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探究学习课堂的思考

  • 投稿ido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81次
  • 评分4
  • 61
  • 0

◆重庆文理学院数学与财经学院 王思义

【摘 要】新课标理念下,探究学习被广大教师关注。由于探究学习课堂对教师的备课、把控课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标;探究学习;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100-02

新课标强调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形成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整理分析;验证假设,形成解释;组织结论,展示交流;评价结果,反思过程。当下,由于探究学习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还处在教师自我摸索阶段,所以探究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式的确定

新课标推行之后,探究学习被广泛关注,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上出现了绝对化,认为整个教学方式应改为探究型,完全放弃原有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后,由于没有对探究学习很好的组织,而导致学生上课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一味否定探究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在开学初期定制好本学期哪些课题可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过一定的努力探究,思考得出新的知识、结论,以此来完善先前的知识结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研究、探索的能力,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完成探究工作,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学到知识,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教学计划一般分为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对于探究学习,特别是对于探究课堂不是很熟悉的教师,一般应把探究学习安排在课时计划中。因为探究学习课堂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课堂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只有教师对探究课堂驾轻就熟之后,才可以尝试把探究课堂纳入单元计划中等。当然,也不是什么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学习,一堂课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多种教学方式。一般地,技能内容的教学采用示范型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技能内容、要领、规范,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一些概念的学习可采用逻辑归纳法,通过教师提供一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图片、材料等,通过个别事物认识一类事物的特征,使学生建立概念。原理的学习可采用逻辑演绎法,通过教师提供某一现象的起因、经过、结果,使得猜想一般结论,通过逻辑演绎推理出某一原理。概念、原理、问题的解决可采用探究型教学,教师可通过提供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论,自己归纳出一般结论。需要学生巩固掌握的内容可采用练习型教学。

二、创设情境的难易、依据的把握

在探究型课堂中,一般是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但容易出现问题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要么过难,要么过易。有些问题可能是有关探究内容的一个细节,有些可能已超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探究的所有步骤。某些问题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某些问题学生束手无策。这样就会导致一堂探究学习型课堂完全是走过场,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探究学习中由教师提出或学生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的问题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而又高于已有的知识结构,需要通过教师一定的、有效地组织、指导,自己努力又能解决的问题。具有这样特征的问题才是有效的,否则就会导致一堂课变成空中楼阁,或者就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结构的复习,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问题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问题应依据教学目标而设立。通过学生对此问题的解决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无论是什么学习方式的课堂,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通过学习达到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应考虑这个关键因素。问题中应包括本节课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问题的难度应适宜,让学生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通过共同探讨、实验、讨论、分析、检验等形式动手、动脑,在相应的时间内得出相应的结论。当然,问题可以是教师事先设定好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课堂中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引导,使问题服务于课堂,问题的规模应适当。问题还可以是在课堂中师生共同思考、争论中提出的,这种情形就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收集相关丰富资料,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三、学生合作探究的分组问题

问题一经提出,应由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需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分组的随意性。很多教师就根据座位顺序来分组。这样分组有可能造成某些组的实力强,某些组的实力弱,可能某些组只需要某几个学生就可以完成,可能某些组的学生全体努力也难以完成。因此,应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成绩等进行综合考虑分组。各组之间实力应均衡。组中应有优生和差生,优生可能在分析问题、计算、推理等能力比较强,但差生可能协调能力、软件能力、表达能力反而比较强,可以在探究研讨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教师也应根据学生情况给出每个学生的任务,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而不是某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完成任务。

四、结论归纳的主体

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分析、验证假设、形成解释后,结论的归纳在课堂中常常由教师来完成。这样会导致学生会觉得这些结论是事先设计好的,是课本上的结论,而不是通过自己科学研究的方法得出的。这样往往导致学生探究半途而废,因此,结论应由学生自己组织得出。结论的归纳形式有多种,可以是论文、实验报告、设计图,也可以是网页。一般探究的结论都是按照老师给出的框架来总结。教师事先给出结论总结框架,学生对照框架把探究相关的过程和结论填写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总结过程,节约时间,学生也容易完成。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结论的归纳,往往都是要在一节课中处理探究学习的五个步骤,结论的归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若是要求在课堂上结论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学生处理起来相对困难。

很多教师在处理展示交流环节时,一般是由学生陈述、教师评价。其实也可以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在进行展示过程中,相互观摩,互相学习,互相提出问题。可以提出本组哪些方面具有优越性,可以提出其他组推理、分析、实验部分存在的问题。这样组与组之间通过评价结果,反思探究过程,给予修改、补充、完善,最终得出由自己通过努力得出的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样的展示交流,不仅是结论的交流,也是探究过程的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学生不仅锻炼了表达,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沟通。

在新课程理念下,在课堂中引入探究学习的成效受到国内外一致肯定。如果教师能正确把握探究学习的过程,会事半功倍。但若把控不好,课堂就会难以控制,变成走过场,学生收获不理想,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问题。所以,教师应把握好探究学习的本质、过程,使课堂为一堂真正成功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严先元.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秦俊嫄)

北京:中小学各学科课程10%在社会大课堂进行

北京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高校、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29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实施意见进行解读。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北京围绕在大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相关政策文风清新,可操作性强,十分有利于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参照执行。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正在全面修订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和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核心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提出全市中小学生要在人人知晓、熟记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从2014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北京各中小学将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国际性节日、政治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等蕴藏的巨大教育资源,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社区以及孝亲敬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参加志愿服务情况记入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北京市首次提出,全市中小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至少参加十次集体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观看百部优秀影视作品,阅读百本优秀图书。同时要求,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进行。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