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三方面拓展,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 投稿phil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08次
  • 评分4
  • 13
  • 0

江苏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224500) 张黎黎

谁都知道,语文教学需要语文味儿,语文课堂要教“语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却在教“课文”。在他们的意识中,课文就是语文。其实,“课文”与“语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文也就是教材中二十几篇而已,而语文的内涵与外延则更为丰富,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文到生活,从阅读到文化等。凡是用语言概括的,用文字书写的,简而言之,都是语文。其实,编者也试图让教材立体化、课文语文化。然而,大多一线教师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毕竟受知识、地域以及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围绕课文而教,结果自然把语文越教越窄,导致学生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对一线教师来说,要让教课文真正成为教成语文,最重要的是方向、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三方面的拓展:拓展生活、拓展文化、拓展阅读,从而丰富课文的内涵,拓宽课文的外延,从而让课文与语文对接,实现教材语文化的最终目的。

一、拓展生活,拓宽课文的外延

课文只是语文的一部分,生活才是语文的全部。其实,编者也注意到了这点。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老师,您好!》对应的时间点就是9月10日教师节,第二课《但愿人长久》对应的是中秋节。然而,教材由于容量有限,再加上地区有别,沟通生活往往只能点到为止,根本不可能包含所有内容。因而,这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搭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请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几朵杏花开与第一朵杏花开有什么区别?

生1:数量上不同。几朵杏花是几朵,而第一朵杏花只有一朵。

生2:时间上可能有区别,几朵杏花开与第一朵杏花开可能误差一到两天。

师:对!这很好!时间上可能有误差,但是就这一两天时间,竺可桢都不肯记载,宁愿第二年重新去观察。从这可以看出竺可桢什么精神呢?

生:严谨认真。

师:是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竺可桢能在科学上取得成就,就在于他平时认真观察生活。而我们平时没有话写,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观察生活……

生活就是教材。我们不但要学有字的教材,更需要学习无字的教材。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学生从教材引向生活,这才是教材编者真正的意图。

二、拓展文化,丰富课文内涵

从严格意义上讲,语文也属于文化的范畴。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往往停留在字词句的教学上,忽略了语文的文化内涵。这样让语文失去韵味,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材编者也想到了文化的熏陶,因而在教材中适当安排了与文化有关的课文。比如,《但愿人长久》涉及的就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元日》写的是春节。因此,教师需要有拓展的意识,以课文为点,延伸到文化,让课文成为文化,搭建平台。比如,在《元日》这一课中,笔者这样教学:

师:这一首诗是写什么节日呀?

生:春节。

师:那诗中写了哪些风俗呢?

生:饮酒、换桃符、放鞭炮。

……

师:是呀,在宋朝过新年,就有这么多的风俗。那现在呢,各位好好想想:我们现在春节做什么呢。

生:穿新衣服、贴春联、大人给小孩压岁钱。

……

围绕文化这一命题,由点到面,由课文到文化,一方面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另一方面则传承了优秀的文化,这很关键。这需要教师要有文化意识,把自己当作是文化的布道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

三、拓展阅读,增加文本的厚度

语文离开了阅读,在某种意义上讲,就相当于鱼离开了水一样。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课内阅读的附属品。这种把课内与课外阅读对立起来,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把课文真正教成语文,最为根本的就是寻找课文的支点,把课内与课外沟通起来。比如,《三顾茅庐》这一课,有位教师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学了《三顾茅庐》这一课,我们了解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与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除此之外,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刘备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是怎么样的。

生2:刘备说: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我想问:在这以后,诸葛亮究竟做了那些事?是不是言过其实了?

……

师:你们这些想法都很好!读书须生疑。你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问老师,而是认认真真地看一下《三国演义》。真的,等你们看过后,我们再交流,也许你们理解会更加深刻。

这一环节的教学,从课文《三顾茅庐》到名著《三国演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其实,这也是编者的意图。教师需要做的是无限放大这种意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如果教师再进一步跟进,采取一些后续的措施,比如,组织读书交流会,讲故事等,那学生的这种兴趣就会持续,把“课文”教成“语文”的目标也进了一步。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道理谁都懂,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方法和路径。三个方面的拓展就是一种最好的思路,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有魅力。

(责编 韦 雄)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