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数学课上出“文化味”

  • 投稿白熊
  • 更新时间2016-02-22
  • 阅读量324次
  • 评分4
  • 51
  • 0
   打开现行的小学数学课本,笔者发现,在每一章节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你知道吗”“数学游戏”“阅读材料”等课外阅读材料。在这里,学生将会阅读到例题里所没有的,有关数的来源、古人的计数方法、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而课堂教学涉及不到的数学问题的解释、有趣的数学游戏及各种不同于课本例题的数学方法及策略等,这些恰好适应了新课标的修订要求: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可见,数学文化对人的发展很重要。 
   一、选择合适内容,渗透数学文化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而不至于变成单调、枯燥的一味锻炼思维的“体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向学生适当渗透,让课堂具有“文化味”。 
   教学四年级上学期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们感觉计算题非常单调、枯燥,懒得动笔笔算,就算是笔算了,在进位时也经常会出错,丢三落四,总是忘记进位,计算结果自然也变得五花八门。面对现在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老师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以促使学生尽量少出错。教师都会强调让孩子每次将进位写在显眼的位置,可是总是有部分学生习惯了懒得写,导致计算正确率提高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笔者在这节课中,就尝试使用了课本中的课外阅读P57“你知道吗”的格子乘法引导孩子尝试另辟新途径,因它比较简单易行,不容易因进位而导致计算错误。学生对这种 “铺地锦”的方法,既感到新奇,又觉得好玩,这样通过自学,利用小方格本,在玩乐中,不但学会了格子乘法的方法,而且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速度也得到提高,正确率也明显提高。 
   二、选择合适时机,渗透数学文化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数学文化的渗透要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合适时机,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受数学文化的渗透。。 
   教学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我选用了课外阅读的材料——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我们知道,很多学生的几何题,往往学得不好,主要在于想象力不够好,懒得动手操作。为了让孩子们发现动手操作后自己的伟大发现所带来的成功感,我在课堂中首先利用人教版四上P77的课外数学游戏,给孩子们变了一个魔术——做了一条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它只有一个面(表面),和一个边界,非常兴奋。个个动手将长方形纸条像变魔术一样的粘贴、扭转、剪拼,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享受发现结果的美妙。这样的游戏设计首先顺应了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产生探究精神,然后在玩的过程中对它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最后的惊奇发现,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望,从而激起了学生们喜欢数学,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欲望,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同时接受了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选择合适手段,渗透数学文化 
   对于数学,绝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严格、抽象,单调、枯燥。传统的教育,长期应试的影响,考核评价标准的不完全实施,导致我们的数学教育依然存着某些误区:数学课堂中,解题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数学,是很多老师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课本内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外游戏等一概不理、不闻、不问,甚至于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看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与精力。 
   其实,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文化,通过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让学生眼前发亮。另外,数学文化不但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书本上,还存于我们人类的身体里。我们都知道,江苏张齐华老师非常喜欢研究数学文化,他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研究数学文化的精髓,并能够把它带入到数学课堂中,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及数学文化的魅力地体验。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这节课中,张老师先是出示自己的周岁照片,其中头占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再出示自己现在照片,其中头占整个身体的七分之一;最后抛出问题:现在你们都是十岁左右,你们的头占整个身体的几分之几呢?这个问题稀奇而又刺激。“身体里的分数”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大开眼界,对自己的身体也充满了好奇,对数学的无处不在深感惊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也不会为快下课了而着急,而是不但想知道自己的头占整个身体的几分之几,而且还想知道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比例和分数。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产生的学习欲望,激励着学生不断向科学高峰攀登,不断博览群书,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