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化数学练习设计,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 投稿南瓜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69次
  • 评分4
  • 46
  • 0

【摘 要】练习是课堂知识的深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能力、正确领悟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具有丰富的功能价值。有效练习设计不仅是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还是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优化;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兴趣,创设实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为此,本文以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结合多年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谈如何优化练习设计,构建自主高效数学课堂。

一、趣味练习巩旧知,享乐趣学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作业欲望,促进学生自主练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高昂的学习情绪,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巩固练习,可以设计“漫游知识宫”的趣味游戏练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有侧重于基础性知识题的“红花宫”,有侧重于竞赛题型类的“红旗宫”,有侧重于纠错类型的“啄木鸟宫”,有侧重于总结类的“团聚宫”。看到这些不同类型的练习,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宫”里,积极开动脑筋,在玩中学,学得生动有趣,学有所得,在不知不觉中一道道数学题顺利地解答出来。这样的练习改变了原来的枯燥乏味,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入在游戏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9加几”的计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设计孕伏性练习,引领感悟新知

数学练习不单单是指于学生探究完新知后的巩固训练,有时,如果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新知教学离不开旧知的铺垫的话,在新课伊始,练习还应承载着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未知领域进行的一种尝试性探索,是利用旧知逐步过渡到新知领域的一种探究、感悟,但它又不完全是一种新知探究,而是一种孕伏性的练习,旨在引领学生通过练习,迁移方法,延续到新知探究。例如,在教学“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这三方面知识,于是,我设计了一组练习(如下),让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练习体会。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2.将变完的分数与原分数对比一下,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变化?能将变化情况分类吗?

3.哪些分数已变成了最简分数?把变的方法说一说。

4.把还没有变成最简分数的分数继续变成最简分数。

借助这样的设计,将“约分”的含义蕴含于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做练习边感悟、发现新知,进而通过分析对比,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自行归纳出“约分”的方法,获得对新知的体验。

三、设计层次性练习,帮助内化知识

练习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与教学内容相符。新课程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练习题的设计所涵盖的面要广,起点要低,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梯度。

练习的层次性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内容:理解知识,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的层次;巩固知识技能,以旧带新,新旧联系,形成系统的层次;应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层次;发展知识技能层次。

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正方形周长”新授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①基础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4米,周长是多少米?②提高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米,比宽多3米,周长是多少米?③实践操作题: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然后算出它们的周长。④思考拓展题:一块长方形菜园长60米,宽比长少15米,除空1米做门外,其余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米?

这样,学生都能在新授课后的课堂练习中,夯实基础,灵活掌握新知,尝到成功的快乐。作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有了知识的坡度,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在实处。

四、设计开放性练习,拓思维实梦想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知识,还要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内化知识、体验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内在的数学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为此,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宽思维,彰显个性,提升思维含量。如:在“约分” 教学完之后,我设计了一道习题:■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同样的数,约分后会等于■加上的数是()。刚开始,学生都是通过举例子硬推的办法去试,费时又找不到答案。我就提示:“想一想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好一阵子静默思考后,有学生想到了利用的分子与分母相差1份是(31-16)的道理,运用方程解的方法进行尝试:16+X=15×3或31+X=15×4得出最终答案是29。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样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同样的数,约分后也会等于■?进而总结方法。通过本题的练习,笔者认识到,只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平台,给予一定的指引,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实践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构建实效的数学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精彩,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作者单位:山东省成武县孙寺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