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文物保护课程及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 投稿虾说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774次
  • 评分4
  • 79
  • 0

张少昀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和实验改革一直是改革的重点。文章以文物保护课程及实验改革为出发点,着重阐述课程改革应从更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入手;实验改革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实验室、实验教材的编写、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物保护;实验课程;实习基地;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西北民族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文物保护是一门文理交叉、理工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自然学科的手段,实现对文物物质实体和所蕴含文化信息的最大程度的保护。由于文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本身具有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文物保护工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文物保护理论知识、娴熟的实践操作经验,能够理论实践相结合,确保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正因如此,文物保护类课程及实验作为西北民族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理论与实践(实验)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一直在探索文物保护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断进行教学和改革。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文物保护课程及实验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1 文物保护课程教学的思考

1.1 更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文件中明确指出了以“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教改基本思路。

文物保护课程注重实践,但并不仅仅依靠实践,其理论知识的掌握亦是课程的重点,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应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如青铜器在长时间的埋藏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病害——“铜锈”,如果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则不知“铜锈”是有害锈还是无害锈,各种锈蚀的种类有哪些,哪些锈该去除,哪些锈该保留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更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以往的教学中,课程内容多以文物的种类进行区分,以《无机质文物保护》课程为例,章节分为陶瓷器文物的保护、石质文物的保护、青铜器的保护、铁质文物的保护等。课程内容的讲授均先是文物产生病害的原因,其次如何去保护修复及保存。如把青铜器保护和铁器保护串联起来,即先讲授青铜器、铁器病害产生的原因,再讲授青铜器和铁器保护修复方法,更能使学生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陶瓷器和石质文物保护的讲授亦可以串联起来。

文物保护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学科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因此不能只教授书本已有的知识,必须跟踪本专业领域内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将它们充实到课程内容中去。这样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知识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步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益处。

1.2 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开拓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提倡教师运用互动式、交流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并且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应提倡提问式、对比式、启发式、研讨式和多媒体组合教学。文物保护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实践操作,因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如不采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手段,学生对于文物的保护修复操作仅仅存在于独自的思考当中,并不能完全理解,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提高讲课效率。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对于课程的教学手段来说则是必须的。

2 文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校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教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鉴于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开发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可以采用“自主设计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对实验目标和实验所用方法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条件和实验路线的摸索设计,最终达到实验目标。相信学生通过实验的实施过程,能够提高他们从基础性实验中所学的技术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实验过程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促进,使学生更能理解相关知识与技术,掌握实验技术的关键点。

2.2 开放实验室

随着实践教学制度改革的深入,对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注重学生共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实验室开放是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实验时间、空间、内容、条件固定等因素的种种制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实验室开放可以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课堂辅导与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结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充分开展的条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3 实验教材的编写

文物保护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并没有与之相关的实验教材出版,大多均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的内部实验讲义。为此,我院根据当前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教学的实际情况,正在组织教师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材,以反映文物保护研究进展情况,并根据文物保护学的发展,在教材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杜绝将重复及过时实验纳入教材当中。

2.4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实习的重要保障。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工作中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我校充分利用甘肃省作为文物大省的资源优势,已初步与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甘肃武威市博物馆、广河县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今后的校外实习提供有效的保障。

3 结语

作为西北民族大学的特色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文物保护技术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而作为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物保护课程是学校支持的教学改革课程。随着文物保护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展,教学模式也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求,只有不断对文物保护课程及实验进行深入教学改革,才能逐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宏彦,凌雪.文化遗产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2]刘永德,汪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

[3]王青温,杜永平,等.实验室开放后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

[责任编辑:刘展]