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五让”

  • 投稿韩东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435次
  • 评分4
  • 72
  • 0

文/欧珠凤

【摘要】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重视创新不是新话题,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一、问题让学生提出,孕育创新意识;二、过程让学生体验,萌发创新意识;三、操作让学生经历,激发创新思维;四、方法让学生探索,培养创新意识;五、结果让学生展示,强化创新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新意识;提出;体验;经历;探索;展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双基”改成了“四基”,把“创新意识”确定为数学教学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重视创新不是新话题,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

一、问题让学生提出,孕育创新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水平,要遵循最高的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提出问题,不会恰当地提出问题,数学就会枯竭。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当老师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方法后,学生都在认真练习画圆,突然一位同学提出:“老师,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个大圆圈做游戏,岂不是要准备很大的圆规?哪里找?不用圆规,能画出那么大的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顿时掀起波澜,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学生激烈地讨论,他们终于发现了用绳子画圆、用木条画圆的操作方法,并明白这些方法与用圆规画圆有其相似之处。很明显,学生的提问不再就事论事,细小琐碎,而是能抓住知识的不同点来思考问题,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当然,学生的提问有时会对教材、对老师提出疑异。但不管怎样,提问能使他们想得深、想得远,孕育了创新意识。

二、过程让学生体验,萌发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重视过程。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能力,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在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将多个三角形按边或角的特征进行分类后,逐一揭示出各类三角形,这时学生已初步建立起各类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又设计“猜一猜”的环节,将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放入信封,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几乎能通过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但是当只露出一个锐角时便会产生意见分歧,这就考验着学生对于锐角三角形特征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如果学生能够在错误的判断后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从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内化和重组,发现只凭一个角是锐角无法判断三角形的类别。可见,加强数学活动的教学,关注学生对活动的经历过程,能够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思维活动实现新的飞跃。

三、操作让学生经历,激发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多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在手指间创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测量一个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再要求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较小的三角形,测量计算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通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小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并且都是180度”。这时,老师提出疑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分别用课前剪好的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纸片做实验,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结果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通过量一量、拼一拼,得出结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方法让学生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往往比他们获得结果更重要,其间能够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创新意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历练。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在创设情境进入新课后,放手让学生积极探索解题方法。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计算;有的说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还有的说可用画图的方法来计算等。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讨论非常激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化成小数计算时有的分数除不尽,用四舍五入法结果不准确;有的说用画图的方法求结果不方便;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的方法适合所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具有普遍性而且比较简单。就这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在主动探索中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课堂教学水到渠成,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结果让学生展示,强化创新意识

《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求与众不同的解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例如,在学生学完“分数应用题和正、反比例应用题”后,为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设计了这道题:一个工程队要修路400米,前2天修了全长的1/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要多少天?这道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并鼓励学生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最后通过交流得出了很多种解法:①1÷(1/5÷2)②400÷(400×1/5÷2)③2×〔400÷(400×1/5)〕④2×(1÷1/5)⑤2÷1/5⑥2×5⑦(400×1/5):400=2:x⑧400:x=(400×1/5):2⑨1:x=1/5:2……在交流中我对每个学生的方法都给予尊重,因为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出来的, 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成功。

总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课堂迸射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海澄中心山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