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27次
  • 评分4
  • 91
  • 0

广西贺州平桂区沙田镇民田小学(542800) 吴春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不但是培养学生智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而且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类型多种多样,我认为以下几种类型较好。

一、以数学史来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目前,小学课程改革中,对“创设情境”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数学史能为“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史料,以数学史知识进行新课引入,既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如学习“时分秒”时,先呈现古代的计时工具“刻漏”,然后对学生讲述“刻漏”的由来,以及它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先人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才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计时工具“钟表”。

二、将数学史融入数学综合实践课,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结合教材内容,将数学史融进综合实践课中,让学生去领略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同时,把数学的丰富和神奇,交给学生去研究和探索,不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如四年级下册的一道题:埃及金字塔的塔基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包含了一个“节约”的数学原理,这是为什么呢?老师不断启发学生,提出疑问:正四边形消耗材料最少,为什么?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请教亲人朋友、上网查询等方式,积极寻找答案,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汇聚了许多数学史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比较古今算法,训练思维,激发兴趣

一些数学问题的古代算法,随着数学的发展,现在已出现更简单的算法,但是,古代算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值得学生学习。而且在古代算法的知识中,很多是小学生能理解的,这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如四年级下册的密铺知识,为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正六边形消耗材料最少?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体会到“小小蜂房的学问”,拉马尔、马克劳林等数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老师可向学生讲述一些符合小学生知识层次的古代方法,还可以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用小学知识研究“蜂房”的方法。通过古今算法的比较,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兴趣。

四、古法新用,注重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炼、改造数学的一些古代算法,并进行升华,重现古人对这些数学知识的探索历程,也可以让学生用古代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数学的新问题,重视创新意识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在教“圆柱体积”的时候,引入阿基米德的圆柱容球定理,这是阿基米德在他众多的科学发现中最为得意的一个,因此在他的墓碑上铭刻了“圆柱容球”这一图案。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球的体积,借此可以将题目适当地变换一下:圆和正方形的面积之比是否为一个定值呢?(如右上图所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他们的面积之比为π/4。这样通过对数学史的改造和升华,重演古人对这些内容的探索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将数学史融入复习课,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史的内容安排较少,一般都是在教完某个小节的内容后出现的,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没有把这些内容当做数学知识来教。有的老师根本完全忽略,从没有真正带领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从而没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其实,在小学数学的小节复习课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既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古代计数法、古代除法的试商方法、《九章算术》中的鸡兔同笼、古代圆柱等,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这些古代的科学家们杰出的成就,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感和爱国热情。

六、利用数学史进行课后拓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把古典数学问题融入数学课后拓展作业,恰当地利用数学史知识进行结尾,更是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如讲到圆周率时,布置的课后作业为“了解π的产生历程”。学生从中获知:我国南北朝有位数学家祖冲之,“圆周率的精密计算”是他的重要成果。过去“圆周率”一直算得不精确,祖冲之下决心攻破它,那时,没有计算机,只是用算筹(小竹棍)计算。祖冲之不管白天黑夜,不断地摆这些算筹(小竹棍),最终算出“圆周率”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π的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一千多年后,欧洲数学家奥托才算出这个数值。因此,我们有时把“圆周率”叫为“祖率”,以此纪念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用计算机计算π的值首次突破了千位数是1949年,后来巨型计算机计算π的值突破了10亿位数大关,随着计算机的发展,π值的精密计算记录不断地创新。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