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家庭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构建学本课堂,提高活动效率

  • 投稿diba
  • 更新时间2017-11-05
  • 阅读量806次
  • 评分4
  • 63
  • 0
浙江省温州城市大学附属小学(瑶溪一小) 柯丽妩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都显得无比重要。因此,笔者认真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标准,探讨教师指导学本课堂具体操作从而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本课堂。

【关键词】学本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新一轮的深化课程改革关注“学本课堂”。为了揭开课程改革的神秘面纱,结合平时的综合实践课程研训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活动,针对小学“学本课堂”中的教师指导,笔者作了认真的思考,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综合实践课程学本课堂的具体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一)重视教师指导的预设与探索

为了探索预设与生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可操作性,课任老师采用诸多方法,比如:让学生自主选课,创设情景,要求学生提问题,然后分类问题而总结课题,随时准备许多课题,让学生选择、说选题理由。

课例1《我的理想》主题活动课

面对六年级学生对毕业前的准备和升学的理想相当模糊,就确定主题《我的理想》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一次的起始课,课堂预设如下:

1.谈话,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怎么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能提出主要的要求吗?(你准备怎么去了解?)

2.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

(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关于理想,你想知道些什么啊?

(2)让学生交流,然后开始选择题目

①理想的认识调查

②我的理想的认识调查

③同学们的理想类型调查

④我的理想与生活的关系研究

3.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

(1)观察法。在组织调查目的的指导下进行,需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2)访谈法。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采用对话,讨论等面对面的交往方式。

4.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

5.交流表格,修改表格

经历了上次的教学思索,在六(2)班重新开始了这样的教学预设:

1.情景创设:以《飞得更高》的舞蹈引导学生讨论

2.个人思考:发给学生大张的纸条让他们写选择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转化为主题活动的研究课题

3.范例指导:问题转化为课题

4.小组讨论:确定小组喜欢的研究课题

由于改变了导入情景的指导,学生的选题思维就改变了,虽然情景内容范围缩小了,可研究的深度加深了。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题指导确实很重要,不同的情景指导,就会有不同的活动主题,生成的活动主题确实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确实要考虑深度和广度,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收获。后来,我们就顺应学生的意向,确定了《我的理想我做主》活动主题,生成了他们自己喜欢的小课题;这样,我们就不用老是困惑于没有研究课题,也不用逼着学生完成所谓的作业,相反,只有是学生自己愿意做的,他们就会做。后来,成果展示会上,许多学生亮出了他们的十字绣作品,关于理想的概念解读的PPT,关于理想认识的调查报告等等,很让人欣慰。

所以,预设和生成活动主题,我们老师要考虑的是大范围的规划,然后,选择的情景引导要具体细化,总体方向要明确,这样学生才会提炼更值得研究的小课题,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综合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妙招

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工作,尽管我们教师平时都清楚,但总是不满意学生表现,有这样那样的埋怨,这有用吗?该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做到安静听讲,认真思考呢?我反思几点,也尝试了一些做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尝试一:先行,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教学目标

对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2大领域:非指定性领域和指定性领域;非指定性领域结合传统节日,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数学节,学校的传统教学周,开放周,听课周等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指定性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比如,我们在制订课时教学计划时,要让学生懂得该怎么制订容易操作,怎样分工合作能做好。目标确定就要3点: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得先讲究实践,然后在实践中体验,从体验中提升理论,形成了由教师辅助指导、学生主体活动的课程体系;也变成“实践——理论——再实践”良性循环发展的一门课程。

2.尝试二:居中,理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思路

课堂中,讲究的是素材的呈现、方法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我们必须要理解,素材的呈现要真实、有说服力;方法的指导要具体,可操作性强。成果的展示应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童趣。同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比如,对三四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制作开始,了解制作的材料、制作方法、制作的用途和社会推广效益等等慢慢地开展探究活动,选定可以操作的课题,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要针对他们发现的问题,给予分析,梳理,提炼出可以研究的课题,然后,教给他们研究的各种方法,理清施行方法的系列性的环节,让学生懂得,只有学会了分工合作,才能很好地办好一件事。对六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以他们足够多的素材,要求他们从素材中自己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从而形成研究性学习氛围。课堂思路应该是“发现问题——实践方法操作——得出结论——汇报反馈”流程。

3.尝试三:完美,提倡展示成果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们的学生很会表现,也懂得展示成果可采用多种形式,但他们如何应用已有的知识,综合表现,还不是很强,需要老师引领。比如,一次“我的教室我设计”这样的主题展示会上,有的学生用设计图展示,有的小组用作业本展示,有的用照片做成课件展示……课堂非常安静,追究原因,主要是给予展示前的充分准备。开始,老师给学生准备了统一的评价表,指导他们先整理资料,呈现自己做过的事,然后,小组合作表演自己小组特色的成果。教师逐步地解剖过程,使问题简单化,学生就容易接受,不会混乱,也自然安静了。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预设与生成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对学生的指导,更是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有机地结合实情才能确定更有价值的小课题研究,才能很顺利地实施。只有我们教师因地制宜地设置“陷阱”,学生才会心甘情愿掉进去。

参考文献

[1]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0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施经验汇编[N].2008.10

[3]浙江省教育厅.综合实践活动网络[M].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