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误区与对策

  • 投稿Jimm
  • 更新时间2016-05-07
  • 阅读量900次
  • 评分4
  • 14
  • 0
【摘要】 导学案的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导学案的教学作用.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几种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高导学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误区;对策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高效课堂”运行的根本教学理念. 如何实现这个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提倡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思考. 这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新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要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 可见,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 然而,我们经常发现,有一些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影响了导学案的教学效果,现举例如下: 
  误区一: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 
  误区:有些导学案设计的内容全部是学生的活动,而教师的活动根本不见踪影. 于是,我们经常发现,课堂中经常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情景,教师对学生完全是放任自流. 问题探究中教师该引导的不引导,只是放任学生“死啃”. 结果不光效率低,而且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自主学习是导学案设计的中心,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由. 这需要把握好“放”与“收”的度,把握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的时机. 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要扮演好纵观全局、适时引导的导演者角色. 教师要对下列情况及时参入:(1)学生学习中带有疑惑的共性问题:(2)学生长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3)需要进行关键方法点拨的问题,等等. 
  误区二:重“习题”的罗列,轻“问题”的设计 
  误区: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是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过程探究化,即把学生知识的掌握过程形成一条问题链,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索、验证等. 以问题把数学学习中的练和思结合起来,把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把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问题是关键,是核心,它主导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的转化为一个个练习题,导学案变成了一本“练习册”. 比如,某位教师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导学案如下:
  1. 如图1,已知AB = CD,AD = BC,说出∠1 = ∠2的理由. 
  2. 如图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 = CB,AD = CD. 求证:∠C = ∠A. 
  3. 如图3,已知△ABF ≌ △DEC,且AC = DF,说明△ABC≌△DEF的理由. 
  4. 如图4,已知AD = BC,OD = OC,O为AB中点,说出△AOD ≌ △BOC的理由. 
  5. 已知∠BAC,用直尺和圆规作∠BAC的平分线AD,(要求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 
  这种习题化的导学案完全降低了学案的“导学”功能,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策:那么如何提高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呢?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性,要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的功能;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通过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的引导,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再次,要注重方法的点拨,通过让学生对关键方法的悟透,来达成“解一题、通一类”的教学效果;最后,要设计合作性活动来达成问题的解决,通过组织学生的互动交流、互帮互教,来达成优秀生和后进生学习上的双赢. 
  误区三:重导学案的“克隆”,轻导学案的“创新” 
  误区:有些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总是把别人的导学案一字不差的照搬下来,喜欢复制他人的劳动成果,丝毫没有自己的思想成分. 虽然说大部分教师刚刚接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这种教学模式处于相对陌生的情况,这时候需要一定的“临帖”,来熟悉这种模式. 但是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帖”后,教师要加强对本校学生的研究,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导学案,从而做到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 如果一味地“克隆”他人的劳动成果,势必会不利于本班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对策:那么如何实现导学案的“创新”呢?(1)要研究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2)要编写有层次的导学案,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发展;(3)要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引导、积极情感的培养;(4)要研究教材,吃透知识点,编制出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等等. 
  误区四:重课前的“预设”,轻课中的“生成” 
  误区:我们知道,高效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的、生成的互动过程,这就注定了导学案的设计要留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生成空间. 而有些教师在设计时恰好相反,他们把导学案设计成一个单一性的封闭过程.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来进行,完全忽视了课堂中的互动生成过程. 以至于课堂出现生成时,教师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应对,或者干脆无视生成、出现生成时轻描淡写地带过,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比如,在“预设”的同时留出“生成”的空间,充分利用在互动过程中的生存性知识,对课堂中生成性过程进行及时的引导,等等. 
  误区五:重学生的“互动交流”,轻学生的“独立探索” 
  误区:经常可以看到,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热衷于组织学生的互动交流、讨论、辩论、质疑,学习气氛非常热烈. 不论是对于简单的题目,还是对于较难的题目,甚至于在教学全过程,都是学生在沸沸扬扬的讨论交流,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训练. 我们知道,互动交流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适合互动交流,什么难度的题目适合互动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到何种程度时再进行互动交流. 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果. 
  对策:主要有:(1)把需要独立自主和互动交流的问题区分开来. 一般来说,较容易的题目应独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网进行论文代写和论文发表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立完成,较难的问题应合作交流;(2)先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 只有经过了自我的自主学习后再和他人交流互动,才能达到学习上的更大效果;(3)一部分人自主学习,一部分人合作交流,注重学习形式上的多样化.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设计要避免一些常见的思维误区,要在“导学”上下工夫. 不光要设计学生的合作交流时间,也要设计学生的自主探究空间;不光要“临帖”学习优秀的导学案,也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自我创新;不光要重视学生的学,也要重视教师的导,要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成教学上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42-63.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