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普及急救知识对大学生实践意义的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29
  • 阅读量281次
  • 评分0
  • 0
  • 0

  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人人都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如果是本人没有危险,没有疾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机会会面临危急而突然出现的状况,必要时自己利用自己的学识尽量帮助那些处在危险的他人,尽可能的让别人脱离危险。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时代,人人都需要更多的关心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我们靠自己力气能够做到的事。因此,学习并运用一些抢救理论及技能确实是件非常紧要而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人都希望学到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日常简单的护理方法。当突发意外情况在自己身边发生时,可以用自己的急救常识,运用有用的施救方法,帮助自己和周围的人脱离危险。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为4-6min内。所以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对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面向非医学专科及在校大学生开设《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基本急救技能,含有心肺脑复苏、创伤的抢救四大技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赶上一些意外灾害事故(如车祸、地震、火灾等)后的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大部分高校没有开展对大学生的急救技能培训。即使已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的高校大部分缺乏有关教师,培训的方面比较少,没有一致的教材,培训内容不准确、不规范,而且学习的学生比较少。这是大学生急救技能弱的主要原因。高校学生对一些突发事件抢救能力培训机会少,培训的不够规范、不够精确,因此高校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少之又少。高校对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缺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为什么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没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呢,主要是缺少培训的一些费用、缺少相应培训师资与统一教材。抢救技能培训师资、教授模式和高校的重视水平对大学生规范掌握抢救技术的程度影响显著。高校学生对抢救的一些能力需求和对抢救的兴趣程度高,但愿意抢救的意愿少。施救意愿低下主要原因是急救技能掌握不够,施救信心不足所致。


  高校需要尽快成立急救技能培训审核评价体系,在短期内能够明显提高高校学生的对突发事件的抢救知识和技术。普及急救知识的教学模式的思路是设计常用急救知识课程大纲及内容,讲授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急救实践活动或者竞赛。通过此项研究,以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急救技能和知识,为培育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杰出高校学生而打定基础。


  当前,急救知识集中授课和培训仍然是目前生活的紧要事件,它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一项本领。在我校设计”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大纲及内容,开设”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公选课;组织学生参加常见急救知识及技术的大赛或者活动。学校把急救知识编入教学计划中,组织专业人员教授。这样能够依靠高校力量调动高校内和高校外,讲授与实际练习,在校师生各个方面积极性,高质量地落实教学使命。教学场地既有理论课教室又有实践课操场。总的上课量要在20个课时以上,知识讲授与实际操作按照1:4配置。教授者有学校的校医,又有被聘请的校外专家。我校还开展一些大学生急救知识方面的讲座。保持每个月举办一次,主要讲授常见急危重症疾病和各种意外灾害事故的特点,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治疗、理论知识和防止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措施。


  我校学生掌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理论和技能,一方面可以保护本人,另一方面也能挽救他人。一旦掌握,终生受益。用意在普及最根本的抢救理论,传授最根本抢救技能,融理论于实际操作中,从最根本的呼喊救助开始,到最普遍的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再到各项专业的处理;从经常急救重症的对付,到各种特殊事故危害的处置,再到各种各样意外灾害的救助;学习抢救理论及技能的最终目的是熟练准确的掌握操作急救技术。因此,课前准备、课上学习与课后考核都应体现动手的实践性而不是动脑的理论性。在上课前应当充分准备实际操作的用物,如急救摸拟人、急救包、止血绷带、小夹板等。在课题上,假设一个情节,学一个学生扮演患者,其他几个同学对这个患者进行抢救。老师在同学们完成操作后对同学进行指导和总结。这样容易把在大学生学习急救理论技能知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暴露出来,也会使教授有了很强的针对性、效率性和操作性。


  集中练习阶段。由各个专业负责安排时间,医学护理系供给抢救练习用的医用绷带、急救包、止血带、小夹板、纱布等医用器具,由学校统一组织志愿者集合操练,一方面从中选择杰出者参加比赛,另一方面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收到影响,起到大学生对急救常识、急救技能技术再传播的作用。


  学校在教课的过程中教授学生两个特殊的技能,一:设计”急救知识的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急救操作能力。二、指导学生学习,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够对遇到的紧急情况,做出急救处理。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对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及其影响原因的调查,掌握高校学生急救理论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訓的状况、培训的成效、实施抢救的意愿及其影响原因,尤其是阻碍原因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展开、完善高校学生抢救技术培训的有关战略建议,以进一步扩展对高校学生抢救技术培训的广度与深度。并增设《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公选课;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实践考核,同时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公选课学生进行调研,比较和分析学习前、后阶段的选修课课程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分数。


  高校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调整,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也相应有所调整。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更为强调所学专业技术、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和急危重症和意外灾害事故的处理应变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获取抢救理论和技能的来源主要是报刊、书本、科普宣传、电视广播等,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抢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这些零星知识在脑子里尚未构成体系,这样的话就很难在遇见急危重症的情况的时候付诸于实践。最后,加强对现代高校学生抢救理论及技能的普及教育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高校学生这一方面的理论和能力,为培育21世纪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杰出高校学生而打定基础。


  作者:胡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