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机电毕业论文范文,机电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东平县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调研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7-11-01
  • 阅读量1063次
  • 评分4
  • 19
  • 0
周 正 马晓栋 周长兴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对于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近期,东平县农机局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农机购置补贴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加速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遏制了耕地抛荒现象。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推广新型农机具,能有效遏制耕地抛荒现象的发生,为农村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节省了生产成本。现实和实践证明,农机作业可以减少耕作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产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小麦生产为例,按时价计算:人力畜力耕田180元/亩,播种20元/亩,收割100元/亩,人畜力耕、种、收合计300元/亩;机械作业旋耕60元/亩,播种15元/亩,机收65元/亩,机械化耕、种、收合计140元/亩。两相比较,机械化作业每亩可节省生产成本160元。同时,据老农机大户介绍,机械作业、秸秆还田,亩产量可比人工作业增产40至50公斤左右。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如沙河站镇董堂村唐先雷,拥有各类大型机具17台套,承包、流转土地350余亩,利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实行播、种、收、田间管理一条龙作业,三夏、三秋在完成自家农田作业的同时,到周边乡镇村庄开展有偿服务,既方便了群众,个人又得到了实惠,是我县第一家注册家庭农场的农机大户。新湖镇宝玉农机合作社立足本地实际,不断开阔视野,在农机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农机具由原来的15台套发展到49台套,其它机具98台套,社员户数达352户,比原来增加342户,他们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积极发展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充分利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今年三夏,采用免耕播种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1287斤,比普通播种小麦亩产增加116斤,增收127.6元/亩。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人均年创劳务收入1.5万元左右。

二、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部分机具价格偏高。虽然国家对农机具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由于新型、大型机具的价格居高不下,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购机款对普通农户确实比较吃力,加之农机动力和机具配套比低,几十万的动力机械每年利用率仅有短短的二三十天,不利于大型机具广泛推广。

2.机具使用存在问题。部分机手是初次接触和使用新型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重使用、不调整、轻保养的问题,因操作不熟练导致的小毛病不会修、针对种植模式的不同作业间隙不会调,作业后的班次保养和机具入库后的保养不到位,这都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共同搞好技术服务。部分机具也确实存在产品质量欠佳,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

3.农机推广经费短缺。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要求从政策宣传、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示范演示、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方便和服务,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因农机补贴没有配套费用,而单位经费有限,人力不足,给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基础设施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机耕道数量少,路况差。近几年来,虽然通过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部分机耕道有所修缮,但大部分仍达不到使用大型机械化质量要求和群众需求。机械化的推广使用还受到农作物品种不同、收获时节不一致、部分丘块面积小、田埂过高等因素的制约。

三、几点建议

1.售授结合,加强农机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农机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直接收益。有些农机户由于技术不到位,机具操作故障频繁发生、经营入不敷出甚至亏本。用农机手自己的话讲是学会操作容易,熟练操作困难。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机户的管理培训工作,各经销商要在销售的基础上联合生产厂家教会农机手熟练使用农机、简单调整农机、正确保养农机,农机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新型农机具的使用培训,提高农机户的服务水平。

2.因地制宜,适当增加农机具补贴种类。各地自然条件、土地耕作条件不同,对农机的需求品种和类型各不相同。建议今后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在实行全国、全省统一目录的同时,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给各县市区自行支配,用于补贴具有地方特色的机具,以适应不同地域的农民的特殊需求。

3.多方联动,逐步加强监管督查。对纳入补贴目录的农机产品,生产厂家、经销企业要与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做出质量价格承诺,搞好售后服务。针对某些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配合质监、工商和农机投诉部门逐步建立制约监督机制,督促生产厂家生产质优价廉性能优越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对补贴落实情况和受补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严厉打击乱涨价和欺诈行为,切实保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

4.落实地方配套补贴资金。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省、市、县要设置一定比例的补贴配套资金,用于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

5.建立农机作业补贴机制。本着“多作业多补贴,多机多补,无机不补”的原则,根据农机实际作业量,按照规模化作业比例核定补贴额,直接补给农机户和从事农机田间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

6.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有序流转机制,确保流转土地长期、整体运转经营有效,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增加土地平整度,合并小型机耕道路,逐步使土地面积趋于大田化、作物种植区域化、机耕道路合理化,进而达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