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合作,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投稿月岛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44次
  • 评分4
  • 92
  • 0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讨论甚是热烈,气氛相当活跃,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尝试了几节课,却发现没有预期的效果,相反在合作时出现了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的现象。因此,究竟如何才能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科学分组,为展开有效合作学习作好准备

小组组建应在教师对全体学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把全体学生分成各个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

首先,要考虑成绩因素。要使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小组间不至出现较大的差异,各组内应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且男女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平衡,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各组展开比赛。如在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之一“高”的教学中,由于一直以来体会到一部分学困生对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的困难,故特意组织学生分组完成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小组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些学困生在模仿同组好生,甚至还有个别好生在手把手地教学困生,这种近距离地帮助,比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要有效得多。

其次,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活泼型学生与内敛性学生相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尽量不允许学生之间自由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与自己性格相似或玩得好的伙伴,这样会出现小组间的较大差异,不利于各组开展学习活动。

最后,选择具有领袖气质的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关键,是老师的助手,是组内的“学习领袖”。小组长的成绩不一定是组内第一的,但首先要有较强的自制力且人缘好。第二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独立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能时刻注意小组的整体形象。在明确了上述标准后,小组长的产生可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

当然,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的时候可视情况而调整,包括小组长,一旦出现不能胜任的情况,及时调整。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二、培养合作意识,为有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条件

根据实践中出现的现象,说明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并且交流展示成了学优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而一些学困生却被忽视了。为此,教师首先应明确建立好的小组,是一个长期合作的学习小组,不管在课上还是课后,都应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经过长期的磨合,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整体,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①学会分工合作。根据不同组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程度的任务,以便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如在《统计》中探究“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机会是多少”时,需要有相当多的实验次数才能得到结论,这时就可先在组内分工,决定谁来抛,谁来记录,这样不致于出现抛了几次都不知的现象,然后才组内合作,最后全班大合作,累积各组成果得出结论。

②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的观点,通过组内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往往不善于表现自己,甚至处于游离状态,往往被组内其他成员的优秀表现所掩盖。这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科学调控,相对浅显的基础知识应由学困生来操作、展示,并明确规定在组内讨论时,学困生有优先发言权。如在探索“如图,AB=AC,E,F分别是AC,AB的中点,BE、AD和CF交于O点,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时,一般学困生能找出部分全等的三角形,只是不能找全。这时应大力鼓励学困生先向组员说出自己能看出的哪几对全等三角形,以及独立思考时碰到的障碍。接下来其他成员再加以补充,有能力的同学还可帮助他们解除思维障碍,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经常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辅以教师长期不断的鼓励,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能力。

③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倾听,可以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通过倾听,也可解开自己心中的疑团,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因此在讨论、交流时,提醒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让学生愿听,会听,也能听出别人的重点、问题。

三、精选合作的素材,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①当个人难以独立完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前面讲到的通过抛一枚硬币探索正面朝上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边抛边记录有一定的不便,同时数据少也难发现规律,需要合作交流才能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越来越稳定在1/2。这样的合作来自现实的需要,合作的效果自然也就比较明显。

②概念性教学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组织学生探索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先有针对性地给出几个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口答,板书时有目的的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分写两列,然后提出问题“比较这两组方程,你觉得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也体验到了合作交流的魅力。

③方法,结果容易产生分歧时最值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辨析,评判,争论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合作中,在交流中感悟。如在全等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分成4个全等的图形?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一下子兴奋起来。在经过独立思考后,不由自主地就开始了探索和合作学习,在交流过程中,有一种分法,如右图引起了关注。此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明确图①和图②只是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从而使原有的模糊认识得到了澄清,同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交流的价值。

四、教师主动参与,使小组合作学习和谐又温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主动深入到小组中去,听一听学生交流的内容,看一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足。若个别组内遇到不能解决的个性问题,应及时作好个别指导,为学生合作增添无形的力量,并提高了合作的效率。若发现多个组的共性问题,应把这个问题展示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讨论交流并解决。如前面提到的“把平行四边形分成4个全等的图形”的一种错误分法,就是我在参与中发现几个组都在争辩,觉得有必要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商讨。实践证明,此问题一经展示,激起了不少同学的思维火花,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若在讨论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或学困生的进步,应善于用微笑、点头和拍拍他的肩膀来表示对他的赞许,并在课堂小结时大力表扬和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总而言之,通过我们不断的引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和内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应该能呈现出一幅“人人参与,互帮互扶,人人想展示”的精彩画面,并不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