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抓住幼儿道德教育的黄金季

  • 投稿狗子
  • 更新时间2017-04-29
  • 阅读量986次
  • 评分4
  • 84
  • 0
张竹玲

(陕西省洛南县幼儿园 726100)

摘要:3-6岁,是幼儿成长的黄金季节,但有的家长对幼儿道德教育不重视,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影响幼儿正常发展。作者从幼儿道德教育的实际出发,着重分析幼儿道德教育缺位的原因和误区,帮助家长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幼儿道德教育;均衡发展;言传身教

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不好现象,有的孩子总爱说谎,对人不诚实;有的孩子总是抢占其他孩子的玩具、食品,自私自利;有的孩子经常在教室里大吵大闹,不遵守规则;有的孩子和小朋友发生一点纠纷就动手打人。这些事情虽小,但是却从侧面反映出幼儿道德教育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令人深感忧虑。

一、家庭教育,是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刚出生的婴儿就是一张白纸,从咿呀学语到迈进幼儿园大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无不打上家庭教育深深的烙印。

有的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在幼儿教育方面急功近利,认为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为了打好基础,将来考个好大学好就业,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幼儿的道德启蒙教育。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将来生了孩子,一定要教育他好好读书,将来上清华、北大,出国留学挣大钱”,而很少听到有哪个家长说,我要从小培养孩子诚实正直勇敢的良好品质;有的家长检验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好坏,不是看孩子培养了多少兴趣爱好,养成了多么好的道德素养,而是过分看重孩子在幼儿园写字、数数等实用性技能的学习,认为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不重要,孩子还小,不懂事,教育早了没用处,长大了再教育也不迟。

有的家长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打架行为,有的家长知道后不是批评教育孩子要和谦忍让,而是抱着不吃亏的心理,呵斥孩子胆小怕事,怂恿孩子动手打别人。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撒谎行为视而不见,包庇掩护,甚至还夸孩子聪明,帮孩子编谎、圆谎,欺骗老师。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3-6岁,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黄金季

古人说“人无德不立”。3-6岁,是幼儿心理从萌芽到成长的关键阶段。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成长中,有两个加速期:6岁前,身心发展十分迅速,称为“第一加速期”;6岁到青年期前,发展速度比较均衡;到青年期,发展又非常迅速,进入“第二加速期”。这就表明,在儿童时期,3—6岁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国,自古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古训,这也充分说明3—6岁这个阶段的重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能够得到正确的教育,健康成长,自然会让7岁以后的人生变得更加自如与精彩。因此,3—6岁对幼儿来说,是从家到幼儿园的重要衔接期、引导学习的最佳期、开发潜能的关键期、塑造良好品德的黄金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生活我们常听到有的家长哀声叹气说孩子没有希望了,只知道向家长无休止的要钱,从不问家庭的承受能力;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撒谎成性,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家长;更有甚者,有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当家长不能满足其无休止的索取和欲望时,竟全然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忘记人伦,残忍杀害父母,酿成惨绝人寰的惨案。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充分说明了忽视孩子道德教育的严重后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我们从小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启蒙教育,他们就很容易养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不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再去纠正,那就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会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辈子都难以根除,最终会成为无德无才之人。也正因为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很强,对教育很容易接受,培养和教育的效果也好,为什么我们放着好管好教的时候不去抓紧管理和教育,而非要等到难管难教的时候才去管教呢?

三、均衡发展,走出幼儿道德教育的误区

受应试教育和实用主义影响,好多家长把道德启蒙和智力教育对立起来,认为孩子小时候是进行智力开发的大好时机,可不能把大好时光用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认识偏差。要知道,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是构成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棵树,那么道德品质就是根基,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深度;行为习惯是躯干,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高度;知识技能是枝叶,决定了一个人发展广度。它们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棵树如果根基不深,长得越大,就越容易倒下;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那他越位高权重,越容易背离正常的人生轨道,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我们常说:“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了,行为习惯也好了,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实践证明,任何事物要得到充分发展,必须以协调发展为前提。不协调、畸形的事物,是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道德水平低下、行为习惯不良的孩子,不可能集中精力去学习知识,甚至还可能“以德损智”;而道德水平高、行为习惯好的孩子,往往是品学兼优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千层高台,始于垒土”,我们在教育孩子时,绝不能舍本求末,或者本末倒置,买椟还珠,一定要从小筑牢孩子道德教育的万年根基,让道德教育和智力培养均衡发展。

四、言传身教,抓住幼儿道德教育的黄金季

前几年,电视上有一个很温暖人心的公益广告,说的是一个很温柔贤惠的媳妇,每天晚上坚持给瘫痪在床的婆婆洗脚,这一幕被幼小的孩子看在眼里,终于有一天,当妈妈下班后正用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和灰尘时,孩子用稚嫩的双手给妈妈打了一盆洗脚水,“妈妈,洗脚!”画面没有过多的语言,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个反面的案例,讲的是一个城里的媳妇不孝顺老人,嫌弃乡下的婆婆,经常让婆婆睡冷床、吃剩饭、穿破衣,有一天婆婆吃饭专门用的黑磁碗摔碎了,媳妇就要扔掉,这时,孩子过来拦住媳妇说:“妈妈,别扔,将来还要给你用!”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父母是最好的榜样!我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也不行”,作为家长,你的现在,就是孩子未来的缩影!尤其对于3-6岁的儿童,他们对生活的几乎没有鉴别力,主要就是模仿。这个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一个经常不守时的父母,孩子上学多半经常迟到;一个满嘴放空炮的父母,孩子长大后就会撒谎;一个经常贪占小便宜的父母,孩子长大后难免自私自利。所以,我们对孩子进行道德启蒙教育,不是要家长们去空头说教,而是一定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要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情,积极启发和诱导孩子。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就可以乘机教育孩子对客人要有礼貌,要问候客人,热情招待客人;带孩子外出游玩,就可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不大声喧哗,按秩序自觉排队;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要教育孩子讲团结、能谦让、会合作,不要以大欺小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总之,我们要抓住3-6岁幼儿道德的黄金季,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循序渐进,使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均衡发展。

作者简介:张竹玲,女,汉族,陕西省洛南县人,系洛南县幼儿园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