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科学解构段落提升思维能力——略论思维导图在第二学段段落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投稿首席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66次
  • 评分4
  • 65
  • 0

段落既反映语言、思维的特点,又反映篇章结构的特点。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这句话给予段落教学较为全面的评价,既扼要概括了段落教学的内容,又点明了它的重要性。然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实验稿到2011年版,都对段落教学一度淡化甚至丢弃,导致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针对第二学段段落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认为段落教学应更多地指向内在的“微结构”。所谓“微结构”,就是着眼于语文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或某项教学内容的细致设计,重视对思维过程的展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将隐性的“微结构”予以显性化,提高段落教学的有效性呢?利用“思维导图”无疑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教学方式,它能深入解构段落,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段落教学的效率。

一、“图”解大意,理清脉络

如何提升段落教学的实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段落概念。思维导图能将隐性的段落概念以显性化呈现,帮助第二学段的学生对段落有初步的了解。那么要建立段落概念,首先就要读懂段落内容,理清段落中句子的脉络。

(一)“图”显内容,了解段落大意

思维导图清晰的条理性,能直观地显现段落各部分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对段落的构件进行分析、判断、整合,读懂段落内容,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每个句子的意思,明晰句子之间的关系后,完成思维导图,并进行如下教学。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思维导图,用“因为……所以……”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吗?

生: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高低不平,所以海水瑰丽无比,相互交错。

师:能把原因和结果换一下来说说吗?

生:西沙群岛的海水之所以瑰丽无比、相互交错,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

用一个词概括句子的意思是学生二年级时就已掌握的能力,教师将三个词构成一幅思维导图,学生瞬间明晰了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串联句子意思,概括成段落大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读懂了段落内容,同时在“因果”顺序的转变中提升了思维和语言的能力。

(二)“图”现语序,梳理段落脉络

段落中句子的排列是有一定规范与顺序的。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基础,不能机械地去讲解段落中句子的排序。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语序清楚地显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整理排列,体会段落表达的规范,更好地梳理段落的脉络。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第三自然段,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展开了如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用一个词语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干吗埋打到村子离开村子躲避东西不能带走妈妈埋箱子科利亚埋木匣)

出示鱼骨图框架:

师:请大家把刚才咱们概括的这些词语贴到这张框架图中。

(学生在学习单中完成后,投影展示交流)

师: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填呢?能不能把这几句话的顺序打乱呢?

生:不能,因为法西斯快打到村子了,所以他们才要离开村子躲避。

生:因为要离开村子躲避,东西不能带走,所以妈妈才埋箱子。

生:科利亚看到妈妈埋箱子,所以也要埋木匣。

师:你看,作者写的时候多有条理啊,现在你能借助这张图来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吗?

(学生自由说后进行交流)

段落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段落内容,更要发现段落的脉络,发现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排列关系。上述教学片段中,在学生理解段落中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词语填入“鱼骨图”中;再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发现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借助“鱼骨图”进行这样的思维和语言训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段落中句子的规范、有序表达,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图”理结构,明晰关系

在建立段落概念的基础上理清段落结构,是段落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来凸显段落结构,能清晰地呈现句子关系,让学生在形象的图式中把握段落结构。

(一)“图”释段落中句子的关系

段落内部句子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借助思维导图,可将段落内部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明晰段落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思维导图(见右图)。

在思维导图的参与下,笔者就这段话的教学作了如下设计。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标上序号,想想每句话写了什么。

(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

生(齐答):7句话。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想想这句话写了什么。

(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交流后,请学生将关键词写在卡片上,并贴到黑板上)

师:这7句话是怎样连在一起变成一段话的呢?我画了一张结构图,你们看——(出示段落结构图)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再默读这个自然段,想想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每句话的序号填入合适的方框中。

(生默读,完成结构图后展示交流,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第2~6句都是围绕第1句话写的)

师: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句句话连成一段话的。下面老师跟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我读总起句,同学们读后面的句子。

句子组成段落,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句子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这一隐性的内在关系,才能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段的概念,发现构段的规律。

上述片段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串联段落中的7个句子,将句子之间的隐性关系显性化,了解总分段落的构段方式,让学生站在“段”的高度理解文本,发现语言的秘妙。

(二)“图”示段落之间的关系

不仅段落中句子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段落之间也是如此。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提升阅读能力,更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笔者针对课文第2~5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设计了这样的思维导图:

结合上述思维导图,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课文介绍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呢?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在介绍?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和昆明湖的景色,分别是第2~5自然段在写。

(课件出示结构图)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把相应的自然段序号填入结构图相应的空格中。

(生自由填写后进行交流)

师:作者写的这几个景点能否交换顺序进行介绍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生自由读,交流第2~5自然段中表示方位顺序的句子)

师:是啊,作者就是这样移步换景,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进行介绍,非常有条理。下面老师跟大家合作着来读一读,我来读表示方位顺序的这些句子,同学们来读具体介绍的语句。

(师生合作读)

一张思维导图将课文第2~5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图及文,学生很快厘清了段落之间的承接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学生明晰了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图”助积累,强化运用

由读到写,实现语言的转化,提升表达能力.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运用思维导图,就能创设积累语言的平台,为有效实践和运用段落铺设台阶。

(一)“图”佐段落积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思维导图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文本的语言直观而有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能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又能帮助学生快速积累语言。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第一自然段,笔者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自然段结构,读懂自然段内容,接着就围绕思维导图,设计了积累语言的环节。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这张思维导图,向大家介绍一下不同的花不同的开放时间。

出示思维导图:

(生借助思维导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下面老师把图中的词语拿掉了,你还会背吗?

(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这张图记在心里了,谁能把这些词语再贴回图里去?

(生上台将词语贴回导图中)

师:让我们看着图,一起来背诵第一自然段。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了四个层次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思维导图厘清自然段结构,读懂自然段内容;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三层次,拿掉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将导图转化为“脑图”,学会记忆的方法;第四层次,让学生将词语再次贴回导图中,教给学生绘制导图的方法。

在思维导图的参与下,学生不仅积累了文本语言,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达到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二)“图”促段落仿写

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写段落是我们教学段落的最终目的。教材中的典型段落,就是学生练习写段的好材料。教师既要有一双能捕捉文本典型段落的“慧眼”,又要有一颗能借助思维导图显现段落结构特点的“慧心”,并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在迁移运用语言的同时,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段落,完成如下思维导图。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该段的结构和写法,写一写课前观察过的绿豆芽。

师:大家看,作者就是从位置、形状、数量、颜色四个方面有序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下面,让我们学着这样的方法也来写一写课前咱们观察过的绿豆芽。先把这张图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补充完思维导图后,学生自由写段,写完后交流)

教学中,教师发现该段从四个方面有序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首先让学生阅读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并找出相关语句。学生交流后绘制思维导图,明确段落结构和作者描写的四个方面;接着迁移课外,为学生搭建实践和运用语言的平台。教师通过让学生补充思维导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努力使“思维导图”成为学生的“学习导图”,将导图植入学生的心田。有了思维导图的全面介入,学生对这类段落描写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表达段落的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

思维导图是实施段落显性化教学的有效手段。经过长期扎实的训练,它既能帮助学生读懂段落内容,又能直观展现段落关系,还能促进段落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协同发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3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