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语文课改要远离“浮躁”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8
  • 阅读量333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教师的教学个性折射出的是教学风格,教师教学的大气、灵气也只有在教学风格中方可得以彰显。但是在我们的中小学中,有的保守的行政干預影响了教学的改革。有的学校领导从外地学习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本校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改;合作与探究


  近年来,课程改革之风吹遍校园,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为课改付出了有效的努力,使得语文课堂由原来枯燥的应对高考的教学,走向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文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论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并分析这四个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勉。


  问题一: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如今,我们倡导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但是依然有不少教师是为了教而设计教,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以教师的“解读”牵动甚至替代学生的“解读”。


  策略:


  1、从主体性出发解读教材,备好课。“语文课程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自我思考的过程,即‘我思’的过程。”(吴亮奎《问题与反思:走向课改深处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教学主体性的最好的表现就是“我思”。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通过精心备课,思考并研究编者的意图,思考并研究教材的变化,思考并对教材精心的“加工”(建构教材结构体系,把教材呈现的死知识变为可操作的活知识)。


  2、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3、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要及时“充电”,加强知识储备,开发课程新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时代“活水”。


  问题二:如何进行课堂评学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分为评“教”和评“学”两部分,评“教”为评价教师,评“学”则为评价学生。在语文课堂评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过分地赏识,无端地拔高,引来学生一片“哦——”声。教师不是从问题本身出发,而是从学生心理感受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有的语文教师评价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常采用儿童话的语言:“你真棒”!弄得学生都不好意思回答问题。长此下去,学生对问题不能作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策略: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


  在“评学”问题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不能“独霸话语权”。在课堂评学时,教师是主要的评价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除教师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主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2、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采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纠正学生有失偏颇的地方。评价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评分或等级、评语等。


  问题三:如何体现合作与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的四个基本理念中:其中一个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生搬硬套,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让学生去“合作、探究”,简单、刻板地采用教学方式,而不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策略:


  1、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努力构建多元化、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等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个人意义和价值”。


  2、没有任何一种语文教学模式能完全实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课,只要我们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智慧,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而非生硬地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搬进每一堂课。


  问题四:如何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折射出的是教学风格,教师教学的大气、灵气也只有在教学风格中方可得以彰显。但是在我们的中小学中,有的保守的行政干预影响了教学的改革。有的学校领导从外地学习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本校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的学校采用教师“接对子”的形式来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但有部分教师一味采取“拿来主义”,使用指导教师的教案、采用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利于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


  策略:


  1、语文教师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努力使自己拥有多元的知识结构,锤炼语文教学基本功。


  2、明确自身优势,确定自身发展方向;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形成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养成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发现优点——形成优势——树立特长——养成风格。在教学过程中,点滴的、临时的、随意的,展示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些优点,它们可能并不稳定。有位学者说:“当我们发现这些优点,将它们明确地呈现出来,并且试图为其寻找理由和依据以后,教师的行为就会受到正强化,他们就会开始自我反思,并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去创设类似的教学情境,展示相似的教学机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这位老师身上就可能形成了一种教学的优势。教学优势与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的结合会为这位教师慢慢建立起其一领域的教学特长。而这种特长的延伸、渗透和泛化就会逐渐养成他(或她)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由此,教学风格只能是在教师原有知识基础、个人素养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获得的一种“自然的生长”。


  作者:项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