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现代建筑视觉造型元素的设计探讨

  • 投稿铁柱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13次
  • 评分4
  • 45
  • 0

陈瑶1,陈存彩2

(1.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1;

2.江苏恒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丰224100)

【摘要】现代建筑视觉造型元素分别由建筑出入口、墙体、门窗、楼梯、转角、阳台、廊道、立柱、屋顶等组合。其中墙体起到围护、分隔建筑空间的作用。本文从墙体造型与建筑结构的关系;墙体材质、色彩与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墙体形态与设计创意;现代技术对墙体形态的影响等,来探索墙体造型设计的基本手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现代建筑;墙体造型;墙体材料;视觉艺术;设计手法

Design of the visual design element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Chen Yao1,Chen Cun-cai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NanjingJiangsu210001;

2.Hang Seng Jiangsu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DafengJiangsu224100)

【Abstract】Modern architecture by building a combination of visual design elements entrances, walls, doors, windows, stairs, corners, balconies, corridors, columns, roof, respectively. Retaining walls which plays separated the rol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pe of the wall and the building structure; performance practices of the wall material, color and visual arts; wall shape and design creativity; the impact of modern technology on the wall forms, etc., to explore the basic techniques of wall design.

【Key words】Modern building;Wall molding;Wall materials;Visual arts;Design techniques

1. 概述

墙体作为围护、分隔建筑空间的主要构件,是建筑“面”与“体”转换的介质。墙体将“面”的设计创意。形态构思等意象具体化、形象化、技术化、同时塑造了建筑的体积感。使人们可从远处去品评墙体所围合而成的建筑形体,在近处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墙体的细部、局部的做法。建筑墙体的设计手法呈多种多样性,大可不必拘泥于某种定式,但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墙体造型设计与设计立意、形态构思、建筑结构、墙体材料等密切关联。本文从影响墙体造型、设计等几个方面,结合建筑视觉造型元素,来探讨墙体造型的设计基本手法。

2. 墙体造型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1)在东、西方古典建筑中,墙体多为砖、石结构,建筑墙体往往作为承重结构而存在,其布置受承重体系的约束,其形态与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墙体厚重而封闭,门窗洞口的设置受到较多的限制。墙面单一,较多地采用线脚、分格、雕刻等来辅以装饰。

(2)以形式美学为核心的古典建筑理论往往是建筑外立面——墙体造型具有自成一体的完整性。例如:明清建筑典范的北京故宫、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等砖、石砌筑的外墙,除设置极少的城门、洞口外,其外墙表面均有规律地交错排列条石,古城砖砌筑并以线条、分格、线脚为装饰,使厚重古老的墙体呈现一种古朴的自然美感或历史的承载,而不至于呆板。

(3)十九世纪晚期兴起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建筑墙体摆脱承重功能的束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引入,墙体从承重构件转变成非承重构件,使人们对建筑墙体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现代建筑遵循工业社会化的技术生产过程,因而附加其上的装饰被认为是虚伪,而且没有必要的。

(4)现代建筑先驱们认为:建筑材料拥有自身的形式语言,建筑时去除装饰手段,主张探索墙体在现代建筑作为纯粹空间围护的可能性。在这一时期,以欧洲的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突出地表现了墙体在建筑中的解放,外墙上所有细部处理都被简化了,所有装饰都被去除掉。在去除承重功能与装饰功能后,墙体变成门框架间的填充物,墙体可变得更轻、更薄等。

(5)建筑承重结构的进步,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和现代建筑材料的大量推广使用,繁琐的装饰被抛弃,建筑墙体的立面造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从古典建筑立面到现代建筑外观的转型。建筑师对建筑空间的观念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除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现代建筑中的钢结构建筑使建筑外墙的处理具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不但使建筑的围护墙体在造型上得以更自由的发挥,还可将内部的结构提升到建筑的外观进行表现,充分展示新型建筑物结构的美感。使建筑立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内部的结构,从而达到建筑形式与结构的一致性。

(6)例:1986年诺曼.褔斯特在香港设计的汇丰银行总部大楼,采用的巨型钢结构与悬挑结构相结合的独特设计形式在建筑立面上充分暴露钢柱与桁架,使建筑的围护外墙和内部结构被同时得以向外界展现,使整个建筑就是一个结构与技术的统一,没有涂饰和装扮,只有充满自信的技术表演。

2. 墙体材质、色彩与视觉艺术的表现

2.1墙体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多种多样,现代墙体材料的发展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例如更多的选择。

(1)墙体材料如:砖、石、砌块、膜、玻璃、金属板、塑料、混凝土等制成的轻质墙面。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地、色彩,通过合理选用与搭配,可传达建筑师的建筑文化意境。墙体材料光洁的表面给人以简洁、清纯和洁净之美;而墙体粗糙的立面给人以敦厚、粗犷、朴实、大方之美。在建筑墙面的处理上,对立面简洁的建筑,可采用不同质地或不同色彩的装饰材料,以达到有节奏感的分隔与断开,给人以美感,又能使立面产生变化,打破单调感;相反,对于建筑立面丰富的墙体,配色尽量趋于简单,给丰富多样的立面充分表露的机会。砖石是古代建筑最常用材料,在人类建筑史上,它体现的建筑美感不但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见证其经历的悠久岁月,并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载。如古代的万里长城、西安的古城墙、北京的故宫等等。凡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性的建筑墙体基本上都保留着原有砖、石砌体质朴的外表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2)另一方面由于砖、石砌块是直接取自大自然经简单加工的材料,材质的自身朴质美以及简洁的人工修饰美,使外露墙体质感让人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为了便于人工砌筑,砖石的个体尺度一般较小,便于搬运、制造、吊装、砌筑、修饰等。用砖石砌筑外墙体给人一种亲切感与自然美。如南大鼓楼校区内建于1912年的校长楼,砖石砌筑的外墙,不粉刷,无须装饰、朴实无华、厚重、大方、自然,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后,更能营造出一种古老高等学府的求知、沉稳、静谧而又具庄严、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2.2混凝土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认为是一种单调而冷漠的建筑材料。

(1)但是,如果建筑师把混凝土的可塑性与设计创意很好地结合起来,混凝土又会变得一种既坚固又多变的材料,其表面的原始质朴,粗犷豪放的素混凝土表皮,一点无需修饰;如表面稍加粉饰是其呈多彩表面,又可使建筑的视觉感产生某种情感因素。

(2)如: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法国马赛公寓大楼(1946~1952)在大面积的墙体混凝土拆模后不作任何修饰,使墙面形成一个原始质朴,粗犷豪放的雕塑效果。但在该大楼的阳台、窗台凹凸处的表面,与人接近之处都刷有鲜亮的红、黄色彩,给年轻住户以生机勃勃之感,又如鲁道夫1963年设计的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大楼,其极夸张的设计手法,使得厚重的混凝土大梁和“灯芯绒”式的外墙立面拉毛糙处理,给人一种简朴而又粗犷之美感,充分向人们展示出表现建筑材料与结构为准则的建筑美学观。而日本安藤忠雄在混凝土外墙表面的处理十分讲究细部尺度与装饰以及色彩、分格的搭配,讲究外墙表面光洁平整,并没有精确的分格线条与缝格,色彩搭配得体、淡雅。虽然看上去简单,却极大地改变了混凝土单调、冷漠之感。他的设计理念中更多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及东方文化的审美观。现代建筑更多地是采用轻质墙面、轻质材料。

(3)如:膜材、玻璃、片木、铝板、钢板、薄大理石等现代材料所构成的悬浮轻质墙面,这种墙面基本上与结构分离的。作为建筑独立的外围护构件而存在,其装饰性和功能性都较明显且技术要求较高。1951年伦敦博览会上的水晶宫建筑,因其所用材料和技术使该建筑墙体在当时表现出了一种神奇的景象。建筑师密斯把玻璃幕墙从技术的高度上升到建筑艺术的美学高度,从而使全世界“玻璃盒子”式的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玻璃幕墙的推广使用给建筑师在建筑形体与空间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与自由度。它可以拓展建筑的空间形态,让人们在视觉感观上将建筑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得以扩展与延续。又因幕墙玻璃在早、晚自然光的照射与反射条件下使墙面景观变化不一,又由于幕墙玻璃平整光滑,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时刻反射周围的景色,展现昼夜的更替与四季的变化,给人以常见常新的感觉。

2.3由于外墙面在建筑围护构件中通常占有较大的面积,其色彩的选用与正确搭配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形象与风格。因而墙体材料的选色的谨慎程度与智慧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在古代的中国建筑,喜欢在柱、廊、大厅等处粉刷大红色为喜庆;而皇家宫廷则以金黄色为主,以显庄严、富贵、富甲天下;而江南农家小屋则喜好青瓦白墙,小桥流水。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建筑外墙不只是具有围护构件和造型元素的功能,它还承载着商业广告的功能,这样一个充满二维商业符号和广告影像的平面在某种程度山冲淡了建筑本身三维形态效果。现代市区大多建筑立面都会被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所包围,建筑师原本很好地原创时反复推敲的整体建筑轮廓和细部、局部处理都不能够被人们很好地去观赏与品评。

3. 墙体形态与设计创意

(1)一个建筑作品设计成功与否,有很多因素制约,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师的创新立意和周密独到的构思。墙体的造型往往是人们对建筑物的第一感受,因而它对整个建筑的影响非常之重。为了充分展示设计作品的建筑个性化需求,建筑师对墙体的设计立意往往是其创作成功的源泉与成败的关键。优秀的建筑墙体造型设计可以表达出建筑师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其对建筑外观独具匠心的立意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设计理念。

(2)墙体作为一种面的形态,可平直、可倾斜、可扭转、可加减切割等手法来产生多样性立面视觉造型与效果;连续而平直的墙体给人以稳重感;倾斜、不连续、扭曲的墙面则给人以动态与不稳定感;如在设计手法中运用得当,则可产生独特与震的视觉效果。例:北京的“鸟巢”,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墙体通常是建筑空间分隔的介质,而外墙与屋顶则是整个建筑内外空间的介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这个介面作用的划分和形式构成愈来愈因其多样性而变得模糊。

(3)如FO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英国广播公司音乐中心,设计师大胆创新的采用建筑墙体、楼板、屋顶这三个围护与划分空间的构件有机组合,组成了一个连续而又循环的建筑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建筑造型元素,建筑空间也因为拓扑学方法的运用,打破了空间界定的惯有模式。使得墙体作为内外空间分界的传统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建筑空间不仅具有流动性,更具有一种可塑性和延展性。

4. 现代科学技术对墙体形态的影响

(1)现代数学、物理学在分形学、拓扑学、相对论方面的探索对建立三维几何学上的现代主义空间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分形几何学确立的是多维概念,而拓扑学的同构异形的观念帮助建筑师解除了欧氏几何学所带来的强形体观念。特别是近年来的高科技集成3D打印机的应用,使建筑形态在向塑性、多维、流动、无定形的方向拓展、为建筑师创造了更具想象力空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催生了仿生学建筑的研究与探索。建筑师仿造自然界的某些动植物,如海螺、蜗牛、昆虫等来进行建筑立意与构思,如现在的“鸟巢”“巨轮”“帆船”“美人鱼”等抽象化的创意效果十分明显。“鸟巢”它打破了墙体立面三维上“面”的概念,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多向度“线”形结构的开放造型,其表面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是建筑结构技术与建筑视觉技术在空间结构网架上的重大突破。它淡化了建筑墙体作为“面”和“体”的概念,是建筑围护构件墙体形态的分解,给人们习惯的建筑视觉思维带来很大的冲击。建筑立面的墙体形态是根据现代物理技术和环境生态效应所决定的。

(2)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设计也更加注重于绿色建筑的综合效应,在强调建筑墙体围护结构节能、低碳、环保的同时,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取暖和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既要实现建筑本身的功能和技术要求,又要充分展示建筑地域文化特色和建筑合乎逻辑的技术之美。积极采用传统的地方材料,又经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创新,不但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还可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如: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吉巴岛文化中心,它位于南太平洋群岛,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常年多风。皮亚诺采用当地传统薄板与不绣钢、钢化玻璃设计成十个大小不一的豆荚状,建筑结构形式,建筑造型非常独特,外墙面采用传统薄木板条,风吹过木板条就会发出轻柔悦耳的声音,似乎融入周围热带雨林之中。建筑物在下风处形成强大的负压,通过不同方向上的百叶窗的开合调节室内的气流,从而实现完全被动式的自然通风、降温、去湿的效果。

5. 结束语

建筑视觉造型元素包括建筑出入口、墙体、门窗、楼梯、屋顶、转角、阳台、廊、柱等部件。其中墙体既是围护、分隔建筑空间的建筑构件,也是建筑造型中重要的元素。墙体造型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形式、墙体材料、设计立意等多种因素,并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及与周边其他建筑视觉造型元素一起合理组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从而创造设计出既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有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建筑作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罗文媛等编著《建筑形式语言》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托伯特哈姆林著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3]布鲁诺.赛维等著 《现代建筑语言》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文章编号]1006-7619(2014)11-1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