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探讨

  • 投稿无哀
  • 更新时间2016-02-25
  • 阅读量512次
  • 评分4
  • 32
  • 0
 摘 要:研究性教学是近年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中出现的新课题,也是教学教研讨论和研究的重点。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要勇于走出教材的禁锢,将理论与研究性、趣味性、实验性巧妙结合,增强学生数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推动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而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研究性教学为高中数学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让学生站在了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也让教师开始引导学生以研究的眼光去看待高中数学,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实现高中数学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开展的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很多师生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这对研究性教学的广泛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走出教材禁锢,激发学生研究积极性 
  研究性教学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程式化的知识内容,而是处于不定状态下的思维效果。很多教师虽然为学生设置了明确而具体的研究课题,但其内容却始终是照本宣科,把教材中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课堂教学中,这种刻板的做法,显然与研究性教学的灵活性格格不入。因此,在研究性教学开展之初,教师要走出教材的禁锢,为研究性教学开一个好头。 
  例如,在进行“线性规划”内容教学时,我以研究性教学的方式开展。为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我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已知x,y满足1≤x+y≤3-1≤x-y≤1,那么,4x+2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若将两式相加并扩大2倍,得到(1)0≤4x≤8,再结合第二个不等式得出(2)0≤2y≤4,最终(1)和(2)相加得到0≤4x+2y≤12,结果是否正确?不少学生被这道题的表述所迷惑了。于是,我带领学生结合每个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表示的面积区域,对这个不等式组的解法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了上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同时,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答思路也随之明了。 
  我们所说的走出教材禁锢,并不是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完全脱离教材,而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开拓更为灵活、广阔的教学空间,让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能够自主地开展研究。研究课题的有效设置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升学生的关注热度和研究积极性,为数学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巧妙融入理论,增强数学课题研究性 
  研究性教学,是教学模式设计提出的首要要求。如果一个研究课题只专注于新颖性、灵活性,而忽略对实质内容的研究,那么,整个研究性教学也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核心意义。因此,如何增强数学教学课题的研究性,是切实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例如,我曾经以生活中的沙尘暴天气为背景,引导学生开展“沙尘暴气象预报”的教学研究。该项研究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因此,我并没有让学生随意地开展研究,而是先给出图像(见图1),并告知学生:M地现出现了沙尘暴,持续向南移动,图1表示的是沙尘暴的移动速度v与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过OC上一点T(t,0)作横轴垂线l,则AOCB在l左侧部分的面积就是时间t内沙尘暴经过的路程s。若N地位于M地正南650 km,这场沙尘暴是否会侵袭N地?虽然以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但仍没有脱离函数理论的支撑。 
  为了增强数学课堂的研究性,就要从研究的内容入手。对于高中数学内容的研究,往往要从理论着眼来分析和推理问题,进而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抽象的数学理论比较枯燥、乏味,但却是数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起点。因此,在为学生布置研究性课题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加入理论性内容,并以巧妙的方式呈现,既要增加课题本身的研究性,又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三、简化研究过程,提升数学研究趣味性 
  研究是一项难度大而复杂的活动。每当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个课题进行研究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恐慌心理,甚至不敢实践。实际上,对于数学内容的研究,既可复杂,也可简化。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刚刚开始自主地进行数学研究,因此,布置的研究课题不宜过于繁杂,否则会让学生对数学研究失去兴趣。数学研究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由简入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的学习状态中。 
  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函数y=Asin(ωx+φ)+b的图像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对于该函数图像的探讨自然成了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点。这个图像具有很多的特点,但如果一次性地交给学生研究,就难免会产生很多困难。于是,我先提供给学生图2的函数图像,并告诉学生这是某地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其形态满足y=Asin(ωx+φ)+b。那么,6~14时的最大温差是多少?这段曲线的解析式又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上都围绕函数知识而进行,不会造成学生精力的过度分散。 
  虽然数学研究的过程通常是复杂的,但这并不代表它是不可被简化的。如果无法从研究行为本身对此进行简化,我们就可以改变思路,对研究内容进行简化。具体说,教师可以考虑把某个整体性或连续性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割,并分别交给学生研究,旨在突出单个知识的重点。这样,学生每一次的研究负担就会减轻,可以在每一次的研究活动中充分运用知识、发挥技能,尽情地享受数学研究的过程。 
  四、理论兼顾实践,开启研究成果应用性 
  数学研究大多是从理论角度出发的,但最终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仍要体现在实际应用之中。这样,整个数学研究活动才是有意义的,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调动起研究的热情。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启高中数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属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在理论中兼顾实践的因素,让学生的研究活动具有指导实践的可能。 
  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内容教学时,我向学生讲述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消费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一位中国老太太临终前感叹道:“我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而一个美国老太太临终前则感叹道:“我终于还够了买房子的钱。”这个差异引出了本次课堂教学中有关分期付款的研究课题。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单利与复利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分别运用单利和复利的计算方式计算下面的问题:若存入本金a元,每月利率为0.8%,1个月、2个月……12个月之后的本利之和是多少元。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让学生研究在购买一套房屋并进行分期付款的情况下,需要多支出利息多少元。以此权衡上述两种消费理念的利弊,并做出自己的生活选择。 
  在数学研究活动中融入实践元素后,整个课堂的研究立即变得富有生命力了。一方面,在研究的过程中兼顾实践,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来寻找研究活动的灵感与启发,为单一的理论探究拓宽了思路。另一方面,当数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时,往往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这不仅是对学生此次数学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下一次研究活动的推动。 
  我认为,要想实现较为理想的研究性教学效果,就要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要求。教师一方要做到“放手”,而学生一方则要做到“大胆”。首先,教师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敢于放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研究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数学、感知数学。另外,学生也要大胆地走出以往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被动状态,勇于运用所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去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研究性教学所关注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管宏斌.对三角函数复习与预测的智性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07(24). 
  [2]张金叶.三角函数部分题型及规律总结[J].高中数理化,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