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 投稿test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308次
  • 评分4
  • 68
  • 0

蒋超梅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肠梗阻病因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216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将扫描后所得数据送到相关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处理,以便获取CPR图像、兴趣区MPR图像及STS-MIP图像,从而对肠梗阻病因作出诊断,并同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6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后,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高达90.70%,其中有78例肠道外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7.20%,有100例肠道本身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2.00%,有38例肠腔内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4.70%。以上三个方面的诊断符合率采用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肠梗阻病因诊断而言,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有着十分理想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肠梗阻;病因;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

[中图分类号] R8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87-02

近几十年,多层螺旋CT在腹部有了广泛的应用,其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也逐渐广泛[1]。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探究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的诊断价值,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216例肠梗阻患者,男患136例,女患80例;年龄8~81岁,平均为(45.6±4.8)岁;其中有171例患者经手术证实,45例经病理证实。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为GE16排和西门子双源CT,行静脉增强扫描,将对比剂碘普罗胺(370mg/mL)或碘佛醇(300mg/mL)以3.0mL/s的流率从肘前静脉注入,总共剂量为80 mL;分别在25~30、60~65 s获取动脉期、平衡期的增强图像,将层厚设置为1 mm,螺距则设置为1.375,而准直器的宽度设置为64×0.525;叮嘱患者在平静呼吸下屏气,一次将扫描完成,扫描的范围应从隔顶到耻骨联合下缘[2]。扫描完成后,将获得的数据传输到相关工作站中,工作站则对这些数据及图像行后重建处理,以便获取CPR(曲面重组)图像、兴趣区MPR图像及STS-MIP(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图像。

1.2.2 图像分析 经过多平面重组后得到相关图像,这些图像皆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与分析,并对肠梗阻病因进行诊断,若有意见分歧则进一步协商直到达成一致。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行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6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后,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高达90.70%,具体的病因诊断分析如下。

2.1 肠道本身病变

本次研究有肠道本身病变性梗阻患者100例,诊断符合率为92.00%(92/100),其中包括肿瘤74例、血肿2例、感染性病变20例及Crohn病4例。74例肿瘤中,肠道原发或者继发性肿瘤70例,诊断显示肠壁的增厚,而管腔比较狭窄,局部可见软组织肿块的形成(见图1),剩余4例因为肿块过小故而漏诊;十二指肠肠壁血肿造成的肠梗阻2例,诊断显示管壁增厚而密度增高;感染性病变造成的肠梗阻20例,诊断显示肠壁水肿且管腔狭窄;Crohn病4例导致的肠梗阻是经过病理证实的,诊断检查并未发现,病理诊断显示肠管壁增厚且狭窄,同时出现不均匀强化。

2.2 肠腔内病变

本次研究有38例肠腔内病变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4.70%(36/38),包括23例粪石患者、10例胆结石患者及5例异物患者。23例粪石患者中,CT确诊21例,可见梗阻移行带内混杂有高密度影,呈现一种“筛孔样”,同时含有少量的气体;10例胆结石患者诊断显示为梗阻移行带内可见圆形较高密度影,而原胆囊结石消失,胆囊出现空虚,而胆管内有少量的气体(详见图1a与1b所示);5例异物患者中,经CT诊断显示不同异物显示不同程度梗阻,而且阴性异物很难发现。

2.3 肠道外病变

本次研究有78例肠道外病变患者,诊断符合率87.20%(68/78),包括20例粘连患者、10例肠外肿瘤患者、4例腹茧症患者、17例腹内外疝患者、11例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患者、12例肠扭转患者、4例原发性肠套叠患者。20例粘连患者,CT诊断发现16例,剩余4例未发现;10例肠外肿瘤患者,诊断显示压迫推压肠管导致了肠腔变窄;4例腹茧症患者,诊断显示周围纤维包括部分或者全部小肠;17例腹内外疝患者诊断可见腹股沟疝嵌顿(图3)。11例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患者,其中可见10例患者血管内充盈缺损;12例肠扭转患者,诊断均能发现旋转中心呈“漩涡征”(图4);4例原发性肠套叠患者,诊断显示在垂直套叠处的肠管图像呈现一种“同心圆征”。

3 讨论

为了制定出更为有效与合理的肠梗阻治疗方案,那么就应明确作出肠梗阻病因诊断[3]。近几年,16层与64层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迅速的成像技术在胃肠道的诊断中应用优势越来越明显[4]。本文就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显示其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总计研究216例肠梗阻患者,经过诊断后显示: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高达90.70%,其中有78例肠道外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7.20%,有100例肠道本身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2.00%,有38例肠腔内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4.70%。可见,本次研究诊断符合率高达90%以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就目前来看,我院已经将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在了临床诊断中,尤其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应用效果十分明显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加上薄层扫面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这样就能通过矢状位、冠状位及任意位置的旋转来进行病变的全面与仔细观察,从而有着清楚、直观及定位准确的优点[5]。在本次研究中MPR皆采用1.0 mm薄层图像进行重组,有着各向同性的特点,使得肠梗阻病因诊断更为准确,确诊率能达到90%以上,这与有关文献[6]之间的报告有着相同之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的是,由于肠梗阻自身病变特点,尤其是粘连性较多的部位梗阻,比如说积液明显、肠管积气及肠管重叠等,这些情况下采用MPR无法准确诊断梗阻部位,这便对诊断产生了影响,但是相信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中,一定会找到应对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高涛.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65-66.

[2] 杜锋.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29):64-66.

[3] 纪建松,王祖飞,赵中伟,等.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7):3359-3362.

[4] 吴志刚,黄莉,庞英泽,等.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胃肠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7):167.

[5] Merlin,A,Soyer,P,Boudiaf,M et al.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 in adult patients: 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 features[J].European radiology,2008,18(8):1587-1595.

[6] 孙东辉,张继扬,万业达,等.多层螺旋CT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7):980-982.

(收稿日期:201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