38.5摄氏度的,仍然照吃、照玩,精神不错的,不建议吃退烧药,用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就可以。常用的物理退热方法主要有:

1.多喝热水:让孩子多喝热水,盖紧被褥,多出汗。特别提醒:如果孩子手脚冰凉,可以适当捂一捂,如果孩子身体发烫时就不能捂了,否则会导致散热不畅,令体温更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等现象。

2.温水洗浴:水温在37℃左右,通过刺激血管被动扩张,促进热的发散。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温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将宝宝包好。

3.酒精擦浴:1岁以上的孩子,可使用酒精擦浴起到降温的作用。酒精的浓度一般以30%~50%为宜,温度以32℃~ 35℃为宜。用纱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后,有规律地擦拭。

4.头部冷敷: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或用冰袋敷在宝宝前额,5-10分钟更换一次。

药物退热首选“布洛芬”

在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后,体温升高趋势仍明显,并超过38.5度时应服用退热药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其中,布洛芬同时还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推荐的儿童退烧药,适用于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见效迅速,被公认为儿童退烧药的首选。

国内市场“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为“泰诺林”和“百服宁”,“布洛芬”的商品名是“美林”。退热药使用前应阅读说明书,应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服用剂量。退热药使用要足量,同时需要配合多饮水使皮肤有足量的汗液蒸发才能达到退热效果。对乙酰氨基酚两次服药间隔为4~6小时,24小时使用不超过4次;布洛芬两次服药间隔为6~8小时,24小时使用不超过3次。两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控制高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这样可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并由于药物的成分不同可减少副作用。

此外,一些对症治疗的感冒药中也可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前—定要仔细看清通用名和说明书中的药物成分,避免重复使用含相同种成分的退热药,导致用药过量。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